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观看景区名牌得知: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许村</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古名“富资里”,源于东汉,距今1800多年,位于黄山市歙县城北18公里处,神奇的北纬三十度线横穿而过,是镶嵌在黄山山脉的一颗璀璨的明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 许村历来尊师重教,文风昌盛,历代名人辈出,人文荟萃,绵绵千年而不绝。现在能见到的部分许氏家谱中就记载有27位进士,11位举人,被誉为“徽州第一进士村”。许氏有“一状元、二解元、三代北大生、五院士、一门五博士”。</p> <p>许村周边的秋色是不是美到令人窒息😃</p> <p>采择贡菊的村民</p> <p>历史的印记</p> <p>“毛主席万岁”隐约可见</p> <p> 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许村建设迅速发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p><p> 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有15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阳廊桥、五马坊、许社林宅、薇省坊、大观亭、大邦祠、双寿承恩坊、大郡伯第门楼、大墓祠、大宅祠、三朝典翰坊、观察第、双节考坊、许声远宅和许有章宅。</p><p> 2013年许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b> 观察第</b>为许氏支祠,清初为纪念观察使许天相而建。坐北朝南,三进三开间,面阔9.4米,进深29.1米,建筑面积273平方米。由门厅、享堂、寝堂外加廊庑和天井组成,为徽州常见的祠堂平面布局。前进门厅两稍间为八字墙传统做法,大门上方镶嵌有砖质“观察第”匾额。观察第原为时任观察使许天相之府第。后改为许氏支祠,天相为遗腹子,其母笃志守节,不曾跨家门一步,茹苦含辛,抚育天相成人,故又称“墙里门”。</p><p><br></p> <p>大观亭现在是村民休闲交流的场所</p> <p> 大宅祠因宋钦赐“大宅世家”许克复而得名,属许氏宗祠的一个支祠。坐东朝西,开间12.7米,入深35.6米,三进三开间,后进栏板有净瓶荷叶,乃明代风格。左右山墙上嵌有“云溪堂帖”刻石十五块,所以又称云溪堂其中有申时行、许国、董其昌等明代名家手迹,尤值称道。中进年久失修而倒塌,现仅存门楼,后进尚存。传说宋庆历时,西夏入侵,宋战败,这时,大宅门一富商许克复站出来,愿为朝庭分忧,资助军饷,后宋军胜,宋仁宗为嘉其义举,钦赐许克复为“大宅世家”。</p><p><br></p> <p> 云溪堂明万历年间造,该堂坐东朝西,开间12.7米,入深35.6米,三进三开间,俗称“大宅祠”为许村一支祠。清代大修,过门厅有天井,两 ,正厅三开间,在后进左右山墙上嵌“云溪堂贴”刻石十五块,每块横81.5厘米,纵31厘米。有梁其昌、申时行等名人手迹。后进栏板为净瓶荷叶,明代风格。</p> <p> 听村民说夫妻双方站在双寿承恩坊前默祷,可保二人平安长寿。</p> <p> 大邦伯祠为明嘉靖年间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外加一门楼,面阔1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862平方米。由门楼、两庑、天井、前进、进享堂、中进、后寝组成。祠内堂上有楹联一付“堂构喜重新忆冀北归来济济一堂襄盛典 贤良怀旧泽仰汀州政绩煌煌百世著英声”为徽州著名的砖质牌坊之一。</p> <p> <b>三朝典翰坊</b>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间三楼,四柱冲天。石质花岗岩。梁柱光洁,现状完好。大家可以看到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题字,是为明朝崇祯的中书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儿子而立。中书舍人为明朝宫中的书记官,雅称“典翰”,他的儿子汪德章也得到父亲一样的中书舍人的封赠,故称“奕世”。</p> <p> 据村民讲每一副木雕都是讲述一个教育后人的故事,很遗憾我没记住,真后悔没有录音😆</p> <p> 许村的村落布局和原有水系,是许村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村落的选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整个村落三面丘陵环抱,西溪和方溪在高阳桥前汇成富资河,逶迤南向,同时,天然水系分布和村落布局,仍存留着古人选址时所作“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p><p> </p> <p> 环保整的不错,村民在家门口的阴沟都可以洗菜,是不是比传说中日本的阴沟可以养鱼还厉害👍🏻👍🏻👍🏻</p> <p> 据说在封建社会,许村的男人外出做生意,妇女是不允许出门的,所以家家户户的后面有台阶通向河流,便于洗菜做饭和打扫卫生。</p> <p> 许村是绝对值得一去的徽派古村落,难得的是没有多少商业气息,自然景观、古建筑群与普通人生活融为一体,保持着自然淳朴的本色,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p><p> 俺已去过三次了——哈哈😁</p><p><br></p><p> (部分古建筑文字介绍参考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