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又摔了。</p><p><br></p><p>从北方回到南方,逃离烧烤模式,掉入桑拿熏蒸。受不了,2016年8月28日,乘公交车去游泳。</p><p><br></p><p>下午五点半,快到站了,要换乘另一路。提前起身,从末排里座,扶着椅背往后车门挪。脚前是两级台阶,左手伸握立杆的刹那,突然180度转身,连甩带摔,飞坐在后车门前。倒地前,最近的乘客在惯力下猛地俯身,想拉我一把,就差一点。</p><p><br></p><p>右大腿近膝关节处钻心地痛,上气不接下气。一车人惊呼,司机停车过来。喘气的当口,问:你干嘛急刹车?有人代答:前面有车,不刹就撞上了。司机问我能否站起,动了动上下内曲90度平摊的右腿,隐隐有恐怖的异声,摇头。司机拨打了120,等候下辆同路车疏散乘客。</p><p><br></p><p>我拿出手机,忍痛打了几个电话。一,本市中心医院中医骨科曾主任。近几年腰腿手臂频频出事,屡摔成良友。他让去急诊外科拍片,结果告之。二,儿子同学母亲小珍,带钱去医院等候。三,亲家公。九月一号无法带孙子去美国,告诉儿子儿媳,商量孩子返美读书事宜。</p><p><br></p><p>等候下辆车时,我一再向乘客致歉,耽误你们大家了。后面一个童声:我要摔倒了,就勇敢地自己站起来。我没扭头,咬牙坚持。</p> <p>120总算来了。开始想扶着我下车,那腿已不是我的。最后不知用担架还是被单弄下去,头遭躺在救护车里。稍有颠簸,痛感加剧。望窗外,掠过高楼绿树,不辨东西。</p><p><br></p><p>到了本市三甲医院,随后小珍赶来。等候就诊拍片的功夫,交警来了,说算不上交通事故,意外而已,提示可以消费者权益提起诉讼。</p><p><br></p><p>给西安的妹妹去电,嘱其勿告八十多岁的二老。中医内科的老朋友姚医生闻讯来电,拍片务必要照髋关节。</p><p><br></p><p>进了X光室。上拍、下拍、正拍、侧拍,伤腿要尽量配合需要的角度,这才是难以忍受的剧痛关口。完了,一个男助手夸奖,真不错,没叫唤。苦笑,我要这表扬干啥?</p><p><br></p><p>拍片结果马上由急诊医生转告,曾主任说:不幸中的万幸,股骨头下端骨折。若上端就麻烦了,两年左右股骨头极易坏死,不如直接换膝关节。现在需要手术,用钢板固定断骨。马上住院。</p><p><br></p><p>从门诊大楼推到住院部,一行五六人伴随。司机,公交公司安全员,还有赶到家里取了洗漱用品的亲家和同院邻居。望星空还好,进入室内,仰面只觉一块块地板移动,自己在天花板上飘浮。不是疼得脑子进水,而是突兀得缓不过神来。身在何处,干嘛?</p><p><br></p><p>创伤外科骨科三区,登记住院。要求直系亲属签字,无。目前本地有一个,五岁,只会英文,可否?虽是玩笑,医护人员听闻,面戚语沉。潜台词——真惨!</p><p><br></p><p>值班的小张医生先打石膏——缠绕纱布,20分钟后凝固成型。推进病房,28床。咦?这天是28日。</p> <p>进门吓一大跳,一个大老爷们倚床抽烟,护士斥责开窗。一室四床,我在最里靠窗,拉开蓝色屏风,围成一统。</p><p><br></p><p>男女同室,别扭!后与曾主任提及,说贵院太奇葩。彼告之,没见缝插针弄到其他科室,就不错了。没料到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得如此不堪。</p><p><br></p><p>在急诊室,一个妇女便不停纠缠,请护工吗?现在不得不请了。众人与一个湖南口音的中年男子接洽,随后叫来。白白净净,眉目端正,小梁。临时工也公司化经营了。</p><p><br></p><p>众亲友这才离开,去吃晚饭,已九点左右。亲家又买了零七碎八生活用品送来,我只要了一碗粥。</p><p><br></p><p>诸多的生平第一回开始了。躺着尿,不习惯。次日玩大的,更不堪言,用了开赛露。好在适应性很强,一回生,两回熟。伤腿垫着枕头,右脚畸形地外翻,护士长来了塞在床格架直立,才像是我的下肢。</p><p><br></p><p>次日抽血、心电图等,一应术前准备,错过了医生查房。