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京剧是形成于北京的中国“国粹”,博大精深,美轮美奂,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曾有皮黄、二黄、京调、京戏等称谓,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是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b></p> <p> 乾隆五十五年(1970年),清高宗弘历八旬寿诞,兴起于安徽一带并活跃于扬州,苏州的徽班纷纷进京参加祝寿庆典,率先进入北京的是由高朗亭率领的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春台和春等戏班,通常称为“四大徽班”。徽班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善于吸收,博采众长,雅俗共赏受到广大公众的欢迎,因而在京师站稳了脚跟。</p><p> </p><p> </p> <p> 咸丰年间,京剧就开始由民间进入宫廷。慈禧擅政后,许多民间名伶如程长庚、谭鑫培、王瑶卿等被召进宫中担任教习并登台演出,称为内廷供奉京剧成为宫廷与民间普遍扮演的主要剧种,并很快流播到天津,山东,上海,东北等地。</p> <p> 进入20世纪,京剧走向鼎盛。一大批风格迥异,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涌现出来,仅生、旦两行的艺术流派就多达十几个,出现了以“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前后四大须生为代表的20多位大师级的表演艺术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p> <p> 1919年,梅兰芳率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相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兰芳又率由20人组成的剧团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巨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在苏联演出,受到欧洲戏剧的重视。</p> <p>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京剧艺术坚持继承革新的正确方向,更新舞台面貌,提高演出质量。</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京剧的艺术与特色</b></p> <p> 从内容来看,京剧拥有5000多出出剧目,通俗、生动、丰富,构成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画卷,京剧歌颂仁人志士,褒奖忠孝义节;揭露黑暗,呼唤光明,鞭挞丑恶行,经歌颂勤劳、勇敢等美好的情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传统。 </p> <p> 从形式来看,京剧将诗文音乐,午美雕塑,武术杂技来着,魔术等众多艺术形式凝聚统一与戏曲节奏之中,形成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样式,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精神。京剧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p> <p><b>(一)巧妙的舞台,虚拟性和自由的时空流动性</b></p> <p> 传统京剧的舞台上,空空荡荡,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戏曲舞台上的一切都要靠演员来实现,演员身上“带时代空”,“带情带景”。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代表任何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剧中角色上场后,才通过念白、歌唱、身段、动作,表明具体的地方,如街头巷尾居室书房等,但是等演员下场后,这一切就不复存在了。</p><p> </p> <p> 京剧舞台摆脱了具体环境的限制和实物的束缚,骑码不必有马,只需一个马鞭,行船不必有船,只要一支船桨,舞台上只有一些小的道具是食物,而大量的器物如桥门城河山都是虚拟的。总之,京剧舞台是虚拟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可以流动的。</p> <p><b style="font-size: 18px;">(二)严谨的规范性和全面的程式性</b></p> <p>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京剧最讲规矩,这规矩就是“程式”。所有艺术都有程式,京剧的程式性更加全面、严格。戏曲程式并不是某些人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历代艺人长期舞台实践的总结,程式是对自然形态进行精选、装饰、加工处理后形成的艺术形式是相对凝固的美的尺度,是京剧为表现生活而采用的特殊的符号体系。</p> <p> 京剧的程式具有概括性、普遍性和适应性,体现于京剧艺术的所有要素和全过程。不论是剧本、导演、表演还是音乐舞台美术等,无不讲究程式。如京剧的音乐是程式化的,京剧的腔调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版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版” “慢版” “摇版”,等版式,西皮还有“二六” “流水” “快板”。</p> <p> 京剧的服饰穿戴有套规矩,“宁穿破 不穿错”。以盔头来说,可分为官、帽、盔、巾四类。帝王戴王冠,文官戴纱帽,武将戴盔头,穷书生戴方。戏衣分蟒(包括官衣)、靠、被、褶等。帝王和文官穿蟒袍,武将穿靠衣,平民百姓穿褶衣。戏衣的色彩很有讲究,一是表现等级,二是表现风俗,三是表现情景,四是表现精神气质。</p> <p> 京剧脸谱有很强的程式性,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每个花脸角色都有自己的脸谱。通过脸谱的色彩、线条、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品质、身份、特长,相貌、寓褒贬,分善恶。构图大体有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花脸、象形脸、歪脸等。从色彩上说,红色显示赤胆忠心 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忠耿正直,水白色暗寓生性奸诈,油白色表现自负拔扈,蓝色喻义刚强勇猛,绿色描绘峡谷义肠,黄色是以残暴,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p> <p><b style="font-size: 18px;">(三)以形传神,形神兼备</b></p> <p> 京剧是戏,又是诗,注重“写意”和“比兴”。