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 “站立” ——观潘庆玉执教《湖心亭看雪》有感

南山在望

<h3>龚 天 雁</h3></br><h3>山大附中凤凰路学校教科室主任,博士研究生,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h3></br> <h3>此次,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执教《湖心亭看雪》,我有些意外。毕竟潘老师近期执教《愚公移山》很是“得意顺手”,在别处“移山”多次,也算颇有“经验”了。后来,我还特意进行了确认,得知,对于选择此课来教学,源于潘老师心中因某种机缘而产生的一种“不平之气”,他要亲自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们“看看雪”,找到“看雪”应有的心态。于是,便有了这次的《湖心亭看雪》。在公开教学展示中,潘老师能够放弃已有的“轻车熟路”,来顺应心中的教学“念想”,无疑,这便是教师应有的一种站立的姿态。</h3></br><h3><strong>○</strong><br></br></h3></br><h3><strong>○</strong></h3></br> <h3>观潘庆玉执教《观湖心亭看雪有感》<br></br></h3></br><h3><strong>课堂上的“站立</strong></h3></br><h3>潘老师课前未布置预习。课堂伊始,学生们对文本是有些陌生的,当潘老师提议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读读课文时,全场一片寂静。我看有些学生甚至埋下了头,显然,这不是“好”的开端,但这却是真实的状态。潘老师在稍作等待后,便说:“那我来读给大家听吧。”空气中凝固的气氛顿时有些缓解,在潘老师的范读中,学生对文本便有些会意,因文本陌生而产生的紧张感渐渐消除,他们开始尝试着读出来声,尤其是在潘老师设计的音乐背景下,学生们也陶醉在自己的朗读声里。</h3></br> <h3>此教学环节可看作是缺乏所谓的教学“手段和技巧”的,然而,当看到学生们在潘老师有感情地诵读此文后的积极变化,便也更清醒地意识到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技巧不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潘老师直面真实的课堂,不做作、不拿捏、不博噱头,这就是一种“站立”。</h3></br><h3><strong>○</strong></h3></br><h3><strong>○</strong></h3></br> <h3>学生渐渐进入文本,由生疏到熟悉。而在学生们由熟悉文本到感受文本美妙的过程中,潘老师适时地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台阶——“白描”。潘老师此处关于“白描”手法的处理,其直观性让我觉得精妙且意外。精妙的是,他借用绘画,直观将两幅花鸟图对比呈现,两幅相同景物、不同画法而产生的画面感,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真是各有侧重和风采,此时,“白描”的特点及效果显而易见,自不必说;意外地是,此处处理方式跟潘老师曾在《背影》一课中处理“白描”手法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截然不同。《背影》一课,潘老师让学生在“父亲爬月台买橘子”一段中找找“此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显然,学生最终是“劳而无获”的,因为作者在此段没有使用相关的修辞手法。然而,正是在这种教学设计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文字中反复摸索体味,当他们恍然大悟时,印象自是深刻。</h3></br><h3><strong>○</strong></h3></br><h3><strong>○</strong></h3></br> <h3>潘老师能够依据课堂的需要、文本的特点等要素,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为目的,在教学设计上不照搬别人,亦不重复自己,这种自我突破,亦是一种“站立”。</h3></br> <h3>当学生感受了白描后,他们很快在文中找了相关语句,对于听课者而言,又一波精彩奔涌而来。师生便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和“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两句中对话,学生在潘老师所设计的改写活动的引领下,逐步感受到作者写作视线的游移及视角的切换,在情境的想象中,体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尤其是在这种神游体验中,潘老师还适时地逐一补充美学家宗白华的“飘瞥”,画家石涛的“神遇而迹化”及书法家王羲之的“如在镜中游””等相关理论,这大大加深了学生的感知体验,让他们飘忽浑然的感性有了理性的描述与澄清。一节课下来,潘老师以“看雪独往湖心亭,一片闲情‘与’字中”作结,简练中肯,贴切自然。</h3></br> <h3>当然,40分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随后与潘老师的交流,得知《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依旧在词句中玩味穿梭,依旧有作者、读者的体验结合点,想象着这样的课堂,怎一个精彩了得!</h3></br> <h3>“</h3></br><h3>在潘老师的课堂里,文学名篇已不再是别人眼中的美、更不是别人口中的好,它让名篇不再概念化,刻板化,它已然成为学生们徜徉在文学海洋上的一叶扁舟。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里,神游其中,体味着名篇的魅力,享受着文学的美好。我想,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堂需要这样的站立与仰视,这是一种应有的高度,这种高度,在学生们课上惊奇的眼神里能看到,在他们课后的惊叹声中亦能听到。</h3></br> <h3>撰稿/审稿:龚天雁    编辑:贾林林</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7C7QEC50aUuezQgDMpYn0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老师

学生

课堂

看雪

湖心亭

教学

文本

白描

站立

潘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