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好 习 惯 成 就 未 来</p><p> 牛玉霞</p><p><br></p><p> 亲爱的家长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鼓楼小学一六班的牛老师,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鼓小家长夜课堂。最近很多朋友都陆续复工了吧?不少人说在家里待的要长草了,觉得工作特别亲切,其实成年人待在家里还好过一些,难的是我们的孩子。 在这段时间,孩子天天宅在家,除了学习其余时间无所事事,每天都有父母的四只眼、两张嘴在监督着自己,由此就出现了很多我们经常看到的鸡飞狗跳的画面。其实很多家庭的矛盾,主要就是孩子没法释放的电力和父母快要耗光的心力之间的矛盾。</p><p>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正好可以利用延期开学这段时间多陪伴孩子,科学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把高效能的习惯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踏上了成功的快车。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这就是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要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个好习惯,父母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p> <p> 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里,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哪些习惯呢?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我认为虽身在假期,但是培养孩子规律生活的习惯尤为重要,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写作业,几点读书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坚持下来并不容易,这需要孩子的自律,更准确地说这需要我们大人帮助孩子养成自律。也许有家长要说了,自律不容易呀,我都是30好几的人了,经常都是自律的手下败将,更别说让孩子学会自律,太难了,臣妾做不到啊!请允许我来读一段资料:德国曾经对3000名4至13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报告,结果发现70%的孩子每周多次阅读书籍或纸质报刊,60%的四岁儿童每周多次听光盘音乐、广播剧或有声书籍。孩子们爱读书,胜过玩手机。这并不是说德国的孩子天生不喜欢玩游戏,而是他们的自律性比较强。他们的自律来自哪里?答案是来自于教育,一种是外界的教育,另一种是自我教育,而我们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自律的养成取决于外界的教育,于是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引导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 <p> 科学家将孩子的3至6岁称为“潮湿的水泥期”,7至12岁称为“正凝固的水泥期”。如果在孩子的习惯尚未形成时,家长做一些必要的干预,提高孩子的自律性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伴随、影响孩子的一生。就拿这个超长的假期来说,那些自律的孩子,他们在家坚持上好网课,做好作业,按时按点做着每一项该做的事情,不管何时开学,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会有大的影响,甚至还能做到“弯道超车”。专家预言,这次疫情之后,孩子们的成绩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一个孩子拥有了自律,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张踏上成功列车的车票。作为家长,应该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拿到这张车票。</p><p> 科学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大概需要21天。不出意外的话,如果大家坚持21天,我们就应该看到效果了。当然,这段时间家长需要身心上的付出,甚至会心力交瘁,但我们必须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至少我们要去试一试。我举个例子,讲的不是伟人,也不是任何成功人士,而是我们班的几个孩子,从放假第一天起,家长开始培养他们读书的习惯,到现在已经90多天了,在这全民隔离,阻止疫情的日子里,在家长的帮助与努力下,这些孩子收获得不仅是知识 ,更是一个习惯,一份自律。相反,有一些孩子生活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荒废了学业,虚度了光阴。这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损失 ,我们除了惋惜,更多的应该是反思:孩子就是一棵小树,它会长出斜叉,父母要帮他及时掰掉,小树方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还是一只小鸟,父母要带着它练习飞翔,争取早日一飞冲天。孩子的每一个习惯,每一份自律,都是父母用心培养出来的。</p> <p> 培养孩子的自律的习惯,其实也并不难,最初你可以帮助孩子制定计划,慢慢的发展为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直到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可以从平时的小事做起:比如早起一个小时,每天看一个小时的书,练十分钟的字,或做一些家务,把它做好,坚持下来,孩子的自律性就会慢慢养成,直到变成习惯。</p><p> 习惯的养成,自律是前提,也是升华。自律的习惯一经养成,它便会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使孩子养成很多好的习惯。打个比方,好比一串珍珠,自律是线,它串起许多的习惯,经历岁月的打磨,每一颗珠将变得晶莹剔透。让孩子的人生熠熠生辉是每一位家长的期望,所以自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便有了各种规划:学习各种本领,培养各种能力,力求把孩子培养成最好的自己,但我始终认为,习惯的培养应排在第一位,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又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在孩子所有能力中,阅读能力可以说是最为基础的一项能力,其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对于所有课程的学习来说,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作为基础,学习起来必会感觉吃力。