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中山市实验小学线上家长会</h1><p><br></p> <p>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你们好!因为疫情的原因,本学期第一次家长会我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和大家见面。 “停课不停学,隔屏不隔爱”,我们相信这次与众不同的家长会一定会很成功。</p><p> “开学以来”,最辛苦、最了不起的是我们的家长!你们身兼数职,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操持好家务,还要做“校长”、“班主任”、“老师”……,你们辛苦了!两个多月来的线上学习,学校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家长用心监督指导,同学们认真努力,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学习任务。在这里我谨代表三年级一班全体老师对各位家长表示最诚挚的感谢!</p> <p><b>第一部分:班级线上学习小结</b></p> <p> 从2月17日开始,我们班就开始了一些线上的学习,在持续了近两个月的线上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从作业质量中反馈出来的情况也是颇让人欣慰的。具体表现在:</p><p><b>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合理使用电子产品。</b>不少同学能每天按照学校和老师提供的学习建议,在家长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老师收到了不少同学私信给我的学习计划,都非常的用心!</p><p><b> 二、坚持“今日事今日毕”。</b>居家学习,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自律,锻炼的是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从作业提交来看,绝大部分同学能认真执行落实自己的学习计划。</p><p><b> 三、坚持按时认真听课。</b>坚持按时认真听课。不少同学能做到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有的同学还能在老师讲解到关键问题的时候,按下暂停键在笔记本上做记录,以便日后复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p><p><b> 四、能及时订正老师反馈的作业问题。</b>每天老师都会及时批改作业,很多孩子都能做到对老师反馈的作业问题及时改正,不漏掉一个疑点。</p><p> </p> <p> 关于英语学习,陈老师认为,总体上同学们能紧跟老师的学习安排,绝大部分同学能按时按量地提交作业,学习热情高涨。在英语学习上也,出现了一批线上学习表现优秀的同学以及进步较大的同学。</p><p> 下面是部分优秀作业的展示:</p> <p> 郭老师也对数学学习提出了一些要求。他认为同学们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较大进步,大部分孩子作业字体较上学期写得更工整,订正错题,其本上做得很好,现在做的都是基础性练习,希望每个单元学完后,孩子们做一份好像黄冈大试卷或达标卷的练习题帮助复习整个单元的知识。</p> <p> 同学们在居家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个个争当学习与生活的小达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班中一些同学的心得分享吧!</p> <p><b> 吴嘉朗同学从网课伊始,便主动制定每日学习计划,一丝不苟地落实老师布置的每一项学习任务,并做好课后学习总结、记录。在家学习期间,还积极发展各种兴趣爱好,用乐观向上的态度玩中学,学中思来提升自己的素养。</b></p> <b> 郑梓澄同学在近两个月的线上学习期间,按照“预先审题、通读要求、专心上课、按时提交作业、认真订正错处”的五步学习法,主动学习,积极与老师互动,有质量地完成线上学习任务。</b> <p><b> 雷凯茜同学以学校的课表为指引,自己制定了每日学习完成进度表,自主学习,自我监督,按时完成线上学习和作业,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做到了停课不停学。此外,生活上争当妈妈的小助手,坚持体育锻炼,以阳光、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天!</b></p> <p><b> 刘泳楠同学每课都能认真整理笔记,遇到困难,反复翻看教学视频,再次补充整理;逐步尝试开展百字作文练习;坚持每天大声朗读英语;每天晚上与家长攻破数学难点;自觉安排有氧运动和开展自己的兴趣培养。</b></p> <p><b> 李煜熙同学每天按时作息,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有错误的地方及时订正。每天坚持练字、看课外书、锻炼身体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b></p> <b> 张冰语同学对老师说:“虽因疫情而居家,但我从没忘记学习是我最重要的任务。短短一周,我就学会了下载、打印等操作,熟悉了观看视频、查看提交作业等流程,完全不用爸爸妈妈操心,实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调好小闹钟,规律的作息、自由却不散漫的学习安排再加适当运动,让我的居家学习高效又快乐!”</b> <p><b> 吴奇轩同学在家里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实。首先固定在自己房间学习写作业,确保不受家里人的影响;另外每天根据老师们的安排逐项逐个完成各项任务;其次,锻炼与做家务活也适当参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b></p> <b> 余品妍同学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可以自觉学习,能够独立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电脑,认真上好网课,做好笔记,并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在家也坚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b> <p><b> 黎思婕同学说:“在居家学习的期间,我一直保持认真、坚持的学习态度,按照老师们的学习指导意见,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改正错误,多思考,并坚持运动,劳逸结合,让自己每天都有一点进步。”</b></p> <p><b> 区炜昊同学为了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把一周学习安排打印下来,把一些必备的资料,比如语文的笔记,数学的练习都一一整理打印。