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时刻紧绷防范之弦,谨防新型电信诈骗

美友75280559

<p>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很多诈骗的事例和新闻。尽管相关部门翻来覆去的宣传,可仍然有很多群众上当受骗。同学们今天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如何防诈骗吧。</p> <p>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b>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段。</b></p><p>  1、涉嫌洗钱,涉嫌犯罪。犯罪分子往往冒充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和税务、银行、邮政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者身份证件涉嫌贩毒、洗钱等犯罪为由,诱骗、恐吓受害者,要求受害者接受调查,把账户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后返回,最终实施诈骗。</p><p>  2、邮件、包裹藏毒。冒充邮局工作、公安人员以“受害者有包裹未取,且包裹内藏有毒品,需要受害者协助调查等”为名实施诈骗。</p><p>  3、银行卡透支,涉嫌洗钱。冒充受害人所在地法院的法官打电话,进行诈骗恐吓,受害人所使用的银行卡恶意透支,必须出庭,还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卡上的资金打倒安全账户,接受身份调查。</p><p>  4、你有一张法院传票。犯罪分子会打电话到手机,播放一段录音,称你有张法院传票,必须按时到庭,然后留有联系电话。诱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回拨电话。</p> <p>  5、冒充亲友,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采取模棱两可的语气或短信搭讪,让你“猜猜我是谁”,现在则出现了骗子能直接说出受害人名字,更具迷惑性。当你报上一堆记忆模糊的人名时,犯罪分子就会自称是其中的某一个,然后编造其在什么地方嫖娼被抓、车祸赔偿,孩子在异地上学出现事故或其他意外等理由,急着向受害人“借”钱,实施诈骗。</p><p> 6、购车(购房、教育)退税。犯罪分子冒充国税局、财政局、车辆管理所、教育局工作人员,谎称要返还部分购车税款或费用,诱骗受害人进入ATM机具操作,当受害人到达ATM机具后,犯罪分子以自助银行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你按照犯罪分子电话提示操作,然后借机划走你的钱,实施诈骗。</p> <p>  7、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互联网上发布机票、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币、机械设备等优惠销售信息,骗取对方的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另外,还有盗取QQ冒充熟人。通常是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如果对方没有识破很容易上当;需要特别当心的是一些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象的方式用视频与你聊天,诱你上当。尤其是现在子女在国外读书的比较多,与父母联系基本都是通过QQ联系,更容易上当。</p><p> 8、中奖诈骗。此类诈骗名目众多,大多以冒充热门节目组工作人员,如近期的“中国好声音”、“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等,谎称手机用户在抽奖中中奖,要你先预先交纳个人所得税。</p><p>  9、电话(有线电视)欠费。冒充电信、有线电视工作人员,以电话或有线电视欠费的名义诱使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p><p><br></p><p></p> <p>  10、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伪造网上银行界面,通过手机发冒充银行短信,诱使不明真相的群众登录钓鱼网站,从而窃取银行账户和密码,转走银行卡上的资金。</p> <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防止诈骗的有效方法</b></p><p> 1. 即使是家人或好友的来电或短信,都要对内容进行甄别,最好回拨电话进行咨询验证。</p><p> 2. “公检法”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安全账户”等于诈骗。</p><p> 3. 切勿贪小便宜。不要因为这家店铺的商品价格特别便宜而花钱购买,这种往往是诈骗分子骗取钱财的招数。</p><p> 4. 找兼职工作要上正规的招聘平台,“刷信誉”等虚假交易行为已被明令禁止。</p><p> 5. 安装拦截软件。有效拦截诈骗信息等。</p><p></p> <p>  预防电信诈骗要牢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泄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p> <p><b>预防诈骗家长篇</b></p><p><b> </b>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提高识别诈骗、反诈骗的意识和能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避免受到伤害。注意防范以各种名目所要的缴费,与孩子有关的事一定要通过老师、学校、官方的途径来了解。多关注社会媒体,教育网站等公共信息发布渠道,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上当受骗。</p> <p>  当前,诈骗活动形式多样,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同学们务必要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预防上当受骗。老师在此要再此提醒大家,小利便宜切莫贪,别人下套你别钻,遇见诈骗你别怕,冷静应对快报案。</p> <p>撰稿人:张宇思 核稿人:黄国军 韩海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