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印度之旅

三秋桂子

<p class="ql-block">  印度在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多是:贫穷、落后、危险,脏、乱、差,却聪明和好学。其实印度又是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p><p class="ql-block"> 了解真实的印度,一睹印度灿烂的历史遗迹是我们此行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机场大厅豪华、干净、明亮。墙上10只优美的拈花“佛手”非常的夺人眼球,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了印度的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此次的参团印度行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游览了印度的新德里、斋浦尔和阿格拉,这片被称为印度“金三角”的旅游区域。</p> <p class="ql-block">  印度导游用本国制造的大巴前来接机。</p><p class="ql-block"> 我们受到颇为隆重的欢迎议式:印度司机在我们每人脖子上戴上一串芳香扑鼻的鲜花花环。</p><p class="ql-block"> 大巴内整洁、宽敞,有冷气。而让人不理解的是:1.上下车踏板离地面很高,必须有一司机助手抢在我们上下车前在车门口放上一张备用木凳以方便客人上下车(见下排图中)</p><p class="ql-block"> 2.车的后备箱有一较高的档板,放、取行李极为不便,于是他们须自备一根长勾,用它将车厢深入的行李箱拉出来。(见右下图)</p><p class="ql-block"> 图左下则是我们的锡克教司机(包头巾,留胡子)</p><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印度面积有328万多平方公里,现有28个省,最大的省是作为经济首都的孟买。</p><p class="ql-block"> 印度文化并非一脉相承、保存完好。因为印度曾被伊斯兰教统治了600年,又被英国统治了200年,于1947年才独立。因此,印度本土文化先后受到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冲击和改造。</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载着我们向新德里的酒店驶去,这是沿途从车上抓拍的照片:人潮拥挤的印度夜市;在街头露宿的印度一家老小;还有能与广州媲美的大堵车…</p><p class="ql-block">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p><p class="ql-block">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p><p class="ql-block"> 导游告诉我们,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又是个多宗教国家:其中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巴哈伊教…</p><p class="ql-block">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基地,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印度还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p><p class="ql-block"> 同时印度又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那是一种以少数婆罗门、刹帝利家族为核心的统治秩序。其等级分为:</p><p class="ql-block">第一等级:婆罗门(即主管祭祀的僧侣贵族,他们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被形象地喻为人体中的嘴)。</p><p class="ql-block">第二等级:刹地利(即主管军事和行政的皇室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持政治军事,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颇多形象地被喻为人体中的左膀右臂)。</p><p class="ql-block">第三等级:索托罗(即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从事商业等自由职业。故被喻为人体中的腿)。</p><p class="ql-block">第四等级:吠舍(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干着被认为低贱的职业。