他还制定了生活计划,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计划,他很自豪地告诉老师,除了必要的课程,其他时间都没有使用电脑手机。他建议大家在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后,要观看远方绿色植物至少15分钟。</b></p> <p><b> 黄泓睿同学认为合理规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非常重要。他每天都能自觉、自主完成学习内容,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不厌其烦地订正作业,提前预习、课后复习。</b></p> <p><b> 殷梓骞同学在这次疫情期间,变得自律。刚开始,因未能按期完成作业,让潘老师聊心谈话。最终也把贪玩不写作业的坏习惯给改掉了。现在每天干完该做的事还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b></p> <b> 杨方凝同学从开学第一天就独自面对学习任务,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能够高效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在老师引导下建立了自己的作业标准。</b><b>好的自主学习离不开好的自主管理,暂时的落后不要紧,相信自己,养成良好习惯,一定会有所收获!</b> <h3><b> “停课不停学”期间丁宇轩同学能够准时预习,准时学习,准时提交作业,准时复习巩固。每一门学科学习都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同时积极锻炼,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b></h3> <b> 每天早上,武思齐同学都会自觉打开班级“钉钉”,查看群公告,明确老师的任务要求,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一项项地完成各科作业。另外,她还坚持练字和课外阅读,努力提高综合素养……</b> <b> 在停课不停学的这段日子里,邱怡静同学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一日生活,将学习、运动、做家务习惯化,严格按照老师的导学方案进行学习,并坚持每日欣赏一首古诗、每天诵读一篇英语小短文,每日运动1小时等等。</b> <div> 当然,在“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这段时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div><div> 面对网络,同学们确实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在上课的时候也比较认真、仔细。但是,上网课的新鲜劲过去,不少家长反馈了个别同学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心不在蔫,甚至注意力分散严重;个别孩子的作业不能按时提交,作业质量时好时坏;不听家长的指导,我行我素;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不能有效自我监管等等。得知这样的情况,老师们也积极努力地和家长、孩子沟通、谈心,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虽然复课终于有了个明确的日期,但是线上学习还需一段时间。为此,学校向全体家长提出以下建议:<br></div> 在这里,给大家十条小建议:<br>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督促落实执行到位。<br>2.提供安静学习环境,避免家庭其它干扰。<br>3.充分做好上课准备,强化上课仪式感。<br>4.全神贯注身在课堂,专心致志身在课堂。<br>5.做好下课休息活动,及时督促回归课堂。<br>6.坚持做好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精力充沛。<br>7.安排好自主活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r>8.督促完成练习任务,强化日清日结习惯。<br>9.把控好手机电脑,避免负面影响。<br>10.家长共情陪伴,孩子快乐成长。<br> <b>第二部分:让情感教育始终在线</b> <p>一、线上学习是疫情下非常学习的非常之举,我们可能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a.家长复工复产,孩子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到位;b.学习缺乏自觉性,线上学习效率不高;c.亲子矛盾频发,难以把控等。</p><p>二、不同的孩子对线上学习表现不一样,有部分孩子的表现不尽如意,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要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感受。</p> <p>三、对孩子线上学习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教育方法和指导方式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学校一方面会要求各方位老师加大帮助辅导,另一方面做好复学后的零起点教学准备。</p> <p>四、父母在管理和指导孩子进行线上学习要注意方式方法,重点关注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双方情感对立,千万不要用如打骂等简单粗暴或冷漠的方式处理,而是要主动化解矛盾。</p> 主动化解亲子矛盾,可以用用这五个小妙招:一是停,放下自己的成见和偏见:停下手头工作,注视孩子耐心等待孩子的反应;停下“情绪”,放空自己。二是换位思考,认真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语调、听语言信息和“言外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三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内心需求,用假设性语句表达你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和理解。四是积极回应,用实际的行动表达你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和理解。五是客观认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及网络问题,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计划表,注意劳逸结合,着重共同监控网络使用时间及情况,同时信任孩子,增强沟通。 <p>五、确实已经形成矛盾,家长主动寻求班主任或心理老师的介入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