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至今,形成了很多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结合课文内容,元区附小三年一班开展了一次以“过中国节,筑中国梦,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p> <p>我国的传统节日可不少,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来历与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节日,去领略民族风情!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要数春节!</p><p>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春节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是一年的开始,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p> <p>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放鞭炮、贴春联,可热闹了。对小孩子来说,穿新衣、收红包,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p> <p>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p> <p>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p> <p>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清明节在百花齐放的春天之中走来。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 <p>一首《清明》表达了对已逝亲人的无限哀思。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p> <p>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来的。</p> <p>端午节又称五月节,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的风俗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赛龙舟。</p> <p>“八月十五月儿明,</p><p>爷爷为我打月饼。</p><p>月饼圆圆甜又香,</p><p>一块月饼一片心。”</p><p>中秋节在农历8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p> <p> 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八月节等。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节有很多风俗,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p> <p>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叫敬老节,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一直到今天。</p> <p>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p> <p>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传承历史文明,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来历和风俗,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大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