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丹一幼】今日“特”相约,线上“话”课程

海比天蓝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春天芬菲尽,初夏绿意浓。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消除了因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而带来的一丝阴霾,已然间一切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值得向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基于儿童的视角,链接《指南》,从“身心健康、社会情感、科学认知”三个方面,针对儿童的真实体验和发展需要,思考疫情之后能引发的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形成初步的生成课程的框架,使以儿童为中心的“生活化课程”在我园立足并创生,确保课程开展真正的具有实效性,我园精心组织教师开展了“疫情之下初探生成课程"的线上教研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之由</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生成课程是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体现了《指南》对幼儿发展的要求,即尊重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且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社会性体验多于认知性体验,以此促进幼儿体验和建构生活、师幼双方开展平等而有价值的互动,进而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本次教研活动旨在让教师们链接《指南》,通过相互交流和研讨,使教师将“生成课程”的理论性概念内化于心,真正理解“生成课程”的内涵,并促进其生成课程的实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讨论后,方案初始成</b></p><p><br></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之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1⃣ 身心健康</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指南》里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在当前疫情背景下,我们需“关注幼儿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降低幼儿的恐惧。如小班幼儿在成人安抚下,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情绪;中班幼儿愿意分享表达情绪,从中产生积极情绪;大班幼儿则能学会从容,自我管理、调节情绪。其次,更“注重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如保证喝水量,不偏食挑食,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与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我们可以从健康生活、运动习惯、安全保护、心里情绪这几方面入手设置课程、创设环境。</p> <p><br></p><p>2⃣ 社会情感角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氛围。在疫情之下,让幼儿“感受关心与同情,尊重他人”,并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很重要的。如小中班幼儿能关心和体贴身边的人;大班幼儿则更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尊重和感谢帮助我们的人,初步理解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感和行为。我们可以从亲情、关心、关爱、感恩、尊重这几方面入手创设环境、设置课程。</p><p><br></p> <p><br></p><p> 3⃣科学认知角度</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指南》指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是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内容。病毒既离孩子很远,又离孩子很近。首先,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鼓励小中班幼儿提出各种问题,大班幼儿则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究底;其次,“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鼓励幼儿寻找答案;生命教育也是重要的内容,“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生命、生活、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珍爱生命,尊重和保护自然。我们可以从认识事物和事物间的关系、幼儿的探究兴趣与能力、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这几方面来思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之“思”</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疫情之下,生成课程里主题的思考:可以生成什么主题活动,该从什么角度引导孩子?该做什么准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儿童在假期积累了丰富而又零散的经验,也积压了很多渴望与老师同伴分享的话题和情绪。因此,建议教师根据幼儿的情绪情感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主题里小的切入点进行交流分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儿童的经验积累和情感体验已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家庭中自然而然的获得着,研修重心可以放在疫情之下如何生成课程上,探寻与幼儿经验、学习等匹配的体验通道、表达载体等,支持儿童的经验表达和情感释放,让生成课程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不同年龄阶段侧重点不同,不同孩子关注和兴趣点不同,具体研讨时,需要老师真正基于本班孩子的真实需求,不贪多求全,避免刻板说教、无谓煽情和知识灌输的现象。努力从“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社会、体悟亲情、敬畏自然”等角度思考如何对幼儿进行正向引导和价值观引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之“悟”</b> &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俗语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教育是一条漫长的曲幽之径,提高专业技能的方式除了自身学习之外,更好的方法就是同研磨共进步。通过这次研讨,老师们不仅理解了《指南》引领下如何根据幼儿周围的社会大事件来生成课程,还感受到了智慧火花碰撞后收获的幸福,我们意识到生成课程从理论探讨到具体实践,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 &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生成活动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硬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虽然我们目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预设出来一部分课程,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应该根据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点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的学习以及课程的发展。</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勤春到不误时,潜心钻研待花开。生成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仅仅依靠一两次的线上教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站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跟随儿童、分析儿童,和孩子们一起用慧眼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有意义的事物,和儿童一起学习,就会发现生成课程的内涵!</p><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草长莺飞花正茂,在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们向着希望迈进,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适宜于儿童的活动和游戏中相遇。</p><p><br></p>

幼儿

课程

儿童

生成

疫情

指南

情感

活动

情绪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