第三天查房,见到创伤外科的巫主任,曾主任一再提及的西医骨科专家。个头高挑,英俊潇洒,年富力强的岁数。</p> <p>31号,儿子从美国赶回,晚间到深圳。期待着,快一年没见了。9月1日上午,儿子突然出现,俯身拥抱。绷不住了,不哭不叫谈笑风生顿时化作凄苦心酸,我那么孱弱无助,儿子那么高大健壮。掉了几滴泪,心头宽几分。</p><p><br></p><p>等着消了肿做手术的一周内,辗转病榻,读书写作看微信,完成了一篇思路萦绕的书评。临床家属问:你都这样了还忙?一本正经:交不起医药费,写文章赚钱。立刻引起共鸣:是啊,我们也交不起。事实上,全由公交公司赔付。视频交给交警,二话不说。</p><p><br></p><p>病房有空调,还不错。糟糕的是噪音和睡眠环境。头一晚电视开到夜里11点多,揿铃让护士交涉,以后10点打住。白日里也要命,几个乡下妇女探视抽烟的爷们,扯着嗓子,不似慰问看望,像是吵架讨债。有天从正午持续到三点,叫了护士两回,越吵越欢。后来医生朋友叹息,现在的医护人员都是受气媳妇。</p><p><br></p><p>忍无可忍,声嘶力竭发出愤怒的吼声:不要吵了!这里是医院,是病房!我们是病人,要安静,要休息!滔滔声浪戛然而止。那位主儿用客家话回应,你一天打那么多电话,也吵到我了。没料到我能听懂,身子动弹不得,脑子还没废掉,马上对阵:第一,我打电话声音不大;第二,我没在休息时间打扰别人。</p><p><br></p><p>说说打电话。亲朋好友知道我即将赴美,不吱一声没了下文,人家会不会想到马航?又不想在朋友圈张扬,选择性地告诉了几位。再者,妹妹认为这么严重的事不该瞒着老人,随后,母亲及家人的焦灼、牵挂、问候、叮嘱,不时响在耳边。</p><p><br></p><p>该出声时就出声。总算清静了几日。</p> <p>淤血,脚都黑了</p> <p>一日三餐,早晚小梁从医院食堂打来。中餐,亲朋好友煲汤炖鸡送来。远的,澳洲同学寄来最好的钙镁片和防止卧床便秘的润肠药。近的,学院工会闻讯来人问候。惊动众人,愧疚不已,在医院、公交公司和交警队四处奔波的小珍开玩笑:祸国殃民呀!</p><p><br></p><p>司机来了两回,鞠躬道歉,刹车太重。我问,那地段人多路窄,怎开那么快?他说时速不快。安全员解释:只要急刹车,惯性都不得了。司机说我不该提前起身,我害怕呀,脚没沾稳地面车就开动,扑在地下的不止我一人经历过。早晚,都有风险。</p><p><br></p><p>某个夜深时分,忽忆起,这是第二次住进此院。第一次,近33年前,生儿子,那会儿还是本院家属身份。相隔三十多年的轮回,不必深想细究,似水流年中几多无厘头的偶然性,仿佛这一跤。</p><p><br></p><p>手术前日,一个年轻的麻醉师通知:半麻,需蜷身侧卧三、四小时。马上声明:椎间盘有问题,使不得。此前母亲(退休医生)也曾建议半麻,否则脑细胞受损且有风险,日后易老年痴呆。</p><p><br></p><p>说心里话,真真切切听到割皮切肉、拉筋钉骨的动静,无疑是余生最为惊悚的听觉记忆。对于长期失眠恶梦连连的鄙人而言,雪上加霜。如此精神刺激,宁可一眠不醒。</p><p><br></p><p>九月五号一早,众人赶来,举行什么隆重仪式似的。直到中午,饥肠辘辘,都去充饥。人刚走,要进手术室了,儿子推着我去,门口道别:等着我的好消息吧!护士说,这就对了。</p><p><br></p><p>醒来已是下午四点左右。众人护送,回到病房。儿子旋即告别,赶去深圳,次日返美,带着孙子。</p> <p>我打量右腿,纱布石膏卸去,代之以尺把长的一溜白纱。还好,主要在大腿,还能穿我钟爱的款曲依依的旗袍,膝处多少露点儿。兀自伤叹,不觉昏昏入睡,麻劲儿没过去。晚十点,被小梁叫醒。术后六小时进了点汤水,倒头又睡。</p><p><br></p><p>次日晨起查房,小张医生说手术全程由巫主任操刀至缝合。担心以后出国安检,体内钢板怕有暴恐嫌疑,医生们笑说,给你开个证明,去月球都没事。过两天又被推去拍片,结果出来,拍转他人包括内行,皆曰完美。感激不尽!</p><p><br></p><p>人清醒了,挂着麻醉剂,伤口竟无痛感。只是验血后,血色素仅7,小张医生建议输血。愁肠百结,担心丙肝乃至艾滋病等隐患。征询几位医生,包括美国的兄长和本院的曾主任,都说所伤位置和手术规模应该输血,目前血源管理规范,风险极小。