被喻为踩在人体下的脚 )</p><p class="ql-block"> 还有大量的第五姓:贱民,即从事最低贱工作的,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是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p><p class="ql-block"> 这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而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p><p class="ql-block">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印度早已废除种姓制度的情况下,种姓制度思想的残留依然影响着印度人,比如不同种姓的男女至今通婚仍有一定障碍,各阶层种姓基本不能从事跨越阶层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德里城区又分为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及新规划的新城区,而今的新旧德里犹如两个贫富悬殊的邻居。我们住的新德里始建于1911年2月,是印度整个国家的经济行政中心,是印度现代化的象征:到处街道宽阔,翠绿的树间着清洁的街道。而与新德里隔着一座德里门的旧德里是平民城市,里面居民多伊斯兰教,男人们多妻亦多子,老城的人口于是愈加众多和稠密,街道狭窄肮脏,二三层高的残旧建筑、牛车、单车、电车充斥在横街窄巷里,是印度脏乱差的代表作,但旧城中却保有许多重要古迹,可惜此行我们无缘一睹。</p><p class="ql-block"> 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新德里的人均收入为27000卢比 /月。(1人民币=10印度卢比)</p><p class="ql-block"> 照片是我们入住的新德里的豪华酒店(与国内的五星级酒店相比毫不逊色)和新德里宽阔洁净的街道及建筑。</p> <p> 第二天一早,我们直奔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甘地圣雄”的陵墓,这是一处肃穆、幽雅的陵园。甘地是印度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奋斗了毕生,被印度人尊为“国父”。</p><p> 图片即是甘地圣雄陵墓的大概轮廓:甘地陵园占地开阔,但墓园并不大,呈凹形。四周有几堵白色矮墙,矮墙外面是草地,草地延伸到二十米远的地方,有一圈黄石高台,把整个墓园围住。陵墓没有任何装饰,极其普通、简朴。</p><p> 自1948甘地圣雄被暗杀之后,每个星期五人们都会自动结集到这里举行追悼仪式。</p><p> 在甘地火葬台北面还有印度独立后已故四位总理尼赫鲁、夏斯特里、英·甘地和拉·甘地的火葬台。</p><p> </p><p><br></p><p> </p> <p>  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是一座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一个四方形平台,这里就是甘地圣雄1948年被刺后火化的地点。平台正中是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每逢节假日,便有无数身着白色民族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脱掉鞋子,赤脚走进陵园,深切地悼念陵园的主人。</p><p> 甘地圣雄是带领着印度迈向独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精神领袖。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p><p> 凡是到印度访问的外国领导人,都要去谒拜甘地陵,表示对甘地的尊敬。到新德里的游客,也都会来这里瞻仰。</p><p>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曾前往甘地陵墓献花,并留下题词:“深化仁爱之心 铸成伟大灵魂”。</p> <p>  如图陵园有两个红砖修建的小门,沿一条砖铺的小径,进入陵园须脱掉鞋子,赤脚进入。</p><p> 墓地出口处有一石碑,刻有甘地1925年所著《年轻的印度》一书中所列的“七大社会罪恶” :</p><p> 搞政治而不讲原则</p><p> 积累财富而不付出劳动 </p><p> 追求享乐而不关心他人</p><p> 拥有知识而没有品德</p><p> 经商而不讲道德</p><p> 研究科学而不讲人性</p><p> 膜拜神灵而不做奉献 </p><p> </p> <p> 然后,大巴载着我们朝印度的“凯旋门”,即“印度门”驶去,这是一座战争纪念门,1921开始建筑,高42米,宽21米。门上刻有85000名为国捐驱的烈士的芳名。</p><p> 此照片为网上下载,因为当天某邻国一领导人去逝,印度门不仅降半旗以示哀悼,同时不再对外开放。我们根本没有近距离观赏这座石拱桥形门的机会。</p> <p>  下面就是我坐在大巴上隔着玻璃拍下的两张被漫天尘雾遮住了真容的“印度门”和一位守卫印度门的女娃娃兵。