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教研之花始盛开——记二年级语文组第五次集体备课

闻墨之香

<p>  常说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在这落英缤纷的人间四月,我们不负春光,不负韶华,我们继续策马扬鞭的步伐。线上教研,线下辅导,已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聆听名家讲座,撰写读书笔记,开展集体备课,我们相聚于“云课堂”,不断撷英咀华,视野因此变得宽阔,生命经此变得丰盈。</p> <p>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为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在4月11日下午,通过观看张敏华老师主讲的《语文统编二下第五单元备课指导》,积极参与线上集体研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由教研组长王雅倩老师带领本组成员开展研讨和交流。</p> <p>&nbsp; 统编语文教材,对单元教学目标和篇章教学内容的“应然”状态有了较清晰的呈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承载着怎样的教学任务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助学系统或明或暗地指示给老师的,教材最好用来教什么?我们如何借助助学系统读懂编者意,如何用对、用好新教材?此次备课,大家通过线上聆听专家讲座,线下积极开展组内交流,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思维的转变、教学方法的领悟,均不同程度受益匪浅。</p> <p><b style="font-size: 18px;"> 整体解读把握</b></p> <p>  张敏华老师首先指出,统编语文教材设计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双线进行单元内容组织,人文主题属于相对宽泛的意识范畴,语文要素属于贯穿在教学过程的活动整合,必须扎实有序地层层推进。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人文主题凸显的是“办法”二字。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夯实语文要素、培养思想品质、做好文化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落实。</p> <p><b style="font-size: 18px;"> 逐级深刻剖析</b></p> <p>一、夯实语文要素</p><p> 低年段语文教学活动中,识字、学词、学句被喻为“三大金刚”,识字作为重中之重的环节,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有什么区别?随文识字如何有效地组织?注意事项是什么?张老师结合教研成果,给予专业建议:</p><p>1.识字目标要分散落实;</p><p>2.课堂的不同阶段,目标各有侧重:</p><p>①初读阶段,借助拼音,读准字音;</p><p>②精读阶段,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复现字形;</p><p>③巩固阶段,复习巩固,书写指导。</p><p>3.识字要在语境中走个“来回”,防止出现:</p><p>①阅读活动和识字活动“两张皮”;</p><p>②提取生字进行识字,活动时间不宜太长,以免打破文本学习的整体性,破坏故事的连续性。</p><p>&nbsp;</p><p>&nbsp;&nbsp;&nbsp; 关于低年段词语教学,如何把握合适的“度”?张敏华老师通过于永正先生、王企贤先生的故事讲述,让我们在听故事、想故事之余,潜移默化地悟到了精髓:低年段词语教学,对于某些词语,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及,不如不讲,或只说大概,给学生以时间体会运用为好。</p> <p>二、培养思维品质</p><p>&nbsp;&nbsp;&nbsp;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统编教材,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资源。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文本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张老师给出的建议是:</p><p>1.指导学生读懂故事内容;</p><p>2.激发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主题(可借助微课、小视频等教学资源);</p><p>3.教师要善于提出思辨问题,培养学生整合课文故事信息的能力,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p> <p>三、做好文化传承</p><p>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特有的体裁和风貌,演绎出不同味道的语文课。中国传统寓言故事,教师创设的课堂应该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古韵悠香,能够引领着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既为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也是语文学科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张敏华老师的这段话,既是一种启发,更是一种期待。我们如获至宝,我们定会深耕细作,励精求变。</p><p>&nbsp;</p> <p>  三月渐远,春意渐浓。师爱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处。今天,我们一路探索跋涉,留下无数坚定的脚步。</p><p>看,这是春天的播种!</p><p>听,那是花开的声音!</p> <p><b> 共切磋,同进步</b></p> <p>  在这特殊的时期里,我们同屏集思,共商良策,如切如磋,虽不能坐在一起促膝研讨,我们坚持线上教研,思考的灵魂总会在路上。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自省,不断提高,争取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校园聚首的明天。 </p><p> 所有的美好,会随春风款款而来;所有的付出,会让春天花团锦簇!</p><p><br></p>

语文

备课

识字

教学

学生

教研

张敏华

统编

集体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