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p><p> </p><p> 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p><p><br></p> <p> 孙中山<span style="font-size: 15px;">(1866.11.12-1925.3.12)</span>,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p><p><br></p> <p>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广府人。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p><p><br></p> <p>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p><p><br></p> <p> 故居建于20世纪初,为两层欧式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外墙饰以灰色卵石,屋顶铺盖洋红色鸡心瓦。楼下是客厅、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一个中型会客室和一室内大阳台。楼的东面是汽车间。室内的陈设都按照宋庆龄生前的回忆布置,而且绝大部分是原物,布局紧凑又合理。</p><p><br></p> <p> 故居门前草坪</p> <p> 1922年9月4日,孙中山在这草坪上,召集在沪各省国民党同志五十三人,举行改进国民党会议,参加会议者有中国共产党人。</p><p><br></p> <p> 孙中山卧室</p> <p> <b>会客厅</b></p><p> 会客厅当中,陈放着一只三人沙发和一对单人沙发。圆形红木茶几上放着镶银边的紫檀木雪茄烟盒和搪瓷烟灰缸。会客厅墙边放着六把红木椅子,四个墙角放着红木高茶几,茶几上陈列着铜质套盘。此外,会客厅还陈列有孙中山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拍的照片;孙中山和宋庆龄为纪念广州蒙难一周年与“永丰舰”官兵在1923年8月的合影照片等珍贵文物。</p><p><br></p> <p> <b>文物馆</b></p><p> 孙中山文物馆毗邻孙中山故居,是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文物馆共有三层、八个展区,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展品中包括孙中山奔走海内外开展革命活动时使用的旅行箱;孙中山老师康德黎亲笔签名并赠送给孙中山的照片;黄兴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指挥汉阳保卫战时使用的战时总司令之印等。</p><p> 1961年3月上海孙中山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故居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br></p> <p> 左图:封建帝制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劳动人民过着没有民主权利的生活。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生困苦,这是清帝颁发的圣旨。</p><p> 右图:清代官吏使用的惊堂木。</p><p><br></p> <p> 上图: 1885年4月,19岁的孙中山第一次来到上海,立即被这个极具西方色彩的通商口岸城市所吸引,他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黄浦江,此为宋庆龄收藏的孙中山十八岁画像。</p><p> 下图: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稍长取名文。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1879年,孙中山随母亲赴檀香山投靠大哥孙眉。1879年秋至1883年夏,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意奧兰尼学校和奧阿摩书院学习。此为孙中山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p><p><br></p> <p>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大门被英国侵略者用鸦片和大炮轰开。此后西方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p><p><br></p> <p> 1894年,孙中山回乡起草了“上李鸿章书”,后偕陆皓东由粤扺沪,寻找上书门径,这是郑观应写给盛宣怀希望他像李鸿章推荐孙中山的信函。</p><p><br></p> <p> </p> <p> 左上图:1895年10月,孙中山等在广州策划第一次武装起义,未及发难因事泄和叛徒告密而失败。陆皓东被捕遇害,孙中山等起义领导人遭清政府悬赏通缉而被迫流亡海外,孙中山经香港赴日,短发改装后赴檀香山。此为孙中山在美国期间拍摄的断发改装照片。</p><p> 右上图:孙中山上书遭冷遇,决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此为《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p><p><br></p> <p> 左图:二十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上海成为国内舆论中心,许多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都通过上海秘密流传到内地各省,这是邹容撰写的《革命军》。</p><p> 中图:孙中山将蒙难经过写成《伦敦被难记》,并于1899年在英国出版,同年上海一些西文书店开始销售此书,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领袖的声誉开始传扬于世界,这是1912年出版的《伦敦被难记》。</p><p> 右图:1896年10月11日,孙中山在伦敦被清驻英公使馆人员诱捕,后经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时的老师康德黎的全力营救而获释。此为1913年5月康德黎赠送给孙中山的题签照片。</p><p><br></p> <p> 左图:中华民国上海军政分府告示。</p><p> 中图:10月11日,湖北政府成立,众人推黎元洪为都督。这是湖北军政府印刷告示时使用的印模。</p><p><br></p> <p> 上图: 1905年11月26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扫除革命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孙中山领导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与保皇派展开论战,这是《民报》发刊词。