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李春蓉工作室“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线上学习”<br><br> 结束了《小布头奇遇记》整本书阅读三节导读课的学习,我们还意犹未尽,紧接着又迎来了4月10日罗才军老师《文言文三则》的名师课例学习。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它篇幅短小,洗练晓畅,是学生诵读积累的典范材料。长安锦绣实验小学李春蓉工作室的10名成员有幸观摩了罗才军老师文言文教学的优秀课例,感受颇深。罗才军老师的课既没有刻意华丽的语言,也没有刻意的教具,但那幽默风趣的语言、超凡的教学机智,处处体现着教学艺术的魅力,让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上有了新的感悟,使我们久久为之震撼!</h3> <h3> 文言文三则<br> 主讲人:罗才军<br><br>原文:</h3> <h3>教学目标:<br>1.借助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br>2.学会参考注释和联系上下文阅读文言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br>3.体会孩子应对的巧妙,感受孩子的有礼有节,产生阅读《世说新语》的欲望。<br><br>教学过程:<br>一、活读破题,感受文言趣味<br>今天我们也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孩,看看是谁家的孩子。读读这个题目。<br><br>二、初读感知,渗透文言学法<br>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同学们赶紧拿起书读一读,至少读三遍,感受感受,注意读准字音。<br><br>三、再读明意,提炼文言特点<br>几遍读下来,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句话里可以读到?<br>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br>2.( )为( )设果。<br>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r><br>四、品读对话,体味言语秘妙<br>那么这件事情到底哪里写出了杨氏之子“甚聪惠”?一起来看大屏幕。<br><br>五、外读两篇,牧养阅读能力<br>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世说新语·排调]<br>徐州人张成喜疾走,日行五百里。每举足,辄不可禁,必着墙抱树方止,体犹振动久之。——《古今谭概》</h3> <h3> 我们有所得</h3> <h3> 单以课堂前10分钟就能看到罗老师精彩的课堂,从学生角度用三个词概括: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收获满满。自由读全文,至少两遍——请班上平时朗读最有障碍的学生读——自由读第一句——请一个学生读第一句——带着问题再读第一句:有多少字,获得哪些信息,现代白话文能做到吗——明白文言文短小精悍的特点后,用这种方式介绍同学——有孩子用语“刺耳”——引导对方”以德报怨“回敬。教书又育人!抓住重要句子读透展开迁移运用,以一颗博爱之心润泽孩子们的心灵!真正落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妙哉!<br>——长安锦绣实验小学 李春蓉</h3> <h3> 罗老师从中国文化中的姓氏文化入手,循循善诱,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的理解到文中杨氏这个概念。通过对文言文语句的分析,让同学们理解了文言文的精妙之处,掌握了文言文语言的特点。<br>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穿插引入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以德报怨”的品德教育,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起到了很好的潜移默化的效果。<br>——长安锦绣实验小学 李家会</h3> <h3> 听了罗老师执教的《文言文三则》,被罗老师生动的讲解,幽默的教学所吸引。课堂上老师趣教,学生乐学,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首先,罗老师从杨氏之子姓什么出发,引导学生找出杨氏的特点和其它称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即简单明了,称呼多样。并将学生的生活与文言文衔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其次,在情境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进行文言创作。如仿照文中介绍杨氏之子的句子,引导孩子抓住同桌的特点,照样子介绍同桌;师生合作交流体会“未闻”二字的巧妙,并运用练习;根据学生所所谈“渐至佳境”的事儿,引导学生用“渐至佳境”进行文言文创作。第三,没有反锁的讲解,而是通过另一个角度,找准切入点提问、搭支架,如:谁为谁设果等,来检测孩子对本篇文言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除此之外,通过师生合作表演,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教学氛围浓厚,听完受益匪浅。<br>——长安锦绣实验小学 汪琳</h3> <h3> 罗老师的《文言文三则》与众不同,匠心独运,开门见山,课堂幽默。紧扣“贵姓”让孩子一下子理解题目,以文言文介绍身边同学,学以致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期间“以德报怨”的品德教育,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罗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地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充满了教学机智。<br>——长安锦绣实验小学 田力沙</h3> <h3> 罗才军老师的《文言文三则》的教学让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br> 1. 从题目入手,从生活出发。罗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文言文,罗老师一开始就让同学们去理解杨氏之子是谁。这里的称呼与我们现在有所不同。罗老师就一步步引导同学们了解古人的称呼,如免贵什么,姓氏,之子,之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之处在于古代的一些习惯和所说的事物以及使用表达的方式现在人不太理解。罗老师就巧妙的把古代的表达和现在孩子们的认识做了链接,孩子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br> 2. 抓住关键句,做深度理解。《杨氏之子》围绕第一句展开。罗老师先引导学生熟读第一句,引导学生从这简单的十个字中去获取杨氏之子的信息。学生在寻找信息时不仅理解到文言文表达的简洁,还抓住了介绍人物的几个要素。罗老师接着让孩子们模仿这个句式去介绍自己和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有遇到的困难,罗老师加以引导,同学们更加明白了古人文字表达的方式和特点。<br> 3. 读文学文,学习做人。教书育人,学习文和学习做人应该是不能分离的,罗老师在课堂上一不止一次的在引导学生怎样做人。罗老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同学们去感受文中的人物情感。从“未闻”中去感受杨氏之子的贤惠和有教养、有品行。并从“甚聪惠”中的“惠”区别去“慧”,让孩子们更加明白大智慧不仅仅是聪明还要贤惠。<br> 罗老师的课堂真是循序渐进,渐至佳境,课堂轻松愉快,课堂上能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生长拔节的声音。<br>——长安锦绣实验小学 邓娟</h3> <h3><br> 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把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让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情燃情,激发学习兴趣。对比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日常教学和罗老师趣味横生的课堂,工作室的成员们也会努力学习、思考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和整本书拓展阅读,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爱上文言文,爱上阅读经典!<br> 撰稿人:田力沙<br> 审稿人:李春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