想想也是,坐个飞机不也没影了?</p><p><br></p><p>磨磨唧唧,直到晚上才开始,主要动因是小张医生下班前的警告:万一休克,夜班人少,可能抢救不过来。那就是说,没准儿今晚就挂了。咬咬牙,眼前要紧,活在当下吧!</p><p><br></p><p>不敢直视暗红的血浆,有点器官移植的感觉。谁的血呀,融进我的生命?疼,术后左手腕保留了一个静脉注射针孔。输血时拔掉麻醉剂,奇怪,刀口不疼膝盖疼。血浆粘稠,慢了不流。快点,手腕又疼。强忍着熬到那血袋瘪了,好歹抗过今晚就行,让小梁叫护士来拔掉。谁知这湖南妹子犟上了:血好贵的,不要浪费,忍一忍吧。全部滴完不说,还要捻净袋子,还要接上盐水瓶,把输液管的粉红色全冲进我的血管里。好似这钱是她出的!</p><p><br></p><p>时间不早了。又好气,又感动。只此一桩,决定请其到家再护理一个月。第三日再查,升到8.3了。连着两日,吃了亲家公送的红枣枸杞鸡汤。第四天,已达9。兄长提示,最好输到10以上。小张医生说,这里不是美国,不允。估计血源紧张。</p> <p>术后X光片</p> <p>这一跤,摔出了心理阴影。护士注射抽血完毕,赶紧让小梁扶起床栏,生怕来个地震,晃悠下去。</p><p><br></p><p>12日出院回家。旧楼,彼时未装电梯,伤腿碰不得弯不了,请了人高马大的小区保安队长,硬是把冰棍似的我,一级一级,举上五楼。后来复查,都由其背着上下。</p><p><br></p><p>夜里尽量往墙边蹭,另一边搬张椅子拦着,踏实点儿。过两日,俩亲友送补品,进到卧室。一打量,哪儿哪儿都不对劲。睡觉头上压根横梁(主卧洗手间通风管),妆镜正对着床。马上让我挪窝,她俩搬床移台,折腾一番,放心走啦。</p><p><br></p><p>当晚,我躺在除了床头三面没遮没拦的床上,虽宽一米五,犹如身处悬崖峭壁。右边一个妆凳,左边抱枕摆列,团团围住,惴惴合眼。此后,夜夜如是,恨不得定制一个大号婴儿围栏床。恍悟,所谓“精神损失”不光是忍痛捱苦,还有这些幽冥深渺不可理喻的心理创伤。</p><p><br></p><p>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出行。三年前摔了左臂,粉碎性骨折,湖边骑车游山玩水被人从后撞的,往后一见单车手臂隐痛。而今是在以为最安全的公交车上,因司机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行驶所致。今后看见公交车怕要双腿发软?</p><p><br></p><p>还有,19号拆了线,一直不敢直视那道长长的想象中丑陋不堪凶相毕露的刀痕!不知何时才能平和面对。</p> <p>每日架着双拐,小梁在后保驾护航,以防再摔——此为大忌,医嘱再三。起床下地,吃喝拉撒。晒晒太阳,吸收钙质。泡洗曾主任开的中药,活血散瘀,帮助骨骼生长恢复。</p><p><br></p><p>此外,还要忍着膝盖疼痛,每天进行康复锻炼。时而仰天长啸,老天爷啊,我招谁惹谁了?!出院时小张医生叮嘱:手术一半,康复一半,流泪也要坚持,不然就落下残疾了。</p><p><br></p><p>还好,有个精神支柱在心里浮现。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一战上了前线,一个炸弹下来,身上取出二百多块弹片(大概小到米粒也算),一辈子打猎打渔拳击,啥也没耽搁。虽说人家是著名的“硬汉子”,而我只是个弱女子,学着点吧。</p><p><br></p><p>无论如何想不通的是,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偏偏就在此地,四年之内摔了三跤。何故?有人劝道,信点什么吧!佛陀,基督?没想好。</p><p><br></p><p>打算请擅长书法的姑父写几个字,挂在一直空荡荡的客厅,“否极泰来”。补充一句,这一年是本命年。</p><p><br></p><p>苍天在上,一生不作恶,为何厄运连连,灾难重重?问天,问地,问己,问谁?</p><p><br></p><p>唯有坚强面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