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亭村原名秦亭,由前亭、后亭、东南岗、西南岗、北大荒5个自然村组成。辖区内山体分列东西两侧,南北迤逦,互为屏障,前亭村则坐落在两条山体之间的走廊内,秦时(公元前209年)该地是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后亭村北原有汉桥遗址,碑文记载“此桥北通鲁魏,南通江淮,西达梁楚,东往海岱”,现今104国道、京沪铁路自此南北穿过。</p> <p> 前亭村东南侧是青龙山(也称龙山)南北走向,连绵十余里,龙头主峰石山及次峰均属青山泉镇石山驿村,仅有龙背一峰以分水岭为界,西侧属前亭村。前亭村人老辈相传“龙山是活风水满山跑,占得龙山一席地,赶上唐朝郭子仪”,西坡坟墓较多,几乎葬到山的顶部。羊肠小道曲折通到山上,松树稠密,生长旺盛,偶有棠梨、洋槐树等,山顶尚算平坦,荆枝密布。走在其间阴风飒飒,有点瘆人的感觉。东南角山坡上有前亭村所建的青龙山公墓。山西坡脚下散住几户人家。</p> <p>遥看青龙山,凸凹起伏,气势磅礴,连绵不绝,果真是一条青龙。</p> <p> 村庄西南侧是大檀山,算是秃岭,间或几根小松树,最北山头已被采石场开采殆尽,目前仅有几十米山头属于前亭村,以南则属茅村镇。</p><p> </p> <p>远望大檀山,左侧被开采部分属柳泉前亭村。</p> <p>前亭村张廷建书记和作者一起登大檀山。</p> <p>大檀山被开采后的宕口。</p> <p>松树附近是茅村镇和柳泉镇交界处。</p> <p>大檀山山顶,是不是秃岭?</p> <p>在大檀山顶看前亭村全貌。</p> <p>插曲:在走大檀山时,看到形似古墓的洞穴,不敢怠慢,立即和张书记向镇里汇报,分管领导魏委员安排立即向文物部门汇报。第二天文物部门会同博物馆来人查看:估计是岩石裂隙。</p> <p>被走访的部分前亭村村民。</p> <p>大檀山东是小檀山,虽然离得很近,大小檀山石头差别巨大,大檀山是青石,小檀山裸露的是红色页岩石。</p> <p>小檀山</p> <p>俯瞰小檀山。</p> <p>山上全部是红色页岩。</p> <p>山下有玉皇庙道人坟墓,半截残碑,文字可见。</p> <p> 大檀山北略西是大水牛山,大水牛山北略东是小水牛山,三座山成“品”字形,就有了“太师椅”的传说,大水牛山是靠背,檀山和小水牛山则是左右扶手。</p><p> 大水牛山,牛头向北,牛屁股向南,山东坡下盛产青石,有两块椭圆形的巨大青石是大水牛的“牤牛蛋”。《民国铜山县志》载:“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柳泉行宫”,所用石块即在此开采,现仍有当年用楔(铁块)开采石块时的“大砂窝”,最大的长度近1米,还有开采出来没有运走板板凳凳的长方体大青石块。据当地人说,石头开出来,用鏨打好形状,铺好路,等到天寒地冻时,路上浇水成冰,用绳子在冰上拉,一块一块拉到修建柳泉行宫的地方。最大的两块椭圆形青石(牤牛蛋)被前亭村侯姓等石匠雕刻成两只精美的石狮,石狮高大威武,栩栩如生,据说有五米多高,小孩能在雕刻好的狮子嘴里蹲下玩耍,用前亭村村民的话说“全国第一大石狮子”。乾隆六下江南回来时在柳泉行宫居住,看午朝门外的一对大石狮甚是雄壮,遂问石头来处,听说取自西北不远的水牛山,并有溪水自该山流来。乾隆帝遂携随从而朔其源头,直至泉边,村民就称之为“皇到泉”。后来在泉周围形成的村落,村名就叫“皇到泉”村。《民国县志》记作“黄道泉”,今天演变成了“黄泉村”。可惜的是这对石狮在破四旧时被村民破坏,据说被破坏的一只石狮子的碎石块被拉去卖石料,称重有30多吨。如今当地岁数较大的人,都还能记得石狮的模样。</p> <p>左侧是大檀山,右侧是大水牛山。</p> <p>大檀山顶看大、小水牛山。</p> <p>前亭村民带着作者寻找“牤牛蛋”及开采修建柳泉行宫的石塘窝遗址。</p> <p>大楔窝子清晰的很。</p> <p>开采出来没有运走的石块,有棱有角,规规矩矩。</p> <p>登大水牛山时,承包该山种果树的大姐热心给我指路。