从总体来看,戏曲艺术不是铺陈和雕琢,多用白描手法,点到为止,以少胜多。三五步五洲四海,七八人千军万马;一个“圆场”表现走过千山万水;一个“急三枪”曲牌中就写毕一封长信;片刻“趟马”表示长途跋涉。半真半假,真假结合,将生活的逻辑与舞台的标准统一起来。</p> <p> 写意的目的在于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戏谚云:“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戏剧演员特别重视眼神 目光要充足有力,符合人物身份和气质,延伸动作准确简练。眼神包括看、见、观、瞟、飘、眇等多种形态。</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行当与流派</b></p> <p> 京剧形形色色的角色和男女老少的演员,都是用行当来划分的。行当既是规范化的性格类型,又是表演程式分类系统。起初分为生、旦、净、末、外、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10门角色,后来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有进一步细致的分工。</p> <p> 生行中有: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唱打兼有的武将如花云、岳飞、黄忠等)、武生(主要扮演威武勇猛的战将或绿林英雄等)、小生(主要扮演英武气盛、风流倜傥的人物,如周瑜、吕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红生(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娃娃声则扮演儿童一类角色。</p> <p> 旦行中有:正旦(或称青衣,主要扮演端庄娴静的女子)、花旦(主要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主要扮演巾帼女将,绿林女侠及神话中的妖女灵仙等)、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彩旦(扮演性格爽朗风趣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婆等)。</p> <p> 净(又称“花脸”)行中有:正净(主要扮演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副净(主要扮演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武净(主要扮演慓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p> <p> 丑(又称“小花脸”,“三花脸”)行中有: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點一类角色)、武丑(精明干炼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等)。</p> <p> 随着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为满足市场和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开始涌现出不同的风格流派。每个流派各自拥有独特、系统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地演出实践中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追捧。</p> <p>1、梅派</p><p>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p><p>“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p> <p>2、程派</p><p>由程砚秋创立。程派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p><p>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p> <p>3、荀派</p><p>由荀慧生创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p><p>荀派强调旦角每个动作都要给人以美感,要求演员把女性的妩媚闪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之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角色一举一动、一指一看都要节奏鲜明,使观众醒目,演员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p> <p>5、汪派(创始人汪桂芬)</p><p>汪派是京剧老生“新三杰”之一的汪桂芬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汪桂芬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老生“新三杰”、后“三鼎甲”。</p><p>他是程长庚的弟子,并为程氏操琴多年,继承了程长庚的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形成了雄劲沉郁自成一格的汪派。</p> <p>4、谭派(创始人谭鑫培)</p><p>在京剧历史上,谭派始终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后来的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p><p>甚至,连享誉中外的旦角“梅派”、“程派”的唱腔,也受到谭派的启发和影响。 谭派唱腔圆润柔美、巧俏多变,富表现力。</p> <p>5、张派</p><p>张派是京剧艺术大师、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创立的京剧青衣流派。张派是继四大名旦之后,现代京剧旦行中最有影响,流播最广的流派。</p> <p>7、郝派</p><p>净行演员郝寿臣学习黄(润甫)派,创立了“架子花脸铜锤唱”的架子花脸风格,新编较多新戏,极大的丰富了花脸剧目,形成了自己的流派特点,称为“郝派”,是20年代以来净行三大流派之一。</p> <p>6、尚派</p><p>尚派的创始人是尚小云,尚派行腔吐字清楚,尚派 以嗓音清亮激越、旋律跌宕缭绕的传统,以板头的变化运用,打破唱腔的固定节奏,展示唱腔的丰富内涵;又以斩钉截铁的断和错综有力的顿挫,使唱腔错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简约、坚实整齐中呈现峭险之处,显得力透纸背。</p> <p>8、侯派</p><p>侯派创始人为侯喜瑞。侯喜瑞师承暮年的黄润甫,得其苍迈沉郁,又根据个人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创造,建立了侯派花脸艺术表演体系,是现代净行三大家中唯一专擅架子花脸的流派。侯派特色主要体现在身段、工架和念、做方面。</p> <p>9、叶派,戏曲流派之一。京剧小生流派由著名京剧艺术家叶盛兰先生创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