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知青

欣欣

<p class="ql-block">知青,老三届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对于六十年代我们这些人亲身的经历,老三届是蹉跎岁月的标志,是难以磨灭的烙印。</p><p class="ql-block">1968年,66一67一68届正读高中,初中风华正茂的青春学子,忽然中止学业,在欢送的锣鼓声中全部上山下乡,奔赴边疆,大家无怨无悔,到广阔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p> <p>在欢送上山下乡知青</p> <p>从小在城市长大十几岁的孩子,除了刚到农村的新鲜感,接下来就是每天艰苦的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在炎炎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忙忙禄禄耕种收割,晒黑了皮肤,练就了红心。常年边疆肆虐的寒风,吹硬了他们的脊梁,塑造了老三届的坚韧,顽强正直的高尚情操。</p> <p>老三届知青,无论身居何处,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競競业业,埋头苦干,公而忘私,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p><p>既使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他们很多人因企业不景气下岗或提前退休,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他们依然坚守着乐观向上,从不抱怨,而是为国分忧,自力更生,自谋创业,用坚强的臂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坚守着艰苦奋斗的人生信念。</p> <p>长期与农村老百姓的密切接触,培养了老三届朴实无华的真挚感情,他们深深懂得人性的伟大善良,他们善解人意,表现出鲜明的大公无私,热情助人高尚品德。面对金钱诱惑的歪风邪气,他们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p><p>多年农村的艰苦生活,使老三届深深体会到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p><p><br></p> <p class="ql-block">老三届知青,与共和国同甘共苦,如今都己步入老年,他们没有大富大贵,大都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他们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用青春汗水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他们无怨无悔。垂幕之年。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努力锻炼身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文艺活动,发挥正能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余生。</p><p class="ql-block">老三届知青,是一代人的历史,他和共和国同时诞生,和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老三届知青,见证和亲历了共和国的苦难艰辛坎坷,奋斗发展,改革腾飞,繁荣富强。老三届当年曾经是共和国的栋梁,为社会主义建设承载了重任,无私奉献了青春,为共和国做出了贡献。老三届知青是古今中外从未有的稀珍人群,大都七十多岁,年近古稀,是既将消失的一代人,老三届知青不应被社会遗忘。</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知青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