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 <h3> 育人,一代师表;教书,一面旗帜 ! ——柳斌<br> 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的扉页上,关于于漪老师的介绍很简短: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 “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著有《于漪全集》8卷21册。<br> 63个字,另加8个标点——远远比我在某些场合的介绍简短得多!但每一句、每一字,都令我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每一行都可以演绎成一部波澜壮阔的教育之歌!<br>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于漪于我而言,就是我心中的“泰山北斗”!因为种种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对于漪老师的了解总是支离破碎,而这个寒假,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原因,蜗居在家,便有了大把的时间,聆听她的声音,感悟她的教育思想,回忆那些悄然逝去的岁月,惊奇地发现:原本以为被拉伸的“索然无味”的2020寒假,居然变得趣味横生了!<br></h3> <h3> 学生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 于漪老师说,作为老师,心中得有一个梦想,这样,前行的脚步才不会停滞。<br> 尽管做了21年的老师,但是,做一名教师,并不是我最初的人生理想,因为,我的人生理想其实很简单:走进大学校园!至于走出校园以后,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哪怕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医生,做一名清洁工,我都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遗憾!<br> 但1994年8月,中考成绩全市第二的我,却因为种种原因进入了张掖师范——那座曾经的“张掖教育事业的摇篮”。<br> 于是,大学校园,变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br> 在上师范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失落,郁闷,却又无能为力,于是,便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直到有一天,班主任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彻底拯救了我:你虽然进不了大学的校园,但你可以使无数怀揣相同梦想的孩子,代替你走进大学的校园!<br> 从此,让我的学生走进大学的校园,就成为了我此生最大的梦想!<br> 1998年毕业,初为人师的我怀揣着这一神圣的梦想,一辆咔咔作响的自行车,一卷简单轻便的行李,走进了梦想的第一站:龙渠中学。当年的龙渠中学,破旧的教室,潮湿的宿舍,不但有着“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的破败,也有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恬静。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淳朴善良的学生,有热情团结的同事,有宽容真诚的领导,这一切……让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份神圣的工作,让我真正领略到了这份工作的伟大。是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试问,有什么能比让一双双眼睛由迷茫到清澈更让人欣喜?有什么能比让一颗颗心灵由软弱走向坚强更令人满足?教师,教育,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我的梦想!<br> 2003年,是我人生与事业的大转折,因为我近乎在梦中调入了我心中教育的圣地——北街小学!百年名校,百年风采,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百年的底蕴沉淀,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份荣耀,一步一步走向学生的梦想,一步一步实现我的梦想!<br> 21年来,数批弟子已步入大学的殿堂,我的梦想早已实现,而我依然初心不改,行走在一条重复但充满未知的道路上。我相信:学生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我的幸福会一步步放大,并最终演变为无数个家庭的幸福,因此,我忙碌但幸福着。<br></h3> <h3> 为师者,请不要吝啬你的爱 那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高老师,我是李益强,你好吗?您不会忘记我吧!本周周六我结婚,请您一定来参加。同学们也会来,我们非常想您!”<br> ——李益强?不错,是他的声音!甚至我的眼前还浮现出了他的调皮的、稚气的、坏坏的笑,其实,又何止是他一个人的声音和笑容呢?四十多个和曾经的我一样风华年少的各样的声音和面孔,曾经多少次出现在我的眼前,出现在我的梦中,当然还包括那些半途辍学的声音和面孔。<br> 李益强,就是许多辍学同学中的一个。<br> 我是在他们那四十多个孩子升入初中的时候,从小学调入担任他们的班主任的,那是我从教的第三年,当时我刚满二十岁。