</p><p> 在右边的大照片上,能看清楚印度门里面有三面已经下降一半的印度国旗吧?</p> <p>  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坐在车上远观了总统府国会大厦的建筑群。</p><p> 上图为网上下载的清晰的总统府大楼</p><p> 下图为车上远距离拍摄的总统府大搂</p> <p>  总统府国会大厦建筑群的其他部分及外围的庭园。(上两张为网上下载,下两张为从车上抓拍)</p> <p>  总统府正门,是一条宽阔而笔直的“国家大道”。国家大道两侧是大片大片的草地,其间还有几个面积不小的水池。</p><p> 几十米宽大道两边,分布着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国防部、各国大使馆等。另外还有几十座富丽堂皇的王宫。到处绿树葱茏,碧草如茵,清静幽雅。这里是印度最繁华、最现代的地方。</p><p> 每年1月26日,这里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国庆游行。</p> <p>  下午驱车260公里往斋普尔,一路所见房屋建筑破旧、街上杂乱不堪……与新德里首都的干净、现代、繁花、绿地相比,简直有如天地!</p> <p>  这是导游带我们参观的近几年新建的印度教白色大理石神庙,从照片上便能一目了然:这是由三座风格各异的庙宇组合而成的独具特色的神庙。</p> <p>  斋浦尔中央博物馆廊柱形建筑为印度风格。夜晚,缤纷绚丽的霓虹灯令中央博物馆美轮美奂,仿若仙境,此为参观的最佳时刻:博物馆广场人潮涌动,拍照、赞叹者不绝。</p> <p>  请看斋浦尔中央博物馆的全景视频</p> <p>  斋浦尔现分为新旧两城 。今天一早我们前往建成于1727年的斋浦尔旧城。旧城多为古旧建筑物,亦是粉红城所在地,有著名的琥珀堡、老虎堡、风宫、水宫等众多古老华丽的典型印度建筑。</p><p> 一进入斋浦尔旧城,矗立街边的风之宫就扑入眼帘。名为“宫殿”,其实只是一幅“墙”,像座粉红色的山丘,叫人一见难忘。墙上密布953扇窗,“墙”面极之浩大。墙后没有壮观大堂,没有华丽房间,只有用红砂石镂空而成,呈半个八角形的窗户。窗户设计得无比巧妙,不仅能让凉风轻轻透进来,镶嵌有雕刻的众多窗户,同时也方便皇宫内众多王妃观看外面的街景和庆典。据说因皇帝每天朝拜爱情神,故房顶均建成爱情帽形状。它是印度建筑史上的杰作。</p> <p>  这是第二天黄昏时拍摄的风宫之风彩。</p> <p>  网上下载的风之宫内景图片:没有壮观的大堂,没有华丽的房间,只有用红砂石镂空而成,呈半个八角形的窗户和当时供皇室妇女凭此观看市景和表演的小亭子和迴廊。</p> <p>  斋浦尔最大的特色就是粉红色,置身于斋浦尔的街头,环顾四周,一座座建筑整齐排列,粉红色的墙,粉红色的窗,粉红色的穹顶……。</p><p> 此组图即旧斋浦尔街景:粉红色的店铺、坐在粉色铁闸门前的游客和玩眼镜蛇的印度人。</p> <p>  我们前往下个景点:琥珀堡,位于斋浦尔城郊11公里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始建于1592年。斋普尔的古都,规模宏大,有9公里城墙。据说这里曾经作为印度的首都长达6个世纪之久。</p><p> 它不同于"粉红之城" ,要进入琥珀堡须换乘骆驼或吉普车方能登顶入城。</p><p> 琥珀堡最典型的就是有较重的伊斯兰教风格。城堡的建筑颜色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及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故称之为琥珀堡。我们在此参观了一个半小时。夏宫、冬宫、镜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琥珀堡的入口。</p> <p>  俯瞰琥珀堡的登山道。</p> <p>  图为骑大象上山的游客队伍,他们沿着蜿蜒的山道缓缓前行,从大象门进入城堡,颇为奇特壮观;我们则是分坐几辆吉普车急驰而上。</p> <p>  堡内的建筑物,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宫殿组成,并依山势兴建,层层叠叠,极为壮观,是最典型的拉杰普特(RAJPT即伊斯兰教)风格。</p><p> 环绕宫廷花园的一侧为冬宫(即皇室家族冬天的住处),而对面的一侧则为夏宫(即皇室家族夏天的住处)。</p> <p>  请注意右下图宫殿地面中间那条与众不同的绿色地面,这是隐藏于地下的水道,正是这种降温设计,让在炎热的夏季移居夏宫的皇室们享受着清凉舒适。</p> <p>  宫殿的拱形屋顶、几何图形的细格子窗棂、大理石廊柱和花朵植物雕刻,都是受到了莫卧儿建筑风格(即伊斯兰教风格)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上面一组照片为琥珀堡的内部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堡内设计独特的镜宫了(1592年始建),曾是土王的寝宫。宫殿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墙壁上嵌着无数的镜子(即玻璃),白天在阳光的反射下,整个宫殿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晚上,只需燃起一点烛光,即可反射出万千光芒闪烁,堪称世上绝无仅有的奇观。