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记忆(连载二十《又品儿时的“杀猪菜”》)

邓海才

<p>  有一道菜,会让人想起妈妈的味道;有一道菜,会让人想起故乡的味道。今年清明节,我回故乡扫墓,又一次品尝了家乡这道“杀猪菜”,让我又再次回忆起儿时味道。“杀猪菜”,顾名思义,它与杀猪有关,换句话说,“杀猪菜”就是一道杀猪时才有的菜。事实上,“杀猪菜”不仅与杀猪有关,更是与故乡有分不开、道不明的情结。</p><p> 在我老家江西抚州临川的乡下,“杀猪菜”何时起源已无从考究,但在我的记忆里,“杀猪菜”给我的印象却是个永恒的记忆。儿时的农村,乡民们的生活十分贫苦,除了逢年过节,一年到头,庄户人家一年到头很难吃到几次猪肉。待到嘴里淡出个鸟来了,家中的主人才会花几毛钱去割几两三层肉回来,切成薄薄的片儿煮大半锅萝卜,让全家人解解馋。即便这样,那却是很奢侈的事情了。若想吃到大快五花肥肉,除非是自家杀了猪,如果自家没有杀猪,要想大快五花肥肉,美美地吃上一顿,就跟狐狸想吃天鹅肉一样,只能望眼欲穿,盼而不得了。若自家杀猪了,再怎么吝啬的家长,也会留下一些肉让家里人“享用”“享用”。而大多平常人家在平日里只有等家中杀猪了,久旱逢甘雨,家人才有一次吃得满嘴流油的机会与口福。因此,庄户人家家里杀猪,无论对大人或小孩来说,那是一件十分期盼的事。</p><p> 作为小孩,很久不曾开荤,而自家的猪圈里又不见有猪,有时便心生幼稚的想法,巴望着房前屋后、左邻右舍的邻居们家里杀猪。只有左邻右舍的邻居家里杀猪了,还说不准会送来一碗热腾腾、香喷喷,让人口水直流的“杀猪菜”。</p><p> 现在回想起来,一碗“杀猪菜”为何会让小孩那么期待、那么巴望?这与人们当时的生活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外,更是与“杀猪菜”本身的美味也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杀猪菜”其本身的美味,至今都会使许多人对“杀猪菜”的念念不忘。</p><p> “杀猪菜”是一道肉和菜的混合汤菜。“杀猪菜”用的肉,是来自猪脖子上的“刀口肉”,本地话叫“血口肉”。至于菜,有萝卜、芥菜心、粉丝,海带,蒜头籽……。烹饪时,先将萝卜、芥菜心、粉丝,海带,蒜头籽倒入大锅内,用饭甑蒸饭前煮饭留下的饭汤水(杀猪的人家,多半都会用饭甑蒸饭来招待杀猪的师傅及请来帮忙的人)煮半个小时左右。同时,把分割下来的“刀口肉”切成厚肉片,清洗干净,与盐巴、酱油、米酒、红薯粉掺和,然后将其倒入大锅内与萝卜、芥菜心、粉丝,海带,蒜头籽等一起继续蒸煮20分钟左右。当用筷子能轻松穿透肉时,肉即煮好了。起锅前,再将杀猪时接起的猪血切成块,与凝猪血的水及调味品一起添加到大锅内,搅拌均匀。待猪血变色嫩滑,即可起锅。此时,一大锅香喷喷、热腾腾带着原始清香的“杀猪菜”便烹饪告成,其浓郁的香气也瞬间溢满整个院落。</p><p> “杀猪菜”烹饪告成后,除留一部犒劳杀猪师傅、打下手的邻居或亲戚及自家人外,大部分准备分发给平日里与自家关系好的邻里乡亲,尤其对憨厚淳朴与邻为善的庄户人来说,家里杀猪后最能表达彼此间友好情谊的,那自然就是“杀猪菜”了。给平日与自家关系好的邻里乡亲每家送上一大碗香味四溢的“杀猪菜”,是礼尚往来的表达,也是告诉大家家里杀猪了。</p><p> 得到一碗“杀猪菜”虽不能说是喜出望外,但也是满心的欢喜,可这毕竟是赠送的“礼物”,量额有限,稀罕。于是,家中的主人尽量让给老人们享用,而老人们又会尽量让予小孩享用。就这样,一户人家杀了猪,不仅是一户人家的喜事,而一碗“杀猪菜”更让许多家人,甚至使大半个村子里的人都充满欢喜。</p><p> 现今看来,一碗“杀猪菜”确实算不了什么,可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一碗“杀猪菜”是一种情谊,一份充满温暖的表达。它犹如冬天的一缕暖阳,诠释着浓浓的乡里乡情,温暖着乡村平凡平淡的日子。</p><p> 但是,尽管“杀猪菜”是乡民们舌尖上一道唇齿留香的美味,而让许多人交口称誉。却在我的家乡,“杀猪菜”和狗肉一样,是上不得台面的,只有在寻常百姓农家小院的饭桌上不时见着。就因“杀猪菜”接地气、富特色、暖乡情,可以说,它最能代表、也最能让人想起故乡味道的一道菜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