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杨变芝</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篇文章和《回乡五年的家教情缘》有连贯性)2000春节过后,感觉工作一时半伙也下不来,家教工作只是晚上,白天的时间无所事事,想的再干点什么。想来想去,考察了一下市场,我感到开书店比较适合我,于是决定开书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先是考虑书柜怎么来,我们家南凹里有连续四块地,第四块地里有两棵大梨树,我童年的时候梨没有少吃,可惜后来这两棵树就不结果了,每年应该成熟的季节,我在两棵大树上能找到的梨也超不出十颗。爸爸就决定把这两棵树砍了,雇人把树砍了之后(村里人把砍树叫打树),木料在我家院子里堆着。我决定开书店后,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爸爸就请邻村的一位木工用这些梨木做了5支书柜,工钱300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接着考虑门市选址,发现我住的三贤路西区南门口有一排小平房,有一间正好到期空下,又离住的地方近,我就选择了这里,其实这地段不太合适,居民区,又不在学校附近,考虑到房租便宜,一年1200,就联系房东签了一年协议。</span></p> <p> 门市旧址(拆迁中)</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房子订下后,我又花140元做了灯箱,起名“新蕾书店”,为什么叫新蕾?因为当时“蓓蕾书店”已经红红火火了,受人家名字的灵感起的。我从小做事喜欢像模像样,我又刻了章,200元买了套桌椅,买了收据本,二姐夫请人帮忙把书柜拉下来,硬件设施算是搞定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期间我到了太原,找到在太原打工的堂弟,他带我在太原图书批发市场转了一上午,中午请我吃了饭,还在他的出租窝里住了一晚。为什么我每次写文章都会把涉及到的人都写出来,我想在此谢谢他们曾经的点滴帮助。第二天,我自己去了批发市场,选了适合卖的又有市场的书类,主要是名著类、小说连续剧套书、小学初中学习类参考书。发觉经营书店,小规模干不行,涉及面太窄满足不了各类人的需求,自己刚创业经济实力和胆量都还跟不上,于是选择了三四包书,书重,打车把书拉到太原小店村汽车站,又坐公共汽车回来,回来又打车到了书店,幸亏年轻,也没有觉得太折腾,我把这些费用都做好记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万事俱备,书店选了个日子开张了。我当时处的有个最好的朋友叫红红,她是老师,只要她有空就帮我照看门市。和我一排的还有至现在都有名气的“黎明包子”,和他两口子挺惯的,没顾客的时候就和他两聊天,还有后来也红了的“红梅油糕”、我高中同学那时两口子工作也不对,已经结婚,在这儿开了个光盘出租店,还有配钥匙卖锁的、面馆和家电维修的。我们这几家慢慢都熟悉了,空闲就聊天倒瞎,倒也挺有意思的。就是人家们的买卖都好,就咱清闲,幸亏我买了好多套连续剧图书出租,出租书一天五角还不错,开好发票(写明租书日期和押金,还书时看发票收费),小区人们租书的挺多的,这部分利润还凑乎。后来我和“蓓蕾书店”老板(一位热心的姐姐)熟悉了,她了解了我的情况后,有人一下买十多本,如果我没有,我就去找这位姐姐,人家就按成本价给我拿上,那个姐非常好,很讲义气,以致后来我就不去太原进书,问她拿就可以了。蓓蕾书店现在就在我的小区对面,我们一直处的挺好,我每次给孩子们买书,姐都或多或少给我便宜,她是我印象里少言少语的好姐姐,是对我有过帮助的人。以后陆续我又进了工艺品,考虑到小区小孩们送礼物比较方便,有一次去太原批发工艺品时还遇到过一位初中同学,和她还在她太原亲戚家吃住了一晚,她在偏店村里做小买卖,也是来批发的,进下货两人一起大包小包提着红红火火回来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去太原共进了两次书,第二次进书还带着我三姐和他儿子“腾腾”,想顺便给孩子看看眼睛。早上六点多三人早早的就去坐公交,到了太原先一起去进了三包书,三姐在那里守着,我带孩子去了太原眼科医院,当时五岁的孩子知道我们时间紧张,一路和我小跑。那次我第一次真正认识了我的这个小外甥,又机灵又懂事,小时候说“瓜子是耙子”,每次看到五姨来家里他都会非常高兴的大跑着叫喊着出来迎接,我在三姐家呆的时间较长,我也很牵挂他们,骑自行车在路上偶尔看到地上有个好玩的我都会下车捡起来带回去给腾腾和他姐姐“茜茜”玩,在我艰难的创业时期,我的这两个小外甥给了我许多陪伴和快乐,我时不时买点好吃的,哄他们开心,给我小外甥们买好吃的我从不吝啬,我的9个小外甥是我那几年生活中最开心的来源。给孩子看了眼睛带上药,我们三个浩浩荡荡的回来了,回来天色已晚,他们两个就在我这儿住下了。记得那年暑假,因为我在城里有房子又有书店,三姐就给我“茜茜”报了一个月的跳舞班,每天送了孩子就来书店了,帮忙守着,结婚前感情生活主要就是姐姐和外甥们,也就是这五年多的打工生涯培养了的永久的感情记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需要插一段,我妈妈嫁一个村,我四表舅当时也是个老板,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小表弟和表妹都在太原私立学校上学,四舅在太原有房子,我上大学时寒假里每次回杭州上学车票都是我四表舅给买的,还不要我们的钱,我每次从家到太原的往返都是坐四舅的专车,走和回还要在舅舅家住两三天,有时寒暑假会在他们太原家里住十几二十天,帮助两个孩子辅导功课,刚毕业那年暑假在四舅家住了两个月才回来。舅妈有时还给我买衣服,我考上大学那年我四舅给了我1000元,一个表舅能到了这份上,真是很好了,那几年我在四舅家不知吃了多少饭,坐了多少次他们家的车,毕业回来办工作,四舅舅妈也非常着急。大表弟是舅舅的司机,只要我有需要,随时会开车跟着我,那辆车的车牌号我现在都能想起来。开书店这年暑假,表妹已经上了高中,不需要我辅导了,小表弟还上初中,姐弟两白天就过来了,我帮小表弟辅导功课,辅导完舅妈就接他回去了,表妹在我这里住了一个月,有时帮我看书店,有时她就找同学玩了,我和四舅家五口人关系处得非常好,我们有四五年在一起的生活交往,我在孝义有了自己的住处,我这三个表弟妹很是为我开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书店开了一年,感觉工作应该快对了,房子也要到期,我就准备关了。开书店的这一年,小外甥们、我的学生们、姐姐们是我的常客,经常来找我,有时就住下了,生活也不孤单,总是人来人往,邻居都觉得我们门庭若市。剩下的书怎么办呢?那可都有成本,我就和红红用袋子装上,一包一包两人抬上到我们村和她们村以及两家的邻村上门成本价推销,我大表弟拿了四五百元的书,算我送的,除了一小部分基本都卖了,剩下的给了我小外甥们一些。我大女儿稍大点,还翻的看了不少,有好多画册像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等大女儿描着画,女儿长大喜欢画画,与这也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剩下的工艺品,后来也都是我的大女儿玩坏的,每拿出一件,大女儿就高兴好长时间,感觉特别好奇。出租过的好多故事书,二姐夫看的不少,在桑湾家里放的,后来也都不见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这样,我的书店也进入了我的回忆里。这一年,我学会了做买卖的一些窍门,学会了与顾客沟通,还认识了不少人,和我的大家庭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共同生活,加深了感情,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生活阅历。</span></p> <p> 开书店时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