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者:李玉童</p> <p>手里的这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贺龙传》,是一位作家朋友从北京寄来的生日礼物。</p><p><br></p> <p>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来说,世上最好的礼物恐怕非书莫属了。</p> <p>书,兼顾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也有暖人心、增智慧的思想力量,不失礼物之“物”,也不失礼物之“礼”,二者兼备,大概算得上礼物的最高境界吧!</p> <p>在近半个月的阅读中,每读一个章节,就会加深对贺龙元帅和作者刘秉荣越来越强烈的敬重和钦佩。读书最好的效果,莫过于深受书中的感染,汲取做人处事的养分和力量,让自己一步步走向精致、彰显完美。读《贺龙传》这本书,我从主人公和作者身上找到了这种感觉。</p> <p>先说贺龙元帅。和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一样,“贺老总”这三个字,从小就镌刻在我的心里。</p> <p>印象最深的是:小学课本里“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堂屋墙上悬挂的十大元帅画象,影视剧里手握烟斗、留着胡子的形象,以及零零散散从书中看到的、听老人们讲到的那些贺老总的点点滴滴。可以说,信念火种、红色基因就在这些零散的记忆里慢慢形成。</p> <p>直至读到这本《贺龙传》,才算系统、全面地了解贺龙革命的一生、传奇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忠诚如一、坦荡豪爽、正直无私、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在一生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情中,都能找到完全对等的影子。</p> <p>读他,不光是听故事,更得学精神。贺龙,无疑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楷模</p> <p>值得我学习的还有本书的作者——刘秉荣先生。说起来,我们算是忘年之交,他是40后,我是80后,相差近40岁。我闲暇耕云种月,偶被先生瞥见,给予了很大关注和厚爱。</p> <p>互加微信后,交流日渐频繁,除了嘘寒问暖,更多的是他对我的写作指导和思想引路。文字上,受他影响最深的是,不写歪假恶、少写黑争邪、多写真善美的写作理念;思想上,做人知恩图报、为人正直善良、做事诚信担当的训诫更是深入人心、值得铭记。</p> <p>为了支持我办好星月,他发来一些已经出版的作品,我以原创形式陆续推送,对微不足道的星月增色不少。我也从和他的交往中、从阅读和编辑这些文字中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事、提升了境界。</p> <p>当我每次把要推送的链接发给他时,他总不忘回一句“谢谢”。其实,我知道,该说谢谢的是我。人总是需要鞭策的,长时间不写稿不编稿,什么时候颓废的连自己都不晓得。他发来的每篇文章,就像一根根细细的鞭子,让我还能保持对文字的敬意和初心,不至于被惰性禁锢、被外界污染。</p> <p>说到惰性,自然会想到勤奋。和刘老先生相比,我这个后生无疑相差甚远。这也是我必须要向他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品质。</p> <p>他是1980年开始写贺龙的,那时我刚出生,40年的坚持,使他在这本《贺龙传》出版之前,已经出版4000多万字描述贺龙元帅的传记作品和相关著作。一个40年、一个4000多万字,这两个沉甸甸的数字,足以看出写作背后的定力和汗水,用“粒粒皆辛苦”来形容,一点不为过。</p> <p>可以看出,作者刘秉荣是多么钟情和敬重笔下的主人公。我想,这与贺龙元帅本身的人格魅力、秉性气节、人品官德是分不开的。正是受到这种人格、品行、经历的熏陶和感染,才会让作者爱的如此深沉,也才会激发出40年的坚定和4000多万字的勤奋。</p> <p>因而,有时我想,做人和做事是密不可分的。人做好了,自然也会想着把事办好;事做好了,也就能体现做人的到位了。写作,就是做人和做事必须要紧密结合的最好例证。</p> <p>啰啰嗦嗦写一通,只想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贺龙传》,了解一个真实的身影、认识一个高尚的灵魂、体悟一种纯粹的精神。</p> <p>本书序言为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所写。她也是我所敬重的一位军旅作家,在此推送,以飨读者。</p> <p>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我父亲贺龙诞辰120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决定由刘秉荣同志创作描写我父亲的传记《贺龙传》,以宏扬先辈们的伟大革命精神,我认为这是对先辈们最好的纪念。</p><p><br></p><p>为写这部新版《贺龙传》,刘秉荣同志用了38年的工夫。可以说,这是一部下了苦功的书。</p><p><br></p><p>我与秉荣同志相识于1980年。1980年6月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组成立时,他由北京军区宣传部调到了编写组工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真诚坦荡。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初中只上了一年,能为贺龙元帅写传记是组织上的信任,是元帅亲人们的信任,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p><br></p><p>秉荣同志自1980年以来,即“破万卷书,走万里路”,不辞辛苦地收集有关军史、党史方面的史料,实地考察,多方采访、查档。经中央军委领导批准,他先后到中央档案馆、军委档案馆以及全国各地的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常常是一壶水、一个面包,一坐就是一整天。在中央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时,中午没处休息,只好坐在柿子树下,靠着柿子树打个盹儿,蚂蚁都钻到他衣服内。在四川省档案馆查档案时,因交通不便,他骑车到100多里外的一座山里的四川省档案馆的库房里查尘封资料,他和看库的老头儿一起睡地铺,喝红薯粥。没有复印机,只好手抄。辛苦之极,使人难以想象。多年来,为写好我父亲的传记,他先后采访了众多的我军高级将领,也采访了众多的国民党内著名人物,还采访了诸如袍哥头目等社会人物。他为了采访一位当年的四川袍哥大头目,骑车在成都大街小巷寻找,几乎找了半个成都城才找到。他采访了我父亲早年在川军部队时的一位姓邱的参谋长,当时这人已95岁,在他采访后不久老人即离世了。如今,他当年采访的人早已作古,因而,他的采访笔记就成为珍贵的史料了。</p><p><br></p><p>多年来,秉荣同志已走遍了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千方百计掌握第一手资料。