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程文德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世间欠他一个像样的丧礼。程文德是忠心为国、勤政为民、寒苦清修的清正名臣,是刚毅执直、淳朴端方、品格高尚的谦谦君子,是学术醇正、学养深厚、育人抡材的一代宗师,怎么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走了呢?</p><p> 当然,表示哀悼的人还是非常多的。一些邻里乡亲因感念程文德的好处,纷纷亲到灵前烧炷香以示祭奠。一些门生故旧、亲朋好友,例如姜宝、王鸿宾、郑守德等人得知程文德逝世的消息后,纷纷写诗作文以表哀思,而更有知心好友罗洪先千里奔丧,留下了“程榜眼贫不能殓,罗状元千里奔丧”的佳话。</p> <p> 罗洪先与程文德真可谓是一对生死兄弟。作为大哥的他,在一起时帮助程文德,不在一起时思念程文德,因此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就拿程文德六十岁生日来说吧,尽管程文德一味节俭而不邀请任何亲戚朋友,但是远在江西且在病中的罗洪先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为程文德祝寿。他写了题为《寄寿小宰松溪先生六旬》的二首诗寄到永康独松。诗曰:“解组归来又岁余,朱颜六十尚如初。肯怜君宠留参直,仍守官常数上书。逢客每怜同学侣,还家惟掩旧时庐。故人遥住云山久,采药空嗟病未除。”“君齿相先七岁强,看花曾共小年场。爱谈夜语忘更漏,联趋朝班触珮珰。别去升沉几老大,近来学问喜归蔵。传家定有伊川易,暮雪何缘到草堂。” </p><p> 第二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天,罗洪先接到程光裕的书信后,急急地赶到独松,见程文德贫无所遗,靠质押田产方得入殓,不禁为之大恸。他立即出资赎回那三四亩田产,并与李春桃、程光裕等商量安葬事宜。</p><p> 李春桃说:“我家一贫如洗,如何安葬?大伯文思和三叔文谟、小叔文训原来家道殷实,可如今儿女长大、分家立业了。一千田经不得三代分哪,他们已经无力再帮助我们了。”</p><p> “这我知道,程松溪兄弟四人,手足情深、相互帮衬堪为典范。然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确实不能再麻烦他们了。”罗洪先说,“有道是入土为安,殡在塔塘终非长久之计。这样吧,钱的事情我来筹划。”</p><p> 程光裕说:“谢谢罗伯伯的深情厚意。四处寻找坟地而不能得,现在即使有钱也无处安葬,还是从长计议吧。”</p><p> 要回江西了,罗洪先决定到塔塘给程文德好好祭奠一番。在程文德的灵柩前,罗洪先失声恸哭,跪读祭文:</p><p> 呜呼松溪,别几何时,遽尔云亡!……病不闻乎诀辞,敛不入乎裢裳。抚尘几而长号,徒失声而裂肠。魂悠悠以何之?情悄悄而凄凉。闻不闻乎斯语,来不来兮帏堂?陈肴醑以荐哀,或庶几乎少尝。哭生死之难料,悲天道之杳茫。而今而后,孰为指学之进退,孰为审道之异同?孰为久要而上达,孰为冥会于屡空?破琴绝响,悲山水之徒在;芝焚蕙叹,恨气臭之不终。冒雨惨惨,仰天蒙蒙。灵前一恸,有怀曷通?呜呼……</p><p> 长歌当哭。罗洪先的一则《祭同年程松溪少宰》,字字血,声声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