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同步,教学相长

语韵清芳

<p><b>  四月春风吹拂大地,乌双两岸垂柳依依。尽管依然处于疫情阴霾之下,但依安小语教研的阳光却穿透乌云发出耀眼的光芒。面对一再延期而未知的复学时间,作为教师,也要勇担职责,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让学生在疫情期间,不落下一堂课,不失去任何学习的机会。在依安县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李海霞老师的积极组织下,依安小语人有序进行线上研培、线上学习、线上授课,并迅速建立了全县范围内的1-6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微信群——“语韵清芳”小语线上工作室,方便老师们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在线上教学期间老师们不停地研读教材,钻研教法,亲近学生,互相交流所感。老师们可以随时在群里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授课经验。城内小学的老师自觉进入带动模式:在授课技巧、活动设计等方面对乡村教师实施言传身教式引领;乡村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推送出一批批精雕细琢的“泥娃娃读写系列”,把清新的原野气息融入到浓浓的教研氛围里,这对城内同行又是一种启思。</b></p><p><b> “云教重在研,云学重在践”,这是语韵清芳小语家人的执着信念,把省、市、县级优质视频、微课的教研融合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线上研讨、交流中,同年级的老师相互支招,让依安的小语教学越来越好是大家无悔的追求。李海霞老师一直“语”大家同在。</b></p> 聆听促教学 <p><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语人深深地知道,在汲取教学真经的研途中,唯有学习,勤奋地学习、用心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涉长河欣赏到最美风光,获取念念必得的心果。所以大家都很珍惜每一次线上学习机会,在吴福雷、白皛老师的《古诗专题》公益教研课上,白皛老师声情并茂,用声音的感染力带领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也让小语人体会到了古诗蕴含的平仄交错之美,声情相生之境。教师们全神贯注地听课,认真细致地做笔记,实验小学三年级组在郑会楠老师倡议组织下集体教研,精心设计《春和景明、别样课堂》诗词诵读实践课。第三小学在学习了一~六年级《单元重点解读》后每个年级组进行网上集体备课,整理备课实施教学。</b></p><p><b> 在收看富区刘晓敏老师《“写”的技巧》时,短短十三分钟的写作指导课,老师们感受到作文指导手段的轻松和巧妙。新屯小学李成环老师感叹:写作一定要注重细节,有了生活中的细节,才会有文章中的生动美妙。视频中老师的“要动连着动”的写作方法,不仅解决了孩子们习作时的词穷问题,而且他们最担心的作文的字数问题也迎刃而解,一系列的动词刻画就是最棒的细节描写。泰安学校刘笑老师受到启发,将写作技巧作用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堂之中,将这种生动带有画面感的写作方法传授给她的学生们,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让学生锻炼使用动词,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及时的反馈。教研员李海霞老师总结说:“要动连着动”,习作是这样,学习也应是这样:动手点开,动眼观课,动脑思考,动心实践。 </b></p><p><b> 自线上学习以来,同学们都能够做到准时上课,认真听讲,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线上学习是责任的延续,家长们不仅积极配合老师,更愿意陪孩子们同上一节课,同读一本书,做负责任的家长、做智慧的家长是家长们的共识,他们心甘情愿走进云端课堂,做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大学生”。虽然这是一个漫长又特殊的假期,但老师、学生、家长共同走过,共同体验、共同收获。</b></p> 交流促提升 <p><b>  教研无距离 ,网络促成长 。“语韵清芳”小语线上工作室是小学语文教师自由交流线上教学经验的平台,小语人的互相交流、研讨、分享,成了大家获得知识、信息、技术的来源。在线上教学之初,进修校李海霞老师就走进泰安小学六年级林晓梅老师的《作文素材积累》和第四小学二年级张沐星老师的复习课《标点符号的故事》指导教学,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多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精心的指导,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超强的教学能力和深厚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建议。李海霞老师平时会与大家分享好课,并问及大家的想法,大家也会畅所欲言。当大家谈论着教学中的种种困惑,小到一字一词的咬文嚼字,大到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设计都一丝不苟。李老师也会对大家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线上授课在推进,海霞老师的线上听课也在跟进,她应邀参加第三小学与富饶小学、第四小学与依龙小学的城乡联谊活动,充分肯定青年教师的成长,并寄予期望,给予鼓励。活动中第四小学杜红梅老师执教的《纸的发明》一课很受好评,一课一得重在得法:归纳、概括的方法深深刻在学生和听课老师心中; 第三小学陈忠丽老师和富饶小学马爽老师同课异构的《匆匆》一课各有精彩,两位老师针对毕业年级“品析名家语言特点、探究写作方法、习得学习方法” 的教学任务结合各自面对的学情,联系当下疫情的特殊情境,同曲异工,殊途同归,为参与活动的老师呈现了不同的精彩。