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面前携起手十字路口自己走

匹诺布衣

场景一:<br>孩子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事事需要父母的插手; 场景二:<br>孩子蛮横自私,不听劝导,父母感觉无可奈何; 场景三:<br>孩子与父母相谈甚欢,求同存异,最终达成共识。 以上三种情景或许无法包罗万象,但若找到记忆的源头,却也值得我们思考。 童年记忆片段: 你别管、按我说的做、少走很多弯路、我是为你好··· 父亲玩手机、母亲打牌、奶奶带大、自由生长··· 你可以选择不吃饭、过了饭点,今天没饭吃、你愿意吗··· 我认为这一现象的底层逻辑,是对“选择”的教育,并且保障选择后所应面对与承担的结果发生。首先是将两种或多种能够选择的做法和相应的代价或者后果明确地展现在孩子面前,然后给时间孩子做出选择,之后共同按照约定履行。 让孩子从认知层面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主导,旁人即使亲如父母都只能给予帮助而非代劳一切! 突出强调的是一个关键词——选择<br>愚以为:将事实摆在孩子面前,给出选项,让孩子做出选择;这是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自己做决定,而不是替他做决定,更容易接受,也更利于他的成长。 <p>当然,越小越好,最好从第一次拿勺子还是筷子吃饭的时候就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