</p><p> 下图:中国同盟会会员证</p><p><br></p> <p> 孙中山在海外为筹集革命经费发动武装起义而发行的债券。</p><p><br></p> <p> 左图:1885年5月,孙中山奉父母之命与邻村女子卢慕贞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二女。(孙科、孙娫、孙婉)。由于孙中山领导反清起义遭到通缉,其家人也随之流亡海外,这是1900年孙中山与流亡到檀香山的家人的合影。</p><p> 右图:1887年孙中山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期间广泛阅读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的书籍。孙中山(左二)在香港西医书院求学时常常与同学陈少白(左三)、尤列(左四)、杨鹤龄(左一)一起畅谈革命,抨击时政,被戏称为“四大寇”,这是“四大寇”的合影。</p><p><br></p> <p> 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上午,上海民众万余人汇集沪宁车站欢送孙中山赴南京就任。1月1日夜11时,孙中山在原清两江总督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为刊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消息的《申报》。</p><p><br></p> <p> 上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p><br></p> <p> 民国政府为庆祝和纪念民国的成立发行的开国纪念牌、纪念币和立国纪念章。</p><p><br></p> <p> 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孙中山连续三日在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中华大戏院发表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听众,这是演说后经孙中山修订出版的《社会主义的精义》。</p><p><br></p> <p> 中华民国铁道协会创办的《铁道》杂志创刊号。</p><p><br></p> <p> 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后的孙中山决定倡办实业,他数次从上海出发赴全国各地考察实业,宣传民生主义。1912年9月6日孙中山在张家口车站与欢迎人员的合影。</p><p><br></p> <p> 1913年2月11日,孙中山偕戴季陶,宋耀如、马君武等自上海启程赴日本考察实业及铁路建设,并筹措资金。这是孙中山在日本三菱造船厂考察时留影。</p><p><br></p> <p> 左图:中华革命党为募集革命经费发行的债券。</p><p> 右图:孙中山决心重新建党,集结革命力量,推动反袁斗争。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此为中华革命党本部人员在东京的合影。</p><p><br></p> <p> 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军讨袁。1916年2月8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率部在山东起义,一周之内连克六城,震动北京。这是“中华革命军东北总司令之印”。</p><p><br></p> <p> 上图: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正在日本考察的孙中山获讯后即于25日返沪,当晚召开会议商讨对策。这是《真相画报》登载的关于“宋案”真相的报道。</p><p> 下图:1913年6月29日,孙中山指示来沪“请示机宜”的李烈钧讨袁。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7月18日陈其美奉孙中山命令在上海宣布独立,随即各地相继响应,22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宣言,号召全体国民促令袁氏辞职。</p><p><br></p><p><br></p> <p> 1917年7月6日,孙中山偕朱执信、陈烔明等离沪赴粵。8月27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这是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就任时的留影。</p><p><br></p> <p> 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佩带的指挥刀。</p><p><br></p> <p> 西南军阀极力排挤孙中山和护法军政府。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职务。6月26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入住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上海孙中山故居)。此为孙中山寓所正门外莫利爱路景。</p><p><br></p> <p> 左图:到达莫利爱路寓所后,孙中山开始著书立说,总结经验教训。1919年孙中山撰写的《孙文学说》完稿,初版由上海华强书局发行。该书系统总结了辛亥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阐述了“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这是孙中山赠送给岳母李珪贞(宋庆龄之母)的《孙文学说》。</p><p> 右图:1918年5月28日,孙中山曾致电汪精卫要求“从各方面细查详覆“能否在上海居住,这是孙中山“致陈总司令转蒋介石上海码头有密探”的电报稿。</p><p><br></p> <p> 上图: 俄国10月革命的成功吸引了孙中山的目光。上海《民国日报》最先在中国报道了俄国革命成功的消息。1919年,共产国际在列宁领导下成立。1920年11月,共产国际使者维经斯基在陈独秀介绍下到上海莫利爱路29号同孙中山会谈,这是共产国际使者维经斯基。</p><p> 下图: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5月6日早,邵力子手拿上海《民国日报》,赶到复旦大学,敲起大钟,集合同学,报告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图为复旦大学学生出校门向公众演讲。</p> <p> 左图:由于陈炯明的阻挠,孙中山被迫于1922年4月返回广州,5月赴韶关继续督师北伐。图为孙中山、宋庆龄一行在韶关。 </p><p> 右图:孙中山为了统一全国,决定北伐。1921年6月,他命令粵、赣、滇各军出兵广西,以解除北伐后顾之忧。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由梧州抵达桂林,在桂林设立北阀大本营。图为大本营旧址。</p><p><br></p> <p> 1920年2月7日,孙中山联合唐昭仪等重申护法救国主张。11月,孙中山在粤军攻克广州后从上海赴广州重组军政府。1921年5月5日,孙中山正式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设在广州观音山旧粤督府。当日中国国民党党部同志在莫利爱路29号孙中山寓所举行庆祝活动,此为庆祝活动留影。</p> <p>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即登上永丰舰指挥海军平叛,在白鹅潭坚持斗争近两个月,陈炯明叛变不仅使孙中山的北伐事业再次陷了停顿,还毁掉了孙中山大量的手稿、文件、藏书等。这是蒋介石撰写,孙中山作序的《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p> <p> 蒋介石赠宋庆龄的题签照。</p> <p> 会后,李大钊专程到上海与孙中山会晤,就“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图为李大钊自述手稿,他叙述了同孙中山讨论“振兴国民党以便进而振兴中国”等问题。</p><p><br></p> <p> 1921年11月7日,列宁指示齐契林派人前往广州与孙中山加强联系的便笺。</p> <p> 1922年9月至12月,孙中山在上海三次召集在沪各省国民党负责人,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1922年9月4日,改进国民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召开,胡汉民、廖仲恺等国民党各省在沪同志及共产党人陈独秀等53人参加了会议。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以改组国民党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国民党宣言》。2日,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公布了《中国国民党党纲》、《中国国民党总章》。图为上海《民国日报》刊发的《中国国民党宣言》。</p> <p> 左图:陈炯明叛变使孙中山对革命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922年8月14日,孙中山在上海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表示愿意与苏俄合作。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了特别会议,会议作出了有条件的接受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李大钊出席了会议。这是李大钊给胡适的信,信中谈及孙中山到上海后的态度。</p><p> 右图:1921年孙中山派张秋白为国民党代表前往莫斯科参加远东劳动人民代表大会。这是1921年10月,孙中山任命张秋柏为中国国民党赴俄全权代表的委任状。</p><p><br></p> <p> 孙中山任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这是何香凝赠送给宋庆龄的廖仲恺的照片。</p><p><br></p> <p>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是孙中山与众人在开学典礼上的合影。</p><p><br></p> <p> 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接受中共的建议,离开穆利爱路寓所,前往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将莫利爱路寓所移赠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上海孙中山故居。此为秘书李沛华代宋庆龄致故居管理人员信函。</p><p><br></p> <p> 1926年5月7日,宋庆龄发表《征集孙中山著述启事》,向海内外征集孙中山著作的原稿墨迹,提出“拟于最短期间编印遗集”,将孙中山著作原文真迹“一律影印行世”。</p><p><br></p> <p> 孙中山中山陵大理石坐像</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由法国著名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制作)</span></p> <p>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孙中山应邀北上。广东各界举办了各种活动欢送孙中山。这是广州九十六工团代表赠送给孙中山刻有“定鼎中原”四字的银鼎。</p> <p> 上图: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溘然长逝于北京铁狮胡同行辕,弥留之际仍口呼:“和平、奋斗、救中国”,并留下国事、家事、《致苏联遗书》三份遗嘱。这是孙中山遗容照片。</p><p> 下图:1925年3月13日上海《民国日报》刊发了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上海民众悲怆不已,纷纷前往设于莫利爱路寓所内的灵堂祭奠孙中山。1925年3月14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刊发在上海《民国日报》上的孙中山逝世讣告。</p> <p> 左图:1887年宋耀如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倪珪贞成婚,定居上海,婚后育有三女、三子,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家中排行第二,此为宋庆龄与母亲倪珪贞合影。</p><p> 中图:1902年宋庆龄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所用英文名字为Rosamonde。她学习勤奋,性格娴静而好思考。图为宋庆龄珍藏的中西女塾校舍照片。</p><p> 右图:宋耀如一直追随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孙中山赞誉宋耀如为革命之“隐君子”。父亲宋耀如的爱国热情和民主进步思想深深影响了少年时代的宋庆龄。图为少年时代的宋庆龄。</p><p><br></p> <p> 1861年,宋耀如出生于广东海南岛(文昌县、名教准,字嘉树,号耀如。年轻时到过美国,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1886年,宋耀如赴上海等地传教,1890年代结识孙中山,两人遂成为志同道合,终身不渝的革命挚友。