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同学来说,有的时候连题目都看不完,看不懂,更别提优秀的成绩了。到了高年级以后,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如果我们去观察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们,就会发现他们的阅读能力都是非常惊人的。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黄金期是6至12岁,如果在这一阶段,家长没有培养出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后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而且孩子也很难养成对于读书的乐趣,所以我经常跟家长们说,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让孩子喜欢上读书,是家长献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它将让孩子受益一生。</p> <p> 当然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家长的帮助,这里我送给大家三个词:第一个“尊重”,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一个得到尊重的孩子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才能更有勇气做好自己,所以只有懂得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家长,能懂得照顾孩子内心感受的家长,才能懂得怎样去爱孩子和帮助孩子。第二个是“陪伴”,陪伴是一种亲情的投入,在教育中,它的作用不可或缺,陪孩子读书,陪孩子锻炼,陪孩子聊天等,比如孩子听课不够专注,写作业慢,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当孩子走思时,及时提醒,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来,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形成专注的习惯了。陪伴让我们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第三个是“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是父母对孩子更深的爱。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经常会出现家长快要被孩子气疯的情况,怎么办?用一个充满家长气度的微笑来回应孩子,或许是一个比较具象化的方式了,但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方式,因为没有什么是用一个微笑表达不了的,也没有什么矛盾,是用一个微笑化解不了的。除了微笑,冷静也是一种教育智慧,越是生气越要冷静面对孩子,冷静才能说清道理,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举个小例子,早晨反复叫孩子起床,孩子就是不肯,你就可以放一段音乐,一个故事,一段英语朗读,用这些更吸引人的声音来代替“起吧起吧”更容易让孩子从睡梦中醒来。 </p> <p> 的确培养一个孩子很不易,但只要我们肯用心肯付出,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这次疫情,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两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得到基本控制,但目前国际上疫情爆发,从大局出发,为孩子们的健康考虑,开学一延再延。鼓楼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急家长所急,及时开通了直播课堂,力争将孩子们学业上的损失降到最小。但跟传统的教学方式比问题也不可避免,因为看不到学生,学生听课状态如何?知识掌握的怎样?老师是干着急没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备课时用心再用心,力求能在直播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们把基础知识讲清楚,讲透彻,但这远远不够,没有反复的练习,孩子们听会的知识就仿佛是柳絮,被风轻轻一吹就消失了。这就涉及到作业,于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少留点,怕耽误学生;留多了,怕累着学生,拖累家长。而且老师又不能像平时一样对学生进行辅导,不能面对面盯着学生改错,所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然,这就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和压力,但是在这个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非常时期,我们做家长的再忙再累,也要把这份责任承担起来,与老师好好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去引导,帮助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平稳顺利的度过这一关键时期。反之,你一时的懈怠,影响到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你今天为孩子付出的辛劳,收获的将是孩子美好的未来。那个时候你的孩子会感谢你,因为你使他拥有了一个成功的人生;家人会感谢你,因为你给家里成就了一个优秀人才;祖国也会感谢你,因为你为国家培养了一个有用之才。</p><p> “孩子虐我千万遍,我待孩子如初恋,”让我们用爱心,耐心、信心、恒心去对待我们的孩子,与孩子一同成长,共同进步!</p> <p> 接下来大家将通过声音认识一位家长,她是我们谢锦程同学的妈妈。与这位家长接触的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多次被她在教育孩子时的那份用心与执着感动。今晚,她将通过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与大家探讨关于孩子习惯养成这个话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