</p> <p>山东坡的杏树已经挂上青涩的小杏疙瘩。</p> <p>大水牛山的确陡。</p> <p>山顶部平坦,南北五六十米。</p> <p>山顶没有树,都是大块的红色石头。</p> <p>红色巨石。</p> <p>东北看前亭。</p> <p>南是大檀山宕口。</p> <p>向北望,西山、母猪泉、秤山看清楚的。</p> <p>泰发钢厂尽收眼底。</p> <p> 小水牛山,又称庙山,盖因该山东南坡有玉皇庙。据《柳泉百年简史》记载:水牛山玉皇庙占地数十亩,殿房百余间,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据碑文记载:“此庙上枕高岗,平襟水豁,西斜山色,东俯村园,南绕流水,飞瀑直下”。建庙原因,一说是乾隆帝因修建行宫取水牛山之石,能工巧匠亦有前亭村民,故诏令建庙。另一说是乾隆帝自南而来,远望小水牛山好似一只巨大乌龟,头伸向东南,至近看到乌龟正饮“泉河沿”的水,遂诏令在龟脖子处建庙,压住龟头。庙南的泉河沿,四季流水淙淙,每当夏季连雨之时,流水激荡,庙碑所谓的“南绕流水,飞瀑直下”,就是说的泉河沿。玉皇庙极盛时期,僧侣众多,庙产丰富,征地千亩,骡马百头。当时庙里的土地相当于前亭全村土地的四分之一,大型农具和牲畜力在两倍以上。玉皇庙盛于乾隆,衰于清末,前后二百余年,毁于抗战时期。</p><p> 西南岗村民回忆,玉皇庙正殿九间,两侧配殿东西各四间,三等高台,两进院子,门前有碑,碑上刻有“羽化先师”字样,散落在田间地边,有时间再来寻找。</p> <p>大水牛山右侧是小水牛山,又称庙山。</p> <p>玉皇庙遗址,三阶土台完好,大门石阶仍有痕迹。</p> <p>泉河沿的泉水一年四季长流,清澈透明,据老年人回忆,以前泉里有四条小鱼游来游去,现在只有很多小虾蹦来跳去。</p> <p>泉水顺山沟蜿蜒东南流,注入行宫湖。</p><p><br></p> <p>玉皇庙东大殿地基。</p> <p>仰望大檀山和水牛山。</p> <p>玉皇庙道士吃水的石砌小井。</p> <p>小水牛山上荆枝密布,走路很难。</p> <p>大殿大门台阶。</p> <p>小水牛山东坡。</p> <p>玉皇庙老茶树遗址。据说当地人不知道这是一棵茶叶树,每年的清明前南方都来一位客人到玉皇庙,玉皇庙的道人热情招待,每次这位客人来到后天天去看这棵树,摘点嫩树叶,一住将近一个月,临走之前会包一小包给道长,道长也不当好东西,顺手就放起来。年年如此,道长不免厌烦,这一年等客人走后,道长就把那棵树给砍了。来年那位客人又来了,一看没有树了,就问道长:“我给你包的树叶子还有吗?”道士说有,就拿出交给南方人,南方人去买了一块猪肉,把树叶和猪肉一起放到锅里,等水开了,开锅一看,肥肉竟然无影无踪,舀点水喝,清淡喷香。南方人这才说那是一棵上等的茶叶树,走遍大江南北,就发现这一棵,他不远千里来,就是为了采这棵树的茶叶。</p> <p>偶遇周姓老师傅,向他讨教。</p> <p>两进院子三等台到大殿。</p> <p>西大殿墙的基础</p> <p>小水牛山次峰。</p> <p>自小水牛山看大水牛山。</p> <p>玉皇庙大殿庙台子。</p> <p>小花山在小水牛山西北,又称小花果山或小花虎山。</p> <p>小花果山顶,石头排列奇特,围着山头转了一圈,中间是土,有两个被盗过的竖穴墓。</p> <p>小花果山下则南北排列一列列青色奇石,奇异、美妙,抽空再去欣赏。</p> <p>大花果山在小花果山西北,也称大花山、大花虎山。</p> <p>大花果山上向北望。</p> <p>山体南部已被整治。</p> <p>整治后的大花果山。</p> <p>大花果山目前的制高点。</p> <p>小花果山北坡。</p> <p>青龙山顶向西望。</p> <p>青龙山上看前亭。</p> <p> 小计:前亭村辖区内共有山7座,分别为:大檀山、小檀山、大水牛山、小水牛山、小花果山、大花果山、青龙山,最高峰为大水牛山,手机软件测定海拔高度为165.8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