</p><p class="ql-block"> 琥珀堡建筑宏伟,装饰华丽,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看到右下图镜宫墙上晶莹闪亮的镜片特写了吧?</p> <p>  这是四百多年前琥珀堡内皇室使用的浴池。</p> <p>  琥珀堡内的小景。</p> <p>  水之宫殿(原名杰尔宫),是16世纪时期,斋普尔君主为避酷暑,命人在这个人工湖中兴建的一座水面下三层,上面两层的宫殿。这个宫殿建在曼萨加湖的中心,没有桥,没有路,只有坐船才能抵达。如今,曼萨加湖已经被改建成了一个水库。</p><p> 上图为网上下载的水之宫阳光晴好时专业相机镜头中的真容;下图则是我手拍摄的薄雾轻笼下的水之宫轮廓。</p> <p>  此为我们途中参观的印度毛毯厂展示的各种图案的地毯、挂毯…。还有团友们试穿印度莎丽的绰约风姿。</p> <p class="ql-block">  上面组图是斋浦尔的天文台。这种天文观测台印度一共五个,而始建于1728年的斋浦尔天文台是印度最大和最重要的天文观测点。</p><p class="ql-block">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里的天文学起源很早。斋浦尔天文台主要由14个几何仪器组成,分别用于测量时间、预测日食、跟踪轨道上的星体、测量行星的偏转角、确定天体的高度以及相关的数据。每一个仪器都是一个固定的聚焦工具。</p><p class="ql-block">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些有200多年历史的天文仪器全部是袒露在户外,由砖石造成!且天文台的半环带状的日昝测时精准到每格20秒。令人赞叹!</p> <p>  今天的行程:参观城市宫殿博物馆,又名城市皇宫,位于斋浦尔旧城中心,建于1728年,是印度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迹之一。皇宫由多个宫殿组成,整个宫殿建筑群色彩绚丽,富丽堂皇,极尽奢华。其中红色建筑部分是印度风格的太阳宫。黄色建筑则是伊斯兰风格的月亮宫。城市皇宫的城门就有8个之多,建筑豪华,工艺精湛,充满了浓郁的印度风情。</p> <p> 用红砂石建成的太阳宫殿,也称之为玫瑰宫。穿过这座漂亮的门楼,便进入名为“爱之庭”的小庭院。</p> <p>  此即“爱之屋”庭院组图</p> <p>  “城市宫殿”现仍属当地国王私人所有,国王平时常住在宫中。庭院里可以看见奶黄色的七层高楼,上面飘着旗帜,那就是国王居住的“月之宫殿”(姆巴拉柯宫)。楼顶飘扬的旗帜代表皇帝住在里面。如果楼顶这面旗取下,就说明皇帝出游了。皇帝住地的大门旁有士兵守卫, 不能让外人进入。</p><p> 皇宫的正门是一座典型的莫卧儿式建筑,左右两侧是两座对称的雕花门楼。门楼前各站着一只大理石雕刻的石象。</p> <p>  城市宫殿里的这座楼收藏着王公贵族们留下来的衣物、地毯、兵器、艺术品等,分几个展览馆,历史、艺术价值极高。</p> <p>  这种用兵器拼图的展览方式是不是很独特,很漂亮,很艺术?</p> <p>  在城市宫殿的中央庭院中有一座粉红色的大厅。这是建于19世纪末的接见厅,是国民向君主表达意见,或是君主宣布大事的地方。</p> <p>  接见厅内部极其豪华美观的组图</p> <p>  不同服饰的印度门卫和身着色彩艳丽服装的印度妇人。</p> <p>  接见厅里有两个银质的大水瓮,为吉尼斯世界银制品之最。它是专为当年斋普尔王马德侯辛格二世,前往英国伦敦参加爱德华王子加冕典礼时特别打造的。因为国王只喝恒河的圣水,去英国来回要三个月,要把水带够,两个水瓮盛装的印度恒河圣水,足够供人饮用半年。</p> <p>  这是我们心目中印度行程的高潮!先上一张从网上下载的泰姬陵鸟瞰图,让诸位一览泰姬陵的全貌及其结构。</p><p> 从图上能看到泰姬陵座落在亚穆纳河畔,整体呈长方形,整个陵园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中间是一个美丽的正方形花园。花园中间是一个大理石水池。从大门通往陵墓用红石铺成宽阔笔直的两条甬道,左右两边对称,布局工整。四周被一道红沙石墙围绕。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厅这两座式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衡,左右呼应,在这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的衬托映照下,泰姬陵则格外如冰如雪。陵墓四角那矗立着高高的尖塔,更烘托了泰姬陵的肃穆。</p><p> 大门与陵墓之间甬道的两边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间是一条大理石修砌成的十字形的宽阔水道,清澈的水道两旁分别种植了象征生命和死亡的树木。水道正中一长排喷水嘴,倒影清亮;水道交汇处有一方形的喷水池。</p><p> 整个构图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泰姬陵在一天里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自然光线中显现出不 同的特色都令参观者们惊叹不已。