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按照当时校长的大会小会的说法,我们5名小学教师人到中学的同时,也把小学教师的懒散带到了当地的最高学府,而且还迅速传播和蔓延,最大证据就是本学期全校期中考试成绩普遍下滑,虽然在我们打了几个漂亮的翻身仗后这样的话再也听不到了,但那段战战兢兢、夹尾巴做人的回忆却始终挥之不去;其次,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集体办公室的墙向内塌了半边,虽然损失的仅仅是几张办公桌、几本作业本,但站在断壁残垣前,那种劫后余生的切肤之痛却是从脚底一直传递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的,于是,搬迁、集资、盖楼,就成了当时最为敏感的校园字眼;而且,当时的乡领导爱看“戏”,逢年过节,大小纪念日,与学校百米之遥的乡政府对面的广场上人山人海,矮小的戏台被灰头土脸的农民和同样灰头土脸的师生围得水泄不通,但灰头土脸的农民脸上憨厚的笑和同样灰头土脸的师生脸上无奈的笑相映成趣,倒也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br> 有什么办法呢?做为唯一一个懒散却提拔为中学班主任的小学教师的我,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为了完成班级的集资任务,为了完成班级的节目任务,我敢不感恩戴德、殚精竭虑么?庆幸的是,我人虽然懒散,却还不笨:一天一夜,我终于憋出来了一部名为《老子捐》的小情景剧。剧情大意是:学校教室倒塌,老师受学校委托,动员学生说服家长捐钱捐物重建校园,中学生小明用计谋使收羊皮的文盲家长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教育的重要,从而慷慨解囊,捐资建校的故事。<br> 剧本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首先切中实事,其次结构紧凑,让人一目了然,再次么,对自己的语言功底还是有信心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剧中举足轻重的羊皮家长谁来饰演?按我的理解,他不但要有一般饰演者的大方,还要有收羊皮人的扮相,甚至生意人的精明和身为文盲的精明背后的不幸!终于,在一番细致的筛选比较后,我想到了我认为的不二人选—李益强!<br> 提到李益强,我当时多的是无奈!不写作业,不交作业,我的语文课还能安静地听一听,甚至还能颠三倒四地发表一些见解;数学课么,因为是男老师带,再加上相对聪明的脑袋,也还凑合着过去;至于英语,纯粹狗屁不通,堂堂在课堂上睡觉,甚至打口哨,引得教室内哄堂大笑,把刚从师专毕业的年轻的女老师折磨得时而暴跳如雷,时而哭哭啼啼,而此时的他却往往带着一副局外人的表情,笑嘻嘻地欣赏着一幕幕闹剧,结果使教室内笑的更笑,跳的当然跳的更高。虽然身为班主任的我曾因此和他不知发生过多少次“青春的碰撞”,但都无济于事。如果说他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劳动。种花锄草,打扫卫生,哪怕清理厕所,他也是带着一贯的笑容一马当先,当仁不让。所以只要是班级劳动,我们班肯定又快又好,这是全校公认的事实,而其中自然不能埋没了他的功劳。也许正是这种荣辱不惊的笑容打动了我吧,我决定让他生平第一次演角色,上舞台。<br> 事实上,他确实演得棒极了,以至于别人以为我真的找了一个小“回子”客串,而这个节目也成了班级和学校的“保留节目”。好的东西总是百看不厌的,就在初二那一年的开学前一天的正月十五,我们又为全乡父老第二次表演了这个节目,他的表演依然很投入,甚至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因而更加成功!在结束以后,他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最终没有说。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报到的时候,他们同村的一个同学却告诉我:他不想上学了,叫我不要去找他!当时我并没有当做一回事。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开校拿不上学费,孩子不好意思报到,再说昨天和前几天我们都在一起排练和演出,怎么可能说不来就不来呢?我想他明天一定回来的。<br> 可第二天,第三天他都没有来,而我也渐渐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于是在开校的第四天我提前上完了课,就靠对当地地方的了解独自去找他家。一路走走问问,终于找到了他家——一户在当地略显贫寒的人家。没想到的是,他的母亲居然在门口等着我,让我很是意外。在攀谈中,我逐渐了解了许多我急于知道和我也许永远也可能不知道的事情:他上学因为小学基础没有打好,学习很吃力,语文和数学还勉强跟得上,可英语怎么也学不进去,甚至学过古人“锥刺股”,可除了针口发炎打针吃药外,什么作用也不起。他上学期听说我可能会选调进城,本学期本来打算辍学,可开校一看,我还是他们的班主任,这才又坚持上了一学期,可越往后学,他越听不懂,他就越痛苦,这学期下了决心不上学了。他相信我一定会来找他,所以这几天晚上在家里哭,白天一直在路口等,今天远远看见我来了,给母亲说了一声,怕我劝他,现在一个人不知又躲到哪里去了。听到这里,我一阵心酸,提出了自己疑惑的问题:“前几天不是还在演节目么?”他的母亲回答说:“他说高老师对他这么好,他不演了,那不是害了老师,害了班级么!”<br> 我最终没有等到他,只是在出村后回头望时,似乎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一棵树后伸头探脑,一闪即逝。<br> “高老师对他这么好!”