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草长莺飞,和煦春风,黄鹤楼前那灿烂的樱花随微风轻轻摇曳,黄鹤楼沐浴在和煦的的春光中静静等待着战疫胜利后的繁华。本周我们随着经典诵读走近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看看我们四年五班的同学们传递着怎样的经典之声~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写得相对直白,在开头的四句中,带着一种非常兴奋的心情去登楼,但是最后的四句,原本兴致勃勃想登楼参观的诗人在到达黄鹤楼后,却又描写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失落。诗人转而以一种非常凄美的表现方式,描写了自己当时在登上黄鹤楼后内心的失落,以及思乡之情,从而也令此诗,显得更加的别具一格。 正是这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差,使得这首诗有了更为丰富的节奏感。 黄鹤楼,就是这样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和诗韵,伴着滔滔江水浮缓悠悠。也充分说明了黄鹤楼胜境的魅力无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在众多的唐代诗人中,和江汉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首推唐代号称“诗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江汉地区漫游十多年,因而自称“少长江汉”。又说:“我本楚狂人。”这些并非诗人逢场做戏的谑语,实是他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楚山楚水曾造就过战国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李白成长也离不开壮丽的楚地山水对他的哺育和陶冶。李白的诗集中共收诗歌千余首,其中有关黄鹤楼和江夏、汉阳的诗共有五十多首,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积累、诵读这些有关黄鹤楼的经典之作。 诗词,不仅仅是词美句佳,或者是书生意气,重要的是其中的意境以及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崔颢的这首《黄鹤楼》,能够把人们的心从黄鹤楼里带到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中去。 寒随凛冬去,春上枝头来。黄鹤楼旁的樱花早已盛开,没有一个春天会被辜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对春天的向往,我们把春天采集给黄鹤楼!我相信,很快,我们会并肩站上黄鹤楼上,看着重雾散尽的繁华樱城,以及笑靥春风的烂漫樱花,道一句:“英雄武汉!好久不见,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