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三十年后,能跟母校的在校大学生同上一堂课,我这个“老学生”兴奋了好几天。约好了“睡在上铺的同桌”一起听课,直播开始了,她一直进不去,我发了个链接才进来。留言:不坐同桌真不行! 汤国安教授是全国GIS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军人物,他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两项重点)的研究,出版研究专著、教材10余部,4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在GIS数据空间分析、数字地形分析以及黄土高原地貌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在人才培养上,他主讲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获多类国家精品课程,他主编的两部教材获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的两项教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 年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并以科技教育界代表受邀参加北京国庆70周年庆典观礼。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已经渗透进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br><br> GIS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正在推动地理智慧的深度进化。<br><br> 那么,GIS用于地球表面的形态分析,会有哪些神奇的功能?我们应该如何利用GIS更好地生活?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GIS技术呢? 在哪里上课呢?“南师基教云课堂”和“地理云课堂”两个教室任你选,二维码就是“小板凳”。 这个课不是只听讲座,听完就没事了。朱雪梅教授秉承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安排了课前预习讨论和课后考核发证。<div> 预习不是盲目的,提出了跟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发言,就像坐在教室里互动交流一样。预习后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div> 讲课老师的课件也提前上传,供大家预习,知道讲什么,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才知道课堂上听什么。<br> 汤教授在上课前也不仅看了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根据问题修改了一部分教学内容,实现了云端的完美对接。 直播开始,你可以边听讲座边记笔记,还可以在讨论区提问,老师讲完课后会回答讨论区的问题。 讲座分三部分:地形分析、DEM的类型及表达、DEM典型应用案例。科学研究需要精准,汤教授首先结合实例为大家理清了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GIS让地图有了“第三种语言”,有了界面和动感,那个数字小人不仅有性别还有喜怒哀乐、胖瘦高矮。 基于DEM的地形表达,可以穿越时空:研究古地形、预测灾害的发生。相信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记住了汤教授用半年时间专注的那个“黄土坡”,代表不同高度的数字小球,还有泥石流。“第三种语言”真美! 汤教授授课风格极具亲和力,用生动的例子诠释了科学原理,用一个眼神概括餐风露宿的艰辛。讲课中,汤教授的好几次“同学们啊”把我拉回在大学校园,貌似回到了地理系的教室,周围都是那年的同学…… <p> 下课前,汤教授回答了讨论区的问题。下课了,发言区很热闹,除了跟教授说再见,还在谈听完课的感受,表达喜悦和激动。朱教授则提示大家,可以看课件和视频回放,同时提交作业,像是班主任再催作业!</p> 昨晚,带着刚听完课后的喜悦,认真看了一遍课件,完成了作业。因为朱教授能看到哪些人完成了作业,因为她是我的同窗好友,不完成作业无颜面对! 今天看视频回放,重温汤教授的精彩课堂。脑子里突然勾勒出未来学校的轮廓:老师在那里,无数个学生在无数个这里,他们都在一朵云里。 今天的云平台,不同于其他的社交软件。扫码就给你“小板凳”,打开就是课堂,方便快捷。<div> 线上线下真正融合,师生交流甚至比线上更通畅、更及时。教师发布学习内容,学生先预习并提出问题,教师授课时除了预设的教学内容还兼顾了学生的问题,课后及时回答学生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视频回放,可以让你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地巩固复习,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div><div> 先学后教、因材施教、巩固复习、评价检测都做到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