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董祥林风采】</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岁月匆匆 浪花朵朵</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祥林</p><p> 春冬秋夏来复去,匆匆岁月弹指间。回首五十多年前当兵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是正月初六寒冷的早晨,最疼爱我的七十多岁的奶奶(海门叫亲婆)惦着小脚,微驼着背,一声声唤着我乳名,一行行老泪纵横,舍不得我远行!没想到此一别就是永别,从此再未见到我慈祥的亲婆!</p><p> 新兵在四甲镇(也叫四甲坝)集中,换上新棉军装(没有帽徽和领章),当晚星夜徒步到青龙港,坐上滚装船,一早到上海,匆匆又上闷罐子车(拉货、拉牛、猪一类的货车)一路飞驰到宝鸡。后来才知:此地名叫“姜城堡”,是陕西省军区独立师一团团部。夜晚,悄悄地将从故乡带来一小包泥土撒在院子里,从此就服了西北的水土。这一服就是五十年!</p><p> 新兵训练,生活甚苦,伙食很差,杂粮居多,发糕、钢丝面实在难以下咽。偶尔盼来一顿细面条,兵娃子们蜂拥而上,抢捞一碗,不饱再捞,只剩一锅面汤。老兵有诀窍,先捞半碗,快吃,第二碗捞满,才能吃饱!此法很受用,暗记在心!训练以后打完三发子弹标志新兵营生活结束,分到宁强县阳平关日夜守护铁路,以防敌特破坏。结果瞪大双眼,鬼毛都未碰见。 1969年5月连队调防进西安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既惊叹又新奇,住建国路,三支两军,进驻中小学、商业系统。其实啥都不懂,只是跟着工宣队溜跶。那时搞“活学活用”,省军区政治部来连队抓点,座谈时常叫我们海门兵,发言挺在路,登经验上简报,常被提到。由此被重视,作为培养对象,混个班副、班长,1971年7月入党,1972年提了排长,穿上四个兜,挺自豪挺风光,工资也有50多。带兵警卫省委、省政府,丈八宾馆等。因能写点小东西,被省军区抽去参加新闻培训班,后又去《陕西日报》进修三个月,发表了些“豆腐块”。当时教导员赵向哲调我去营部当书记。记得全团三个营的书记都是海门兵,二营郁凤平(后老郁调铜川武装部,其间多亏老郁帮忙解决了家属户口的农转非)、三营应有林、一营董某人。干了两年多,调五团政治处,与顾占法同在宣传股,我负责新闻报道,他管部队教育(共事时间不长,他1976年下连锻炼,1977年又去延安富县牛武镇支农,1978年上西安政治学院)。还有李惠荣也在政治处。期间,发了不少新闻稿。1978年夏,调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任专职新闻干事(唐耀明在秘书处)。平台大了,素材多了,新闻稿刊发也多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人民军队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隔三差五有报道,第二年立了三等功。被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聘为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被政治部评为先进个人,光荣榜贴在政治部,有照片,也年轻,还有点帅气,引得一帮漂亮女兵指指点点。转业后有次战友聚会,几个女兵说“董书记,当年我们曾经暗恋过你!”我说,傻女子,当初为何不早说,说早些,指不定娶你们其中哪一个(虽是笑话,但确有其事)。</p><p> 1984年我从省军区提拔到独立五团任政治处主任(副团)。1986年裁军,调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也多蒙战友老乡梁玉飞(四甲人,与顾占法是海门中学66届高中同学)、副社长李万良两贵人的关心,在老梁手下当编辑,1987年调任人民军队报驻新疆军区记者站任站长,带着三名记者,奔南疆赴北疆,西陲边防留下我们采访的足迹,采访了一批有份量的新闻。1988年报社抽我去老山前线采访,当了两个月的战地记者,目睹了兰州军区参战官兵的“血染风采”,发回了一批战地新闻,也算为前线官兵尽了一份力。1989年提出转业,职务正团,军衔中校,月工资只有300多,转业费不到6000元。当时曾回家乡江苏海门找工作,人事局的干部看了我发表的新闻集子,说很欢迎,但来的有点晚,县党校有位置让我考虑。我经思考,还是回西安吧。又背着材料到省外贸厅,人事处长王景民一看就表态同意接收,但也说来的晚了,机关没名额了,可否先去外贸公司,再择机调机关。我即表态服从。1990年初上班,任省土产进出口公司办公室主任。第二年厅里要开总结大会,抽我去写工作报告。大会过后,上下都说,今年的工作报告是历年来质量、水平最好的,听后欣慰。心想,此乃小菜一碟也。</p><p> 当年转业期间,我也通过熟人求过时任省委组织部支益民部长,他很帮忙,跟有关部门打过招呼,对我很客气,从此有过几面之交。1991年,他提升任陕西省副书记,分管组织、政法等重要部门,刚50来岁可谓权重位高。后听说他要选秘书,我给他写了封信,说了五六条长处和特点,他很认可,即派人来考察,不久就定了,任他的专职秘书。支益民书记是盐城建湖县人,从小家庭贫困。他给我说,当年上学,寒冬腊月,只穿单衣裤,光脚穿布鞋,家穷、姐妹兄弟多。寒门出才子,他天资聪明,刻苦好学,考上了南京林学院,1968年大学毕业直接和夫人分配到甘肃山舟军马场学生连,天天泥里来风里去,有一次差点被饿狼咬死,多亏他人高马大,抡起铁锨,只身战恶狼,煞是惊险!后与夫人陆玉梅(江苏丹阳人)分配到铜川市。