</p><p>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大门通往陵墓的以水道为中轴的两边对称的甬道和人行道。</p> <p class="ql-block">  这一组照片即陵园四周的红砂石围墙。</p><p class="ql-block"> </p> <p>  终于来到了泰姬陵,一座高30米、用红沙岩落成、顶部有座八角亭的十分气派的拱门展现在眼前,其大理石结构十分突出,上面镶嵌有美丽的花朵,配以优美的书法。穿过这扇恢宏的拱门,就能望见那座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泰姬陵了。</p> <p>  请欣赏这张令人向往一睹为快的白色大理石杰作,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泰姬陵”。</p><p> 泰姬陵墓的基座为一座高7米、长宽各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陵墓边长近60米,整个陵墓全用洁白的大理石筑成,顶端是巨大的圆球,四角矗立着高达40米的圆塔。整个泰姬陵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泰姬陵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动用2万人花费22年建造出无与伦比的巨大陵墓清真寺的杰作。寺内存放着两具白色大理石砌成的沙贾汗王及其爱妻的棺椁。</p><p>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的“印度的明珠”。</p><p> 有人说泰姬陵不仅是最完美,而且是最浪漫的建筑,它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生生不息。</p><p> </p> <p>  这是呈八角形的陵墓主体建筑,中央是半球型的圆顶,整座主体都以沙·贾汗最喜欢的白色大理石所建,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在表面,拼缀成一些美丽的花纹与图案。陵墓上的文字都是用黑色大理石嵌入而成。</p> <p>  以下印度泰姬陵照片一组</p> <p>  象征智慧之门的拱形大门的门框上,是用黑色大理石嵌刻的半部《古兰经》。</p> <p>  这座用大理石建成的建筑毫无瑕疵,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给人一种无比纯洁的人间仙子的感觉。</p><p> 这是一个悲痛的丈夫,动用了王室的特权,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用22年的时间为爱妻写下的瑰丽绝响。它似一首白色恋曲,承载着皇帝对爱妃的一片痴情。印度诗人泰戈尔曾把泰姬陵称为“一滴永恒的爱的泪珠",其中既有对泰姬陵建筑完美的赞叹,亦深含对其中爱情故事凄美的叹息。</p><p> 如今,泰姬陵已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纯洁忠贞、生死相依的爱情象征。英王妃黛安娜与查尔斯王子感情发生危机后,曾独自来到泰姬陵,留下了孤寂心酸的身影。还有一对热恋中的印度情侣,因种姓制度的约束无法结为眷属,于是在泰姬陵前自刎殉情……</p> <p>  参观陵墓必须脱鞋或穿上鞋套。进入陵墓内部就不许拍照了(故只能从网上下载陵墓内的照片以饗各位)。中央八角形大厅是陵墓的中心,在墙上镶嵌着浅浮雕和精美的宝石。中心线上安放着泰姬的墓碑,国王沙·贾汗的墓碑则位于其旁边。注意到中央宫室里那道雕花的大理石屏风了吗?游客们就是依次绕着这屏风走一圈,瞻仰屏风内停放的泰姬与其夫君的两具石棺:屏风内的棺椁上用翡翠、玛瑙、水晶、珊瑚 、孔雀石等价值连城的宝石镶嵌出精致的茉莉花图案,那工艺之精细、色彩之华丽,可谓巧夺天工,无与伦比。然而这两座石棺内却并非沙.贾汗与皇后的真身,因为他们真正的长眠地点是在另一间地下室内。</p><p><br></p> <p>  这也是网上下载的几张陵墓内的照片。</p><p> 宫室中央八角形大厅是陵墓的中心,在墙上镶嵌着浅浮雕和精美的宝石,令宫室内部流光溢彩!看到墙上那些构思奇巧的用珠宝镶成的繁花佳卉,参观者无不为之惊叹。</p> <p>  这是陵寝的四方各有一座的尖塔,高达40米,据说内有50层阶梯,是专供穆斯林阿訇拾级登高而上的。</p> <p>  此为大理石尖塔顶部的造型和精湛工艺特写。</p> <p>  这是在泰姬陵主体两旁各有一座的清真寺和答辩厅的照片:以红砂岩建筑而成,顶部是典型的白色圆顶,这两座清真寺,维持了整座泰姬陵建筑的平衡效果,充分展现了泰姬陵的对称之美;而其赭红的色彩也与泰姬陵的洁净纯白相得益彰。</p> <p>  1573年建成的阿格拉堡是统治全印度几百年的莫卧儿王朝的首都所在地,这里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座古堡内、外两层城墙及内部的宫殿均全部采用红砂岩建造而成,故又称红堡。这座方圆38万平方米的宫堡,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城墙高20米,外形非常雄伟壮观,城内的宫殿,虽经历漫长的岁月,多已失修,但画梁和墙壁上精巧的雕刻与设计,仍隐约保存着昔日富丽堂皇的风貌。