绝不采取“拿来主义”,把别人的劳动成果化为己有。我父亲和红军当年战斗的地方都山高路险,人迹难寻,秉荣同志不辞辛劳地踏进这些红土地,寻觅我父亲和红军当年的战斗遗迹。当时,我父亲率领红军主要战斗在湘鄂川黔边,那一带都是高山峻岭,特别是川东一带历来素有“养儿不用娇,酉秀黔彭走一遭”之说,而这里恰又是当年红军活动最多的地方,秉荣同志不顾道路艰险,多次到这一带采访。1980年12月23日,他在彭水采访时,他所乘坐的吉普车与公交客车相撞,大客车跌入千米深渊,他幸免于难。这些艰难的采访,更使他深感当年红军的创业之艰。</p><p><br></p><p>秉荣同志在完成查阅档案、采访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创作。他对作品反复修改,力求故事生动、史实准确。他说,小说是作者生活积累的结果,写文学史传是作者辛劳采访的结果。他说,作者若要给后人留下真实的文学史传,就必须进行深入的采访,要做到亲自查(资料),亲耳听,亲眼见,靠捕风捉影、“拿来主义”是不行的。他尤其反对那些把别人辛苦采访的成果无偿拿过来,加上一些文学语言,七拼八凑地篡改成书,再动用媒体和掌权的领导拼命吹捧,蒙哄不明真相的读者,最后俨然以“大师”自居,他认为这是极不道德的行为。因为目前我国的著作权法中还没有对史料使用是否侵权的认定,因而使这些“文贼”钻了空子,他们用剪刀加糨糊加电脑就制作了所谓的精品,他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p><p><br></p><p>多年来,秉荣同志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着创作。不辞辛苦地实地考察、采访、查档,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p><br></p><p>1983年,他创作出版了长篇评书《菜刀记》, 这是写我父亲早期革命的作品,书出版后即在广播电台播出,反响很大。此后,他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崇敬之情,积极写作。先后出版了多部颂扬我父亲丰功伟绩的长篇著作,计有《菜刀记》《反南昌》《贺龙演义》《福将贺龙》《洪湖血浪》《神龙元帅》《喋血洪湖》《贺龙大传》《洪湖曲》《贺龙姐弟》《贺龙全传》等著作。其中《洪湖曲》获全军第五届图书奖。《贺龙全传》经单田芳先生录制成长篇评书后,先后在全国800多家广播电台播放,收听者家喻户晓,反响强烈,并获得了全国长书金奖。这些作品的出版,不仅宣传了我父亲和红军的丰功伟绩,还抢救、挖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党史、军史、战史史料。从1980年至今,秉荣同志潜心研究我父亲的业绩38年了,他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最著名的研究我父亲的专家。</p><p><br></p><p>此外,秉荣同志还先后出版了有关军史的著作,计有《中共领袖蒙难记》《西路军魂》《红海忠魂》《魂飘重霄九》《红一方面军纪实》《红二方面军纪实》《红四方面军纪实》《中央红军长征实录》《红二方面军长征实录》《彭德怀传奇》《朱良才传略》《朱声达将军传》《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八路军新四军全传》等军史的著作。其中《中国工农红军全传》和《八路军新四军全传》经总政批准、军科专家审定出版,为我军创建以来国内外唯一的文学史传,填补了军史文学史传长卷的空白。出版后,各方反响强烈。而今,秉荣同志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又完成了描写我父亲的传记《贺龙传》。我父亲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参加过讨袁护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出任过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创建红军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创建了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了解放祖国大西北、大西南的战争。建国后,又出任了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革”期间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而死。这部书历史的跨度大,难度大,要对民国史、党史、军史、战史以及建国后的国家体育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建设、“文化大革命”等大大小小的事件都要清楚来龙去脉,对众多人物要详细了解和深刻的理解。秉荣同志是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部书的创作的。当他把这部《贺龙传》书稿给我后,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书中不仅对我父亲叱咤风云一生的描写使我感动,而所写到的和我父亲一起战斗的战友们也使我动情,其中有许多章节催人泪下,深感到这部书比他以往写的传记文笔更加流畅,情节更生动感人。书中不仅广采博引,叙事周备,史料翔实,且有许多情节鲜为人知,特别有许多新的史料注入,是他不断研究史学的新成果。所以我认为,这部传记不仅是一部难得的革命传统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好的文学传记书,也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方面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p><p><br></p><p>我的父亲贺龙诞辰122周年了,他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父亲正是有了这种崇高的思想和信念力量,才使他敢为人先,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前仆后继、不怕牺牲,在恶劣的环境中,凭着英勇和智慧,取得了一个个的斗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走过97年历程的今天,更要发扬这种革命的精神。而这种崇高的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共产党员身上所缺少的。愿这种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下去,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定立于世界之林。</p><p><br></p><p> 2018年元月1日</p> <p>本 文 作 者:李玉童</p><p>《贺龙传》作 序:贺捷生</p><p>写《贺龙传》作家:刘秉荣</p><p>图 文 编 辑:李国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