日常约课教研中李老师也总是以鼓励、赏识的语气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老师与学生教学相长。</b></p><p><b> 在《立足单元功能定位,尝试教学新思路》的学习研讨中,通过对统编教材备课变化的解读,让我们明确备课时要考虑文本的类型与单元的功能定位,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将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灵活处理单元各板块的内容,整合授课内容,调整授课顺序。老师们一起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在研讨时,很多老师说30分钟的新授课时间很紧张,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很难实现。“办法总比问题多”教研员海霞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老师们叙述状况整理出小学语文线上授课前学生预习六个步骤:一标、二圈、三读、四查、五质疑、六摘抄。提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增强听课效果,此方法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好评及采用。</b></p><p><b> “语韵清芳”小语线上工作室的建立,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平台,这里也是老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疫期有多长,这里就会有多精彩。</b></p><p><b></b></p> 诵读促传承 <p><b>  读写实践,诗意实践。汹汹而来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乡土作家高志发、邱占龙等诗人纷纷以诗传记挂。教孩子们认识语言,引孩子们学习文字,领孩子们用诗的语言表达,这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于是教研员李海霞老师发起“依安人原创作品诵读实践活动”,一诗多用,使多项语文素养并行。教师们积极设计各类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诵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在指导朗诵时教师们会告诉学生如何确定语调、语气,以及朗读用气方法,及时进行朗读标记。 指导学生品读词句,体会感情,细心揣摩,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自豪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享受诵读积累古诗所带来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语文学习的幸福,在读诗的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b></p> 书写促成长 <p><b>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线上授课第一天,第二小学迟仁红老师班的学生对当前的疫情以多种文体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可是线上授课教学时间不充足,大量的线上习作批阅严重影响视力健康,这也成了每个语文老师面对的难题。于是教研员李海霞老师提出探讨话题:课上读写结合的小短文或作文适合怎样批改?大家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李海霞老师进行总结,提出具体可行性的建议:把学生总数按写作低、中、高水平情况分组,每组6-8人,小组长进行组织批改选出每次习作最好的和最有进步的作文进行交流欣赏。这样既不违反作文批改详略比例适当的要求,又调动了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碰撞出耀眼的火花。</b></p><p><b> 墨韵流香,是力透纸背的精彩;书写传情,是力量文化的渗透。在孩子们写给一线抗疫英雄的慰问信中、在同学们给敬爱的钟南山爷爷的回信中、在大家的宅家生活连载中,有娟秀的字迹,工工整整;有稚嫩的笔迹,清清楚楚,但字里行间流淌着的都是真真的情、切切的意;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用素雅的铅笔画的人物肖像画,用鲜艳色彩勾画的手抄报 无一不在传递孩子们心中浓浓的深情。孩子们规范书写,功在平时,重在指导。每一个自然舒展、妙在心手的书写背后,都凝结了孩子们平日里的勤学苦练和老师们的精心指导。而小语人们也满怀对书写的热爱,积极探索,醉心练习,用持之以恒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位学生。</b></p> <p><b>  当三尺讲台化作云端相见,身为教育人,不忘的是教育的初心,牢记的是教育的使命。教研员李海霞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组织我们进行这样的特殊学习,她给予我们这份特殊的陪伴和守望,相信不只是老师、学生,甚至每一位家长也会得到一份来自云端的特殊收获。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们小语人和孩子、和家长、和自己且思且行且成长。</b></p><p><b> “最美人间四月天”,风渐暖,花已开,柳正绿,燕将归,还有什么不会变得越来越好呢?!</b></p> <p><b> 依安县语韵清芳小语工作室</b></p><p><b> </b></p><p><b> 文案编辑 : 梁超楠 李成环</b></p><p><b> 排版编辑 :孙 威 刘卫新</b></p>

老师

教学

学生

学习

小学

语文

李海霞

授课

小语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