一路苦来,支益民书记凭能力和人格,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市长张铁民惜才爱才,挽留他在铜川发展,后官至市长、市委书记,再到省上做组织部长,才46、47岁。正当年,施才干,但天嫉英才,不幸患癌症去世。时年54岁,至今已25年多了,但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他,可以说支书记是我人生转折中的贵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至今,我仍一路关照陆大姐,她常夸我,祥林有良心,对她好!我想那是必须的、应该的,否则还是人吗?</p><p> 1997年底,我又遇到贵人,在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孙安华,后调江苏任常委、政法委书记(至今我们一直关系密切常来往),省纪委李焕政书记,监察厅长石学友的关心下,调到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任纪工委书记,同时任省纪委委员(副厅)。面对新岗位、新领域,咱们海门兵适应快、服水土,局面很快就打开。不出几年,把全省教育系统的纪检工作做得有章有法,经常受到教育部纪检组的肯定和表扬,多次在全国教育系统年会上介绍经验。我们纪工委被教育部评为先进集体,本人也被评为先进个人,兄弟省市还不时来取经,全省教育系统对纪工委评价甚高,本人也落得较好的口碑甚慰!期间两次参加省委党校、中央党校的学习培训,其中省委党校培训班,被省委组织部戏称为“黄埔一期”。全班二十名副厅以上领导干部,结业后,四名被提拔为副省级,其余绝大部分先后提升正厅级,2000年“黄埔一期”在美学习期间,去纽约参观“双子塔”,第二年就被恐怖分子夷为平地,死伤无数,此乃悲剧也。2009年时任省委副书记兼任教工委书记王侠关心我,提拔我去省广播电视大学任党委书记,解决了正厅职务,同时关系仍在教工委,公务员身份未变,这要感谢王书记。临退休时,一位民办高校的校长对我说“董书记,你退休后到我们学校来做党委书记,待遇一年二十万,也不需要坐班,当个逍遥书记就可以了”。我婉拒了,因为教工委要我去做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我得服从组织。后来这个校长也病故了,我未能如他愿,心里常觉对不起他的一片好心。会长干了两个年头,上面有文件要求很严格,我辞职了。现如今一介百姓,很是自在。朋友问我还忙啥,答曰主要四件事:健身走路打篮球,搓搓麻将防痴呆,看看孙子当孙子,帮友小忙做善事。</p><p> 回首往事,总结人生,有这么几条:一是一个人要想有点作为,有所建树,离不开三因素:自身努力、机会运气,贵人相助。首先论出身,咱们大多是草根,没背景,没靠山,“少壮不努力,老来徒悲伤”,论学历,初中“本科”,(后通过自学高考,取得大专学历),全靠自我奋斗,刻苦求知,方才有点小本事,海门话说必须有点“三脚毛”,否则进不了领导贵人的“视线”,这是根本。其次要有机遇,成事在天,做事在人,许多事乃命运机遇使然。第三是要有贵人相助,遇不到贵人,你纵有再大能耐,也往往埋没茫茫人海,人说“高手在民间”,只因无伯乐,你只能永远在民间吧。人还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不被人发现,再亮的金子只能永远埋地下山间,等待日久天长,恐黄花菜早凉也!由此感悟: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乃常说的“天时、地理、人和也!”我理解天时即命运,地理则自身,人和即贵人和人脉。对否请战友们指正。二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要丰富多彩地展示自己的强项,不要活得太单调。本人不才,但爱好颇多:第一是爱下棋,9岁起学会,至今仍常常与棋友撕杀。曾得过省机关领导干部象棋比赛亚军,退休后,代表全省参加全国老年象棋比赛,团体获银杯。第二是爱打篮球,坚持参加省领导干部篮球队二十多年,跑全场,专投三分,获“三分王”奖杯,外号董三分,至今仍坚持不懈。第三是喜游泳,曾得过省高校校长杯自由泳并列第一,当场奖手机一部。第四是也爱唱唱歌,当时中学班主任说我嗓音不错,曾参加省上歌咏比赛,担任教育厅合唱队领唱,得第二名,高八度也有上,我自谓“走廊歌手”。第五是喜欢打麻将,且常赢输少,麻友称我为“董高手”。此乃戏言,总之这是业余爱好,但我觉不可缺少。三是我这一生有两大憾事:我奶奶和老父亲病故时,因各种原因两次都未到家见老人家最后一面。此乃终身遗憾。古人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愿老人家在天之灵谅解吧!</p><p> 五十年风雨兼程,半世纪走南闯北。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戎马生涯苦与累,历经沧桑无怨悔,看淡人间是与非,而今两鬓银发生,共享夕阳度余辉!</p><p> 在此诚祝战友们一切安好!</p><p><br></p> <p>1970年西安留影</p> <p>去陕南采访途中</p> <p>省军区宣传处、文化处全体同志合影</p> <p>老山前线139师“曼棍洞”师部</p> <p> 1988年在老山主峰与战地记者留影</p> <p>老山前线与61师刘师长合影</p> <p>新疆军区记者站站长时留影</p> <p>与支益民书记(左二)北京留影</p> <p>与教育部田淑兰部长去延安</p> <p>在列宁格勒</p> <p>2003年6月中央党校进修二班(第40期)一支部学员合影</p> <p>老干部篮球友谊赛</p> <p>在高校工作会上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