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花开

强哥

<p>文 强哥</p><p>摄影 强哥</p> <p>油桐花开正当时,如今偶遇油桐花开,突然感到稀奇,美丽,悠然升起丝丝乡愁!⼉时漫⼭遍野的油桐花沥沥荡在眼前,放⽜娃们穿梭在桐林间,着迷地玩着游戏,全然不顾油桐花的美丽,每一棵油桐树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熟悉,上蹿下跳,嬉戏游玩,如机灵的猴子,树干被他们磨得溜光,每一棵油桐树见不到一枝枯枝,放牛娃放牛的同时还兼割草捡柴的任务。冬去春来,年复⼀年,岁月淡去小伙伴们的情谊。昔⽇放⽜娃⼉已长大成人,各⾃为家,为⽣活奔波天涯,连见⾯都成奢华,几十年才见上面,天真无邪的小伙伴鬓已成霜,但重逢寒暄却寡淡无味,问下工作,问下生活,问下家庭,匆匆告辞,离别之情已悄然淡去。切切体会,“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 <p>每年清明前后,都有几次冷空气,俗称“冻桐子花”,之后桐子花会竞相开放。现在油桐树少了,“冻桐子花”的说法已渐渐模糊,尤其90后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冻桐子花”。“春捂秋冻”常常等到“冻桐子花”后才能卸去冬天的冗装,来一回与春天近距离拥抱。</p> <p>在上世纪⼋⼗年代,油桐籽曾是农⺠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家家⼾⼾都有油桐树。最让⼈记忆的,放⽜娃⼉放⽜时拣⼏粒别⼈家未收尽的桐籽带回家,总能得⼤⼈表扬,幼⼩的⼼灵充满了强烈的成就感。油桐采收回家后,还要“沃”一段时间,等油桐的外壳发黑变软,就可以剥了,别看油桐皮黑,但这种黑不“沃” 手且剥过油桐的手非常光滑细腻。</p> <p>油桐籽晒干后就该买了,当时油桐收购只由粮站统购统销,粮站收购非常坷刻。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卖桐籽靠背,到了粮站,还得排队收购。收购员会抓⼀把桐籽往磅秤横梁上⼀放,再⾼⾼举起磅秤砣⽤⼒地砸下去,如果被砸的桐⼦成了"⼀包⾯"就算合格,直接上秤,算卖脱。如果被砸成“⼀饼”,粘在一起没散开,收购员会毫不留情地请你晒⼲了再来。运⽓好,有太阳,可以直接在粮站坝⼦⾥晒,否则你还得背着沉重的油桐籽回家凉⼲了再来。</p> <p>后来,随着改⾰开放的推进,粮站不再是唯⼀的收购商时,他们也会放下⾼傲的身段,与其他商贩⼀样,⾛家串⼾,围追堵截,不管你晒没晒干都收。再后来,农⺠的出路多了,不再完全依赖⼟地⽣存,加之油桐的价格低迷,油桐树因失去管理⽽慢慢枯死。昔⽇漫⼭遍野的油桐树渐渐消失,⽽今只能从散落荒野中的⼏朵油桐花中,窥见⼉时的记忆,留住淡淡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