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奖之后

自由的心

<p> 今天下午5点,河北出版总社举办的第二届“聆听新教材”学生组获奖名单来啦!小徒弟获得了三等奖,我在第一时间把获奖消息告诉了孩子家长并转发到家长群,期待能给班上更多的孩子带来鼓励。</p><p> </p> <p>  凭心而论,小徒弟的朗读水平的确不错,和同龄孩子相比可以说是技高一筹,天生的音质加上后天刻苦的训练,让他在不少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年级下学期,参加了读书活动中的讲故事比赛,将近一个月艰苦的近乎竭尽全部所能的训练,最终获得沧州市二等奖。</p> <p> 三等奖?成绩不够理想!当看到微信那边家长的回复时,我能感觉到家长的心理,期待孩子优秀了还要更优秀。我和家长简单解释了比赛的评分规则,获奖名单只占参赛选手的40%,能得奖足以表明孩子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投票环节占总成绩的30%,因为网络原因,我们投的票都无效,也就是说投票的30分一分没得到。三等奖的由来就非常容易理解了。</p> <p> 反观这个事,我倒是有点想法。</p><p> 1、参与就是收获,历练的过程比结果更珍贵。小徒弟上传的作品是自己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后录制完成的,他和家长历经了这期间的每个细节。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成长,生命拔节的声音,我们听到了!至于奖项的高低,对于小小的孩童来说,和活生生的成长过程相比,显得太不足道了。</p> <p> 2、何不让更多的孩子经受这样的锻炼呢?当无意间在公众号上看到这个比赛通知时,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让小徒弟去参加。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朗读带给我的是欣喜和享受,字正腔圆,娓娓道来的好声音直入心田,恰似一股溪流潺潺流淌。</p><p> 这样的思维模式未免有些僵化,班上的孩子朗读得像模像样的还有啊!你看小孙、大哲、远远、轩轩(化名)等等,哪一个在语文课上不都是读的有板有眼,尤其是我布置的分角色朗读作业,每次都和家长合作,完成得棒极了。这件事上,我还是没能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机会,虽然没有上级部门和学校的组织。</p><p> 随之在家长群里补充了一句,以后只要有展示孩子才能的机会,大家都把消息发到群里共享,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孩子们的学习视野,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展示,去成长,用更大的底气面对属于他们的未来。</p> <p> 3、再次想到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老师的慧眼里可能会有孩子们的成长路径。作为老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既是职业要求,又是基于教师职业和专业敏感之下的智慧识别。扫一扫,可以识别一个二维码。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他们的二维码啊!老师以慧眼识别孩子身上独有的专属二维码甚至三维码,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有意去放大二维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展现自己的强大功能,何尝不是善莫大焉呢?</p>

孩子

家长

朗读

二维码

慧眼

三等奖

徒弟

老师

获奖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