此为宋庆龄保存的父亲宋耀如的照片。</p><p><br></p> <p> 1913年5月,宋庆龄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图为毕业前夕,宋庆龄与弟弟宋子文、妹妹宋美龄在美国合影。</p><p><br></p> <p> 上图:在美国求学的宋庆龄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后,他撰文《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并在《威斯里安》院刊上发表,盛赞辛亥革命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图为宋庆龄曾就读过的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p><p> 下图:宋庆龄(右八)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同学们的合影。</p><p><br></p> <p> 从1914年3月至8月间,宋庆龄跟随宋蔼龄赴孙中山处学习秘书工作。8月,宋氏全家自东京迁往横滨,9月13日,宋蔼龄与孔祥熙在横滨结婚。此为1914年9月20日宋庆龄与父亲宋耀如、母亲倪珪贞、姐姐宋蔼龄、二弟宋子良、三弟宋子安、孔祥熙等在横滨的留影。</p><p><br></p> <p> 宋庆龄因孙中山结识了梅屋庄吉夫妇,并结下了深厚友谊。同样的爱国热情,共同的革命理想和频繁的工作接触,使孙中山渐渐地爱上了宋庆龄,1914年10月,宋庆龄随母亲倪珪贞离开了日本回沪,陷入思念之苦的孙中山向梅屋庄吉夫人表达了自己的真情,此为孙中山珍藏的1914年3月,与梅屋庄吉在日本东京的合影。</p> <p> 1914年9月宋蔼龄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接替姐姐宋蔼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庆龄协助孙中山进行各项革命工作,并且完成的很出色,逐步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上离不开的助手,此为宋氏姐妹1920年的合影。</p><p><br></p> <p> 1915年1月,孙中山同乡好友朱卓文由日抵沪,与宋庆龄取得联系,并获得宋庆龄“极愿效力党事,且急盼党事之成”的承诺。朱卓文以教女儿朱慕菲英文为借口,为宋庆龄安排了办事处。孙中山照办事处地址与宋庆龄直接联系,不断给她寄书,关心她的学习和活动,对她的工作也鼓励甚多,使得宋庆龄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被孙中山所吸引。此为朱卓文的女儿朱慕菲赠送给宋庆龄的照片。</p> <p> 居于东京期间,宋庆龄常跟随父亲宋耀如、姐姐宋蔼龄拜访孙中山。1913年12月24日,宋庆龄同姐姐宋蔼龄一起拜访孙中山。此为孙中山得知宋庆龄在学习中文时于拜访当日赠给她的《汉文大系》一书。</p> <p> 一九一五年九月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在朱卓文的陪同下抵达日本,与孙中山正式协议离婚,孙中山与卢慕贞育有子孙科、女儿孙娫、孙婉。卢慕贞是中国传统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孙中山革命流亡海外的岁月里从未能陪伴过他,图为1912年5月孙中山、卢慕贞与子女孙科、孙娫、孙婉等合影。</p> <p> </p><p> 1915年10月,朱卓文及其女儿朱慕菲受孙中山派遣来到上海。他们与宋庆龄会面,并出示了孙中山请宋庆龄随朱氏父女去东京的电报及孙、卢离婚协议书。宋庆龄给父母留下告别纸条后,随朱卓文父女一起乘船赴日。此为朱卓文及女儿朱慕菲赠送给宋庆龄的照片。</p><p><br></p> <p> 宋庆龄既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也是他革命事业的忠实助手。他们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此为1916年4月24日孙中山、宋庆龄在日本东京日比谷大武照相馆所摄结婚纪念照。</p><p><br></p> <p>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并在日本著名律师和田瑞家中举行了结婚仪式。在仪式上,孙中山宋庆龄签署了婚姻《誓约书》,并委托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厅办理结婚登记。图为孙中山宋庆龄签署的《誓约书》。</p> <p> 1915年8月底,孙中山已租借东京府原宿109号作为新居,新婚后的孙中山、宋庆龄即居于此。孙中山曾在梅屋庄吉夫人德子的陪同下,为新居购买日用品、家具等。此为孙中山、宋庆龄收藏的日式餐具。</p><p><br></p> <p> 1917年7月6日,孙中山与章太炎、朱执信等南下广州进行护法运动。宋庆龄暂留上海等待由美归国的宋美龄和宋子文。此为1917年8月,宋氏全家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491号宋宅所摄“全家福”纪念照。</p> <p> 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就海陆军大元帅职,后设大元帅府于广州河南之士敏土厂,宋庆龄在与家人短暂团聚后,离沪赴粵,积极投入到孙中山领导的反段护法运动之中。此为1918年3月孙中山、宋庆龄与大元帅府职员合影。</p><p><br></p> <p> 莫利爱路29号是一幢欧洲乡村式两层花园小洋房,深灰色的鹅卵石外墙,中西合璧的家居陈设,清幽典雅的花园布局,构建了“一个最安适而不华贵的住宅”。此为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寓所正面景。</p><p><br></p> <p> 1918年6月,宋庆龄电告孙中山可以来沪居住。26日孙中山由日抵沪,寓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这是孙中山宋庆龄第一次入住莫利爱路29号寓所。此为6月28日《时事新报》关于“孙中山抵沪入住莫利爱路寓所”的报道。</p><p><br></p> <p> 孙中山和宋庆龄还相互开玩笑,一起聊天,一起在家看电影,还结伴外出游览。此为1919年4月,孙中山宋庆龄与陈少白、卫侍黄惠龙、马湘等游览西湖的合影。</p> <p> 孙中山宋庆龄(1920年)</p> <p> 1920年12月底粵军克复广州,桂系军阀溃败。11月25日 孙中山偕宋庆龄等离开上海前往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此为孙中山和唐绍仪等在赴粵轮船上合照。</p> <p> 1921年6月,为积极襄助孙中山的讨桂战争,宋庆龄与何香凝在广州发动妇女组织“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募集经费和慰劳品,并赴前线慰问讨桂部队。