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信家长】不让“超长假期”夺走幼儿的自理能力的五个小妙招!

美友9095997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个假期有点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多家长都盼着幼儿园快点开学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宝贝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小王子和小公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居家期间如何培养孩子</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肯定成了家长们的大难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别担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树林幼儿园今天就来为大家支招啦~</p><p><br></p> <p>陈鹤琴</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span></p> <p>培根</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什么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主要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我意识形成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即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树立自立意识;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前阶段是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span>随着能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不仅能够学会自我照顾,而且逐渐扩展到为集体做事、为他人服务,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体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极突出的地位。</p> <p>自己吃饭</p> <p>自己穿衣</p> <p>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以下两个表格内容来源于《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span></p> <p>自理能力训练之《我会用筷子》</p> <p>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长请学会“懒惰”</span></p><p> 很多家长会觉得带孩子太累,吃饭穿衣样样都得自己来,追着孩子收拾玩具,每天忙来忙去,孩子变得越来越懒,好像年龄越来越小了……</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其实只要家长学着“懒惰”一点,很多事情让孩子自己学着来做,放手让他们试试,情况就会立马得到改善。</span></p><p><br></p><p>在保障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动手尝试的机会,成功带来的快乐也可以是双倍哦~别催孩子时间长、速度慢,耐心指导一定好过全部包办!这样孩子成长了,家长也可以省心省力很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长请学会“计划”</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宅家的日子里最好帮助孩子制作一份假期计划表或每日作息表,</span>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让这段时间过得更有意义。</p><p><br></p><p>幼儿每天从起床开始,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有:穿衣服、洗漱、入厕、吃饭、整理图书和玩具等等 ,中大班的幼儿除了每天这些基本的自理内容,还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span>例如:洗手帕、摆碗筷、洗水果、浇花等等,家长将这些“<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任务”制定到计划之中,</span>孩子既有事情做,自理能力又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长请学会“鼓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家长放手让幼儿尝试学会每件事时,请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鼓励。</span>不要认为这些对成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孩子不会做就是笨。我们要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道路上,<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请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让孩子可以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完成这些事哦。</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长请学会“畏难”</span></p><p>我们都曾听过一些孩子对妈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妈妈,我来保护你。”孩子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语呢?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可以保护妈妈的。所以,<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家长表现出“畏难”情绪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父母的。</span></p><p><br></p><p>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可以<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适当地表现出“畏难”的样子</span>,装做不能完成的样子,其实这就是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当孩子帮帮助家长完成了这件事情的时候,<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是非常自豪的。</span></p> <p>例如:当家长收拾好洗干净的衣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咱们来个比赛,看谁叠的又快又好,在比赛的过程中,家长若故意的“畏难”放慢速度,孩子就有机会“赢”了家长,其实在这种比赛“畏难”的过程中,<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长的“不可能”成就了孩子的“可能”。</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长请学会“坚持”</span></p><p>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事,这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训练过程。如果家长不能一以贯之坚持自己的教育方法,那么任何教育都看不到效果。</p><p><br></p><p>好的习惯更需要家园的长期配合才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所以,请家长坚持同步幼儿园中的常规教育,不要因为宠爱孩子或嫌孩子做事慢等就事事包办。</p> <p>蒙台梭利</p><p><br></p><p>我们习惯服侍小孩,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也是危险的。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健康的发展,就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事,而只有他们自己动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爱的提示:5+2≥7</span></p><p>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除了幼儿园,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幼儿教育界流传着一个算式5+2=0,意思是孩子5天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周末2天时间就足以轻易摧毁,需要重头再来。就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的5天老师们会正确引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在家的2天家长会嫌浪费时间又“夺走”了孩子的自理能力。</p><p><br></p><p>5+2=0造成的后果固然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难度,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会更加深远!<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庭的教育、家长的引导,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让5+2≥7。</span></p> <p>成长热线:</p><p>13837209355</p><p>18790849619</p><p>微信同号</p>

孩子

自理能力

家长

幼儿

自己

幼儿园

畏难

学会

生活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