</p><p> 这座由几代君王的修建而成的阿格拉古堡,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建筑代表作;是一座印度莫卧儿帝国最强盛时期的三位帝王共同建造的纪念碑:三位帝王都在城堡里度过充满传奇、荣耀和浪漫忧伤的爱情一生;尤其是他们都同样经历了儿子背叛、兄弟残杀,被篡位夺权的悲伤。</p><p> 古堡内的建筑物曾多达500多座,但保留至今者已经很少。</p><p> 两张照片分别为我们进入城堡和离开城堡时所拍摄。</p> <p>  富丽堂皇、雕刻精美的阿格拉红堡大门</p> <p>  进入和离开阿格拉红堡的城门</p> <p>  阿格拉堡内部一隅</p> <p>  阿格拉堡建筑之精美的艺术细节</p> <p>  看看这些壁画上曾经镶嵌着宝石、翡翠的地方,现在仅留下一个个坑洞,这是那些盗窃宝石者的杰作。‘</p> <p>  阿格拉红堡内的莫迪清真寺,因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而成,精致典雅,故又称珍珠清真寺。</p> <p>  莫迪清真寺内观</p> <p>  红堡内著名的 "谒见之厅",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p> <p>  阿格拉堡内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楼,这是沙贾汗为自己的皇后所建,建筑极尽奢华。登临塔顶,极目远眺,可以清晰的看到河对岸的泰姬陵。</p><p> 不幸的是:在泰姬陵刚完工不久的1658年,沙贾汗三儿子奥朗则布弑兄杀弟篡位成功后,就把其父沙·贾汗囚禁在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的整整八年,沙·贾汗每天只能坐在这小楼里,透过小窗,凄然地望着远处的泰姬陵,默默地向已故的妻子倾诉他无限的思念和那一颗孤寂哀伤的心,直至忧郁而亡。</p><p> 有幸的是,沙·贾汗死后被合葬在泰姬陵内他的爱妃阿姬曼·芭奴的身旁。</p><p> 这张网上下载的照片即八角小楼,远处的河边是清晰的泰姬陵的倩影。</p> <p>  此组照片为我用手机所拍的八角小楼近影,以及站在小楼栏杆边拍摄的薄雾笼罩下泰姬陵的模糊身影。</p> <p>  阿格拉堡外围照片一组</p> <p>  今天已是游程的尾声,我们从阿格拉返回新德里,继续参观最后两个位于新德里的景点。</p><p> 首先是参观迄今为止印度规模最大,反映印度古代建筑精髓和传统的“斯瓦米纳拉杨神庙”。</p><p> 这是我们在等待进入神庙前拍摄的一张外景。</p><p> 遗憾的是进入神庙要经过严格的安检,男女分开,别说什么相机手机,其他的大包小包随身物品也一律不准带进,还要脱鞋而行。只允许你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发现神庙的宏大机和精致美好。</p><p> 整座建筑由赭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构成,巍峨壮观。而最令人惊叹的是主殿座落于148只全尺寸大象雕像上,殿中有3米高的纳拉扬镀金神像和2000多座印度教神像,柱廊上刻满印度史诗故事,神殿外面绿茵遍地,莲花盛开。这座神庙历经五年的时间,由11,000个工匠和志愿者于2005年修造完成,11月6日才对外开放。</p><p> 然而,相比这座耗资耗时耗人力精心修建的宏大庙宇,我更热衷于参观那些能见证历史和人物的古建筑,如始建于1209年的古德卜高塔……</p> <p>  看看下面这张朦胧的照片,是我隔着院墙远距离拍摄的斯瓦米纳拉杨神庙的一隅,你是否亦能感受到其规模气魄的宏大和环境的优美?</p> <p>  只能从网上下载两张神庙的外观照片了。否则无法描述斯瓦米纳拉扬神庙的无比壮观的规模气势和精湛的雕刻技艺!</p><p>从上图应该能看清围绕着底座那一圈大大小小,千姿百态,栩栩栩如生的大象,还有那神庙外观繁复且精致的图案吧?</p><p> </p> <p>  从这张下载的图片上,我们看到神庙周围那大片开阔精心养护的草地,组成朵朵盛开莲花造型的植物…</p><p> </p> <p class="ql-block">  莲花庙建成于1986年,是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即巴哈伊教)的寺庙。此庙由白色大理石建造,以其壮观美丽和巧妙的设计著称。</p><p class="ql-block"> 远观莲花庙,酷似一朵盛开的洁白无瑕的莲花。高34.27米,底坐直径74米,由三层花瓣组成。此庙的形状之所以采用莲花,则源于此在印度教和佛教派中被奉为神物,又是当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国花,故莲花庙甫一建成就备受印度人的喜爱,成为印度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庙宇的周围则是一大片碧绿碧绿的草坪,其间点缀着一簇簇花木。</p> <p>  在莲花庙底座边上有9个连环的清水池,拱托着这巨大的“莲花”。</p><p> 这座位于印度新德里东南的莲花庙,以其光风霁月、匠心独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该庙宇自建成起,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p> <p>  莲花庙内部的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内部既无神像,亦无雕刻、壁画等装饰性物件。