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对你说

诗书煮茶

<p>  一个高中的孩子对妈妈说:“妈,我想到学习就心烦,你去超市买东西,给我买些安心的,吃了就能心里平静、不烦躁的东西吧,我想吃点什么,就能静下来学习。”</p><p> 妈妈很同情孩子,心里酸酸的,对孩子说:“哪有这样的食物啊!”</p><p> 深深地沉默、酸软。</p><p> ……</p><p> 一段很简单的对话,或许唤起了你的软软的同情,默默的茫然。</p><p> 我们透过孩子的语言,首先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掉进孩子的云雾里。孩子看似主动解决问题的言语,调动了你同情的瞬间,把你和他一起捆在了无助里。在这样的循环里,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离学习的道路越来越远。而且,他的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还有你深深的理解和爱护。孩子多难啊!很想学习,可是心烦才学不进去。或许你也会说,动武,棍棒出成绩,你真的打服了吗?</p><p> 孩子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他知道自己不想学习;他不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他不想拼搏努力,却希望得到成品。这就叫行为外归因,然而,成长是自身心智的成熟,是每一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汗水浸泡出来的。这不是商品,可以购买。</p><p> 那么,他为什么会焦虑呢?因为他有成就动机,却又不肯面对困难,付出辛苦。</p><p> 首先,引导孩子,面对现状,分析自己。出现的所有问题,我们自己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承担责任,我们解决问题,目前可以做到什么,现在就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于目前可做的事情,我们最可行的方案是什么?如何把这个方案落地执行!</p><p> 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点点品尝到汗水的滋味,才能不畏艰难地前进!</p><p> 得来太容易的孩子,不会走得太远!脚力和筋骨没有得到拉伸后的强韧!</p><p> </p><p> </p> <p>  有多少烦躁,来源于知错不想改,又痛惜失去曾经拥有。</p><p> 人生自始而终,就像穿梭行驶于果林山峦。没有两手空空而来的人。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个苹果。有的人握了一辈子,无风无浪,有衣有食。有的人,握着握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丢了。</p><p> 丢了苹果,自然会苦恼。就像上文讲到的这个孩子。苦恼,是因为他一定有过苹果,可是丢了,从来没有过的人,不苦恼,因为他不知道,有苹果是什么滋味。烦躁,是因为,他想如以前一样,不知不觉中,手里就有苹果。他不知道,他没有去付出,就有苹果,是因为别人替他付出,他才有苹果。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每一个苹果都有标价,只是曾经有人为他付过费。现在,我们没有苹果了,不是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怨天怨地,甚至期望从天上再掉下来一个苹果。天上的苹果只掉一次,我们要感恩那个曾为你的苹果买单的人,但谁都不欠我们的,下一个苹果,我们要自己靠劳动换来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苹果。</p> <p>  人生就是一座无边的果园,向前走,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段路,你都会认识不一样的果子;每走一段路,你就会发现,原来同样的果子,也都不一样。</p><p> </p> <p>  孩子,无论丢了什么都别怕,前面的路,通向更大的果园。</p><p> 品类各异,优劣得所,看你付出的是什么!</p> <p>  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自己,别看别人手里有什么。猴子爱吃桃🍑,猩猩喜欢香蕉🍌,同门兄弟还各有所爱,这不是谁的错,是各有各的相宜。不用急着采摘,走过的路越长,你选择的空间越大,见的多了,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