<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教师介绍</b></p><p> 李海燕,呼市学科带头人,呼市张颖慧名师工作室成员,赛罕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教材内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学目标</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认识“铸、颧、疤”3个生字,会写“剃、腮、疤”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挺脱、硬棒、杀进他的腰”等词语。</span></p><p>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祥子的词句,理清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特点。</p><p>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p><p> 4.迁移运用方法描写人物外貌。</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教学重点</b></p><p> 结合具体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教学难点</b></p><p>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进行读写训练。</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学过程</b></p><p> 一、温故知新,了解主要人物。</p><p> 导语:今天和大家共同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选取了三个描写人物的片段。上节课,在《摔跤》中认识了机灵敏捷的小嘎子和摔跤惯手小胖墩。这节课继续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p><p> 1.出示插图,认识主人公。</p><p> 师:他是谁?观察插图,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他的了解。</p><p> 生:看图可以知道:他是一个车夫,以拉人力车为生。查资料得知他名叫祥子,是《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生活在二十年代的北平(今北京)。《骆驼祥子》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p><p> 2. 链接资料,了解作者。</p><p>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等。</p><p> 四年级时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在老舍先生笔下小动物的特点跃然纸上,今天他笔下的祥子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让我们先来读课文。</p> <p>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插图、查找资料和联系以前所学课文,使学生对本文主人公及作者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懂得“温故知新”、“提前预习”。</p> <p>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p><p> 1. 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p><p>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词。</p><p> 2.检测字词</p><p> (1)先试着读好本课生字:铸成、颧骨、伤疤</p><p> (2)了解语言特点,给予学习方法。</p><p> 师:老舍写《骆驼祥子》,在书中大量应用北京口语。跟着老师读,读好儿化音,了解北京口语;还要试着读好带有“京味儿”的方言。</p><p> 身量 出号的大脚 鸡肠子带儿 一边儿 </p><p> 挺脱 硬棒 杀进他的腰</p><p> (3)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词语意思。</p><p> 杀进他的腰:意思是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p><p> 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一边儿即“同样的”意思。</p><p> 今后还会学到老舍先生的作品,阅读时可以继续用上这些方法。</p><p> </p> <p> 【设计意图】根据年级特点,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予方法自主学习,并了解课文在语言上的特点,渗透学习方法,读好、弄懂课文中的生字词。</p> <p> 三、再读课文,学习作者写法。</p><p>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祥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p><p> (1)概括主要内容,明白写作结构。</p><p> 这个片段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身量与筋肉”是对一个人外貌的整体印象,作者介绍了祥子给我们留下的整体印象是高大健壮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将镜头拉近,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的脸。所以,整个片段都是作者对祥子的外貌进行描写。这样,使一个初入行的年轻后生祥子的样子跃然眼前。</p><p> (2)紧扣“挺脱”词意,明确人物形象。</p><p> 课文题目用“挺脱”一词概括了祥子的印象。挺脱是方言,在字典里有两个意思,〈方〉①强劲;结实。②(衣着)挺括、舒展。初读课文,感受到描写的是祥子的身体,这里应该选第一项。</p><p> 与“挺脱”意思相近的还有一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是“硬棒”,意思也是<方>硬,结实有力。都写出了祥子的外形是高大的、结实的、有力的。</p><p>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在旁边做好批注。</p><p> 3.汇报分享。</p><p> (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p> <p> (2)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p> <p> (3)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p> <p> (4)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 被驴啃了一口。</p> <p> (5)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 上下没有一 个地方不挺脱的。</p><p> </p> <p>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内容入手,先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再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梳理出描写外貌“有顺序、抓特征、用修辞、显性格”的特点,感受作者写法的精妙。</p> <p> 四、引入资料,推荐阅读原著。</p><p> 过渡:从课文到原著,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不是如他所愿呢?