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汉字吗?

朱峻冬

<p>  汉字,什么是汉字?你真的了解汉字吗?在我们记忆中的汉字,可能只了解到汉字只有楷书,汉字的结构,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汉字,而只是汉字的皮毛。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到奇妙的汉字世界里,一起和心旷神怡小组的组员们,好好的了解一下汉字吧!</p> <p>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组织了线上讨论,接下来就是我们讨论的结果。</p> <p>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p><p>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p><p>(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p><p>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p><p>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p><p>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p><p>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p><p>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p><p>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p><p>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p><p>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p><p>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p><p>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p> <p>  是不是感觉一脸懵?资料这么多,从何下手呢?别急,整理一下就行了</p><p> 组长:还磨蹭啥呀,快整理!</p><p> ……😅😅</p> <p>1.汉字的演变</p><p><br></p><p><br></p><p>第一阶段:甲骨文</p><p>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使用于在商周时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p><p><br></p><p>第二阶段:金文</p><p> 金文是铸刻客在铜器上的文字,是主要使用于在商周时期,只不过是在西周末期,金文的象形性很明显,你知道吗?金文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钟鼎文。你知道金文有这个名字吗?如果不知道,那我们真的是不了解汉字😂。</p><p><br></p><p>第三阶段:小篆</p><p>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别名又叫秦小篆,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汉字,今日今日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p><p><br></p><p>第四阶段:隶书</p><p>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两汉,隶书将篆书圆的线条改为直笔和方笔,这就意味着象形基本上消失了。隶书的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成为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p><p><br></p><p>第五阶段:楷书</p><p> 楷书形成于魏晋时期,“楷”的意思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从魏晋时期一直沿用至今。</p><p><br></p><p> 听完了汉字的演变,你是否突然对汉字有了了解?</p> <p>2.汉字的由来</p><p>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p><p>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p><p>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p><p>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p><p>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p> <p>3.欣赏书法作品</p><p> 听了这么多的关于汉字的知识,你是否想见一下在古时候的汉字长什么样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古人写的书法作品吧!</p> <p>欣赏了这么多书法作品,是不是对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p><p>最后有个彩蛋😁(基本剧情)</p> <p>彩蛋来了🥰</p><p>字谜大挑战</p><p>你能答对多少个呢?</p><p>1.一减一不是零</p><p>2.双人同过独木桥</p><p>3.千言万语</p><p>4.二十四小时</p><p>5.嘴巴不多却能闹</p><p>6.西瓜里有子</p><p>7.一加二不等于三</p><p>8.十月十日</p><p>9.半导体</p><p>10.十二个月</p> <p>你能猜对几个呢?</p><p>下面公布答案😀</p><p>1.三</p><p>2.从</p><p>3.够</p><p>4.旦或旧</p><p>5.吵</p><p>6.孤</p><p>7.土</p><p>8.萌</p><p>9.付</p><p>10.荫</p> <p>接下来是评分</p><p>按照你刚刚答对的个数</p><p>对号入座吧</p><p>0至2个:字谜小白,你还不太会猜字谜,要向别人学习哦😅</p><p>3至5个:字谜选手,你猜字谜平平无奇,比较普通,是常见的选手😀</p><p>6至8个:字谜高手,你猜字谜的技术,已经比常人要厉害了😉</p><p>9至10个:字谜大神,感觉你就是天生猜字谜的料🥰</p><p>你是哪个段位呢?</p> <p>结束语:</p><p> 听完了这么多关于汉字知识,你现在了解汉字了吗?通过这次对汉字的研究,我们仿佛像是穿越了一般,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p><p> 写一手好字,是对汉字的尊重。了解汉字,是为了懂得中国的文化。汉字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的,因为没有了汉字,就没有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汉字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了解汉字,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p> <p>本次汉字研究分工</p><p>组长:栾怡煊</p><p>搜集资料:韦姿米  栾怡煊 谢俊安</p><p>整理资料:戴跃嘉 刘筱涵 许镇源</p><p>编辑制作:朱峻冬</p> <p>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