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人民公园。这是历史悠久的一处园林。4月11日。上午匆匆走过,拍摄记录这里的满园春色。做成美篇分享给大家。

g葫芦娃

<p>今天上午乘公交车到了位于河西区广东路一侧的人民公园。漂亮的大门古香古色的装饰。上方“人民公园”四个字是毛主席给题的字,也是他给全国公园的唯一题字。所以说这是天津公园发展历史上的荣耀。</p> <p>刚过9点,排队等候的人不多。出示健康码,扫津门战疫码,然后进入。走过几个公园,它这里是用测温仪器测试,过去的人如果发烧,仪器会报警,所以又先进一步。</p> <p>推着老人来的不少。</p> <p>石头上刻着毛主席的题字。人民公园的前身是“荣园”,是天津历史上有名的盐商李春城家的私家花园。建于1863年,解放后李家的后人把荣园捐献给了国家。后经修缮于1951年7月1日正式开放,更名为人民公园。李春城原在老城里居住多年,多行善事,原东南角居士林清修院也是他们的家祠献出来的。逢灾年李家在东南角草场庵开设粥场为难民布施。所以被人们称为李善人。我的好友李庚翔是李氏家族的后人,曾经和我讲到不少李家的历史轶事。</p> <p>进门就看到园林工人在工作着。</p> <p>这是一位专业摄影师拍摄的鸟瞰图。这几张照片都是在网上沾来。</p> <p>这张老照片何时拍摄不得而知。</p> <p>这张照片应当是用荣园宝塔背景拍的照片做的明信片,图中都是外国军人,时间估计是八国联军入侵之后的上个世纪初。</p> <p>这里有这么个随处可以休闲聊天的地方是周边百姓的幸福之事。</p> <p>说起请毛主席题字之事,还有这样一段故事。1954年时任这个公园管理所副所长的是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他委托中央文史馆的馆长章士钊先生(毛主席英文老师章含之的养父)致函毛主席,请求为公园题字。同年9月19日毛主席复函并附亲笔书写的“人民公园”四个大字。不久就隽刻在公园大门匾额上了。毛主席复函题字和章老的函后来都收藏在中国园林博物馆。</p> <p>公园总面积14.21公顷,其中水面有3.3公顷。2001年再次对公园整体景观进行了修缮改造,更突出江南风光特点。</p> <p>围着湖边走边看边拍。这些亭台楼阁的设计为公园增加了可拍的素材。</p> <p>唯一金黄色顶子的是在湖中心的亭子。</p> <p>建筑物都是灰顶灰瓦红柱子,北方古建筑的特点。</p> <p>这个延伸到湖中的曲桥也很有特色。</p> <p>岸边高的树是垂柳,低的是碧桃,现在开得正好。</p> <p>后面远处可见高楼大厦,那是白楼商务区。</p> <p>女孩在招呼走在湖那边的爸爸。</p> <p>这座宝塔的造型好看,但不是能上人的塔。现在围着,不能靠前。好多历史照片都是以这个宝塔为背景。</p> <p>像是凌霄花刚刚长出嫩叶。</p> <p>公园来的人不是很多。限量1500人,还远未达到。</p> <p>那边的建筑不能进去。</p> <p>园内为了连接和布局,修建了多座小桥,人们喜欢流水人家的景色就在眼前。</p> <p>往四面望去,都有不错的画面。</p> <p>一家遛遛公园,三口终于汇合在一起了。</p> <p>离开湖面到那边看看。</p> <p>月亮门也是江南建筑设计的特色。</p> <p>这里的墙上有公园的介绍。</p> <p>老人们在这里歇息。</p> <p>高低错落的植物,还有假山石的景色搭配。</p> <p>河道为公园的布局起了分割的作用。</p> <p>有几位女士在亭子里跳舞。</p> <p>河西区一个社区的办公地和活动中心也在公园里呢</p> <p>到处都是可拍的景色。</p> <p>负责保洁的工人穿着绿色的工作服。</p> <p>园丁们在浇水。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付出,就没有人们享受的干净美好的公园景色。</p> <p>人们自觉的不去踩踏绿地。</p> <p>白色海棠花</p> <p>海棠开得正旺,这里有几棵白色花的海棠,这可不多见。</p> <p>清扫地面用的是机械车。前面的儿童乐园没有开放。</p> <p>这几棵海棠树长的很高大。</p> <p>风吹过,海棠花瓣落一地。</p> <p>假山用太湖石堆砌。</p> <p>后面的海棠树花瓣飘下来。两位戴口罩的老人在聊天。</p> <p>这个藏经阁是保留下来的建筑,属于荣园文物保护的项目。</p> <p>写着藏经阁,没有开放,不知里面有没有真经?</p> <p>设计的甬路在绿草地上画出的线条进入画面很美。</p> <p>带着孩子游玩儿,是父母爱心的表现。</p> <p>这里离大门比较近了,来的人明显见多。</p> <p>树影</p> <p>晨练打拳</p> <p>来的人都是在附近住的吧?像我这样坐了10站公交车又走了600多米才到的人肯定没有几个。</p> <p>地上飘的柳絮吹到一起,像是雪花或是棉花糖?</p> <p>为什么说再到人民公园呢?是因为至少得有20多年没有来过了。40年前的1980年春节初二,结婚的那天,那时时兴旅游结婚,我们就在市内转了一圈儿,包括到这里看了梅花展。后来在人大机关工作期间八十年代末,到河西区人大开会曾来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进来过,尽管有时开车路过。这次疫情期提供了一个走遍天津公园的机会,再次走进人民公园,享受一次晨练拍片一举两得的过程。进来看看,感觉真的不错。天津的发展变化也充分体现在公园的建设上,我们到这里舒心的游玩儿,也是在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O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