</p><p> 师:祥子从乡下来到城里,最初,他勤劳正直、能吃苦,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车子。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的命运经历了“三起三落”,他的性格也经历了“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变化。</p><p> 过渡:祥子是旧社会众多劳苦大众形象的代表,他们的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想要对祥子有全面的了解,对当时的社会有更多了解,还需要同学们继续去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小说。</p><p> </p> <p> 【设计意图】介绍《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大致内容,结合祥子最初的形象特点,设置悬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荐阅读名著。</p> <p> 五、总结梳理,迁移运用写法。</p><p> 1.总结梳理“描写人物基本方法”</p><p> (1)学习本文的神态描写</p><p>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要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怎样才能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呢?这个片段中,作者主要通过外貌描写,让我们对祥子有更深的了解。</p><p> 还有神态描写:“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从他的神态中感受到的是祥子认为自己一定会成为最出色的车夫的信心。</p><p> (2)回顾其他文章写人的方法</p><p> 其实以前学的文章里也有许多描写人物的方法,比如前面片段《摔跤》,作者对小嘎子、小胖墩儿的描写,让我们从“猴似的蹦来蹦去、钩他的腿、推拉拽顶”看到到了机灵敏捷的小嘎子,从“塌着腰、合了裆、 鼓着眼珠子、把脚别住、往旁里一推 ”看出小胖墩儿是个摔跤的惯手。这些都是对人物动作进行的描写。第四单元从描写人物的语句走进人物的内心,后面还要继续学习《两茎灯草》《刷子李》等文章。</p><p> 所以,在写人的时候还可以从语言、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才能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人物才能有立体感。</p> <p> 2.迁移运用“人物外貌描写一组”</p><p> (1)学习外国名篇中的外貌描写,感受人物性格。</p> <p> (2)对比日常习作中的外貌描写,克服千人一面。</p> <p> (3)联系生活实际中的细致描写,抓住独有特征。</p> <p> (4)结合学生作品中的具体描写,展示学习效果。</p> <p> 【设计意图】梳理本单元各课描写人物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写人的时候,除了描写外貌,还可以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才能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人物才能有立体感。再结合名家名篇、日常习作及细致描写的段落,体现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是“阅读”与“写作”的相得益彰,利用学生作品,迁移运用方法,体现“读写结合”的效果。</p> <p> 七、专项练笔,服务单元习作。</p><p> 布置小练笔:仔细观察身边的某一个熟悉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加上自己的感受,从体格、装束、容貌……写写他(她)的外貌。</p><p><br></p><p> </p> <p> 【设计意图】完成本课所承载的学习任务,“一课一得”夯实人物描写,体现读写结合,指向单元习作的综合训练,为最后的大作文服务。</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学思考</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如何用好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span></p><p>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每册书独立编排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在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单元有较大区别。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项习作能力选编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是这一组课文中选取的一个片段。</p><p> 一、读懂教材,找准“精读课文”的教学定位。 </p><p> 作为本单元的精读课文,自然是能充分体现习作能力的典型文章。一篇普通阅读课文身份变了,那么它所承载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体现出鲜明的“读写结合”特点。借助经典篇目中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写作知识所带来的言语妙处。实现“阅读介入写作,指向写作目标,即以读促写,学会写作本领,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更好地吸取知识。”</p><p> 二、解读文本,发现“精读课文”的教学特质</p><p> 诸多名家以教材为例子,发现其教学价值、语言智慧、表达奥秘。通过“单元导读提示语”“课后习题”“单元习作要求”三条解读路径进行文本解读,直奔人物外貌描写,关注其表达特色。“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唯有聚焦才能实现学生表达力的快速提升。所以,需要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高标准的,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高水准的。倘若驾驭有难度,说明文化底蕴积淀不够。</p><p> 三、注重取舍,挖掘“精读课文”的教学价值</p><p> 传统的阅读教学承担着诸多重任,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素养、写作素养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等。而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设计,既要注意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又要要经历一般阅读教学应有的环节,不能改变阅读教学属性。所以教师必须掂量轻重缓急,在“取舍之间悟得真道”。</p><p> 据此,“找出文中描写祥子的词句,理清课文内容,了解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理解文本内容层面的目标,它是学习表达的基础;“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是关注文本表达层面的目标;“迁移运用方法描写人物外貌”是凸显阅读与写作结合视角的核心目标。</p><p> “习作单元”是教材中的新兴事物,它的教学价值和操作空间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路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