一路上,我不停地回味这句话。其实,我何曾给过他好,我给过的是冷眼,是讽刺,甚至是当众的挖苦;我何曾给过他好,我给他的好,不过是领着他们打篮球,让他和几个家近的男生在我值班时陪我值班,打扑克,让他演一个别人无法演、不愿演的角色……<br> 于漪老师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我想说:为师者,请不要吝啬你的爱,不要以为学生不懂爱,不要以为学生不懂得珍惜爱,点滴深情,相信他们会铭记在心,相信爱会复制爱,爱会种植爱!<br></h3> <h3> 课堂,最灵动的舞台 于漪老师非常重视“备课”这一环节,她觉得“备课是一辈子的功夫”,但毕竟只是一个“预设”,在活生生的课堂中,会因势利导,这才是灵动的课堂。<br> 记得那是几年前六年级的一堂古诗课,学习内容是温庭筠的古诗《过分水岭》。<br> 关于语文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说以熟烂于心了,再加上昨晚精心制作的课件,走进教室的我,满心期待着又一个师生皆大欢喜的40分钟。<br> 课堂开始的进程一如我设计的那样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先释题然后了解作者,可当课件出示到“温庭筠”三个字时,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br> “本首诗的作者是——齐读——”<br> “温——庭——”<br> 我就知道这些小子不认识这个字,刚准备告诉他们这个字读作“jun”,可转念一想:不能便宜这些小子,不能让他们不劳而获,于是我当机立断:“迅速查字典,了解这个字的读音!”<br>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个小手便举了起来。<br> “老师,这个字读作‘jun’, 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在中国四川省。”<br> “ 对!对!”附和声此起彼伏。<br> “ 对,这个字就读做——”<br> 我总结的话音还未结束,一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还伴着一张焦急的小脸,这让我有点纳闷,还有点愤怒——居然又是那个爱乱告状的面孔!不知又有何人会被他无中生有地“弹劾”,就连一些同学都向她投去了疑惑而又愤怒的眼神。但一双手固执地高高举在那里,置之不理,显然是不可能的。<br> “你——”指头一指,生冷的语气,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br> 但这对她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了:“老师,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叫‘yun’。”<br> 这让我大吃一惊——怎么还会有一个读音呢,“温庭jun”不是被我心里和嘴里叫了几十年了吗?<br> “它的意思是竹皮。”说着,她还扬起了手里的字典。<br> 不错,字典的解释明明白白:形声。从竹,均声。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br> 一霎时,我面红耳赤——为我的自以为是,为我的孤陋寡闻,为我的“小人之心”!<br> 但难题总得解决呀,要不,先踢个皮球再伺机引导?<br> “那大家想一想,是人究竟叫什么呢?”<br> 孩子们一筹莫展,我也一时一筹莫展,但总不能一直一筹莫展呀——我感觉一阵莫名的恐慌向我袭来!<br> 可谓是真正的急中生智,我又提示了一句:“我们该如何确定多音字的读音呢?”<br> “根据具体词语的含义。”这是平时早已训练过的了,但就这一句让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br> “那么,根据字义的不同,你认为诗人会叫什么名字呢?注意:请结合你名字的来历。”<br>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阵七嘴八舌之后,一只聪明的小手犹犹豫豫而后坚决地举了起来。<br> “老师,我觉得应该读“yun”,因为”yun”和竹子有关,而竹子是岁寒三友之一,有虚心、坚强的象征,庭筠意思是长在庭院的竹子,寓意应该比表示地名的‘jun’更好吧!”<br> 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而真挚的掌声,当然,也包括我的。<br> 下面的环节,自然又回到了我设计轨道上来了,但我却感觉有一种新的东西充盈在整个课堂上!<br> 下课铃声即将响起,我提出了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同学们,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br> “老师,这节课我理解了古诗!”一个男生这样说。<br> “老师,这节课我背诵了古诗。”一个女生这样说。<br> “老师,我发现XX举手不光是再捣乱!”那个聪明的同学 , 一句话逗得全班哈哈大笑,甚至包括那个满脸通红的小女孩。<br> ——其实,满脸通红的又岂止是她呢?这何尝不是我的收获之一呢?普通的一节课,需要我去好好地总结一下。<br></h3> <h3> 走近于漪,去感受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这个,我觉得无非是理解和感悟罢了,我觉得现在的我,花点时间和功夫就可以做得差不多;但真正走进于漪,走进她的教育世界,我还需要用一生去实践!就让她的教育思想,泛起我心底的涟漪,并以此为中心,泛起更大的涟漪,触动孩子们真善美的心灵!</h3> <h3><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