7月,出征军人慰劳会卖物场开幕,孙中山致贺,并与宋庆龄合影,此为孙中山宋庆龄在卖物场正门前合影。</p><p><br></p> <p> 1920年11月28日,孙中山偕宋庆龄抵达广州。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设总统府于广州观音山南麓,寓所粵秀楼坐落在观音山山腰,两处有天桥相连。图为广州观音山。</p><p><br></p> <p> 民国十一年二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桂林叠綵山。</p> <p> 1922年8月14日,孙中山回到上海莫利爱路寓所。在经历了生死离别后与宋庆龄在上海重新会合。此为孙中山书赠宋庆龄联句“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p><p><br></p> <p> 1922年西湖会议前后,李大钊在上海就国共合作等问题多次与孙中山会晤。宋庆龄曾回忆:孙中山“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认为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因而“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此为友人赠送给宋庆龄1919年出版的《追踪布尔什维克》一书。</p><p><br></p> <p> 1923年6月,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在大元帅府设宴,为苏联顾问鲍罗廷及其夫人洗尘,10月,孙中山委任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指导和帮助国民党改组。此为鲍罗廷夫妇赠送给宋庆龄的题签照。</p><p><br></p> <p> 1924年4月12日,为将“建国大纲”石印出版,孙中山再次手书全文,宋庆龄随即提跋于后。此为孙中山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石印本。</p><p><br></p> <p> 1923年8月11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上与官兵的纪念合照</p> <p> 1924年11月22日,孙中山宋庆龄离开莫利爱路寓所,乘船北上,经日本长崎、神户、转赴天津。此为11月24日孙中山宋庆龄抵达日本神户时合影。</p><p><br></p> <p> 孙中山出院后,移居铁狮子胡同11号行辕养病。在孙中山病重期间,宋庆龄代表孙中山会见各方代表,宣传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为稳定政治局势,宋庆龄还不断澄清一些报纸关于孙中山病况的不实报道。此为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外景。</p><p> </p> <p>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孙中山病危,宋庆龄强忍悲痛,含泪托着孙中山的手腕签署国事、家事、遗嘱及致苏联遗书。病危的孙中山对宋庆龄说,“汝不用悲哀,我之所有即汝所有”,宋庆龄亦向孙中山回答:“我一切都不爱,爱者惟汝而已”,言时哽咽,泪如雨下,此为宋庆龄在北京狮子胡同行辕花园留影。</p><p><br></p> <p> 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病情焦急如焚,日夜守在病榻旁,寸步不离,衣不解带,他们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此为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行辕孙中山病榻旁留影。</p><p><br></p> <p><b> 孙中山遗嘱</b></p><p><b> </b>余因盡瘁国事 ,不治家產,其所遗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為纪念 。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p><p> 孫文 </p><p> 三月十一日</p> <p> 遇见她,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体会到了相思的痛苦以及恋爱的那份喜悦。</p><p> ——1914年孙中山</p><p><br></p> <p> 我的丈夫在各方面都很渊博,每当他的脑子暂时从工作中摆脱出来的时候,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学问,我们更像老师和学生,我对他的感情就像一个忠实的学生。</p><p> ——1915年《宋庆龄致阿莉西》</p><p><br></p> <p> 我的妻子在一所美国大学受过教育,是我最早的一位同事和朋友的女儿。我现在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一种真正的家庭生活,一位伴侣兼助手。</p><p> ——1918年《孙中山致康德黎夫人函》</p> <p> 图片/文字/后期/春风化雨,</p><p> 图片拍摄时间2019年2月。</p><p> 谢谢您的浏览!</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use617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樱花时节</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tnyyqs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陈雲故居</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csvx1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上海最隐最瘾的弄堂——田子坊</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psmidi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张闻天故居</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nkis8j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上海历史博物馆</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mf3umo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苏州观前街</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