惟有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进庙的教徒以及游人无需进行什么特殊的仪式,只要脱鞋进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后沉思默祷就行。</p><p> 参观时,一加拿大籍的巴哈伊教徒听说我们参观过以色列的巴哈伊空中花园,顿时热情高涨的向我们介绍起大同的教义:人类同源,世界同一……</p> <p>  网上下载的美不胜收的莲花庙鸟瞰图。</p> <p>  古德卜高塔始建于1199年。是印度Slave Dynasty创立者为了庆祝回教征服印度教拉吉普特王国而建。</p><p> 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建有交互角和围绕塔身的刻凹槽,是印度伊斯兰艺术的最早范例。但环绕塔壁的横条浮雕饰带,既装饰着阿拉伯图纹和古兰经铭文,同时点缀着印度传统工艺的藤蔓图案和花彩垂饰,却融合了波斯与印度式的艺术。</p><p> 看图!是否也能激起你前往一睹的欲望呢?这庆祝回教征服印度教的建筑,或者就是印度导游不安排团队游览的难言理由?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失去了对这极具价值的古代遗迹的观赏机会!</p><p> </p><p> </p> <p class="ql-block">  印度游短短的五天。我们感受之一是看不到多少印度的古代遗迹,大多数都是伊斯兰教文化的遗存,原因主要是印度曾被多个民族征服,其中伊斯兰统治印度长达600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从我们参观的印度古迹,就能明显地感受到其文化曾经遭受到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多种文化的冲击和改造的印迹。如举世闻名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阿格拉城堡和泰姬陵的就都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又如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曾经是孔雀王朝的主教,如今佛教的式微,直接原因是毁于伊斯兰教的入侵,也另有自身的原因。但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却败于主张种姓等级的印度教,并为印度教所取代,则很是令人感慨。现在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在印度神话中只是排在第九位的诸神之一,地位并不尊崇。如今印度四大宗教分别为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和基督教。这众多宗教彼此和谐相处,可谓和而不同,体现了印度文化的宗教性、多样性与包容性。</p><p class="ql-block"> 印度的卫生习惯已有明显改善,随地便溺现象趋于消失;扒火车现象完全绝迹。种姓等级法律虽在1947年独立时已经废除,但种姓等级在社会上依然存在,婚姻通常还遵循同一种姓的门当户对。尤其是下层安贫知命,把希望寄托在来生的投胎转世上,足见其宗教维稳力量的强大。</p><p class="ql-block"> 印度的贫富悬殊超过中国,市容市貌杂乱拥挤,陈旧落后与摩登现代并存;但同时可供我大国借鉴的亦不在少。如1.全民公费医疗(公立医院),这一福利甚至覆盖在印度的外国人。</p><p class="ql-block">2、几乎免费的教育!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一直占GDP的4%以上,最好的公共建筑不是政府办公楼,而是学校。</p><p class="ql-block">3、人才培养:印度培养科技人才的数量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其信息产业一枝独秀得让人出奇。</p><p class="ql-block">4、印度官员没有奢侈攀比风,很多高管领导的办公室往往都没有空调.....你是否也觉得这是个值得深入观察体验的神奇国度?</p><p class="ql-block"> 印度夏季气温高达四五十度,冬季凉爽宜人。印度物价低于中国,人民币与印度卢比的兑换率为1:10。食物多样,并非咖喱一味。</p><p class="ql-block"> 深切地感受到跟团旅游的最大优势就是省心和有导游的介绍讲解。然而却局限多多:无法自由选择游览的景点,不能自主安排参观时间的长短;不接地气,没机会与当地人近距离的接触和真切体验他们的生活……。自由行当然是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攻略、联系交通工具、住宿……</p><p class="ql-block"> 下面组图为返程最后一天所住的斯里兰卡海边别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