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梁家根)的美篇

书生(梁家根)

<h3>高桥记忆(高桥中学篇)<br> 梁家根<br>      1987年,是我人生的一个拐点。“转学证明”的处分,让我有机会跟教育局领导提出调动的事,局里的领导也同意了。<br>      父母搬到了街上,房子就在高桥中学后面,小孩也要上幼儿园了。我联系调入高桥中学,基本定了。所以,堂叔梁承龙动员我到马坝中学,我犹豫了。<br>        当时的马坝中学在全县还是有影响力的,除了有高中优势,初中的教学质量也是全县一流的。时任初中化学的刘同庚老师是我们师范同学。由于他考上江苏省教育学院的脱产进修,马中缺化学教师。李加农校长也刚从维桥中学调任马坝中学校长,刘同庚向李校长推荐了三个人——柏建基、杜章玉和我,不论谁来都可以胜任马中的化学教学。局里考虑我申请调动,决定调我到马中,而我犹豫没有同意。也就出现了一个多星期后,何建文老师到教育局办事,看到李顺成局长的记事牌上,还写着“梁家根—马中”?后来李校长带在维桥中学的搭档杜章玉主任(我同学也是表叔)去了马中。<br>      我如愿以偿,调入高桥中学。<br>      高桥中学当时不缺物理化学教师,学校安排我带初一两个班数学和一个班班主任,我虽然也是数学教育专科毕业,可过去一直教物理、化学,教数学还是新手。而过去教的都是初二、初三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对刚从小学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心理不够了解。也是第一次真正感觉到工作压力。<br>     两年后,学校缺物理教师。安排我带了一个班初三物理和两个班初二物理。从此,开始了我的高桥中学长达8年的物理教学生涯。当年令人羡慕的化学教育和数学教育双专科,一个没有用上。不过,那时候教师专业不平衡,很多象我这样专业不对口。李平老师化学专科毕业却教了两年英语。我永兴的学生陈丙飞,地理本科毕业,全县教师队伍里的本科毕业生是屈指可数的,可到高桥中学教了初二物理。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后来到马坝高中教地理,现在是昆山市高级中学的地理特级教师。<br>     校长<br>    在高桥中学的十年,我经历了三任校长。<br>    董永华校长,也是我能进入高桥中学,必须感谢的人。爱人郭艳明老师是教物理的,郭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上给了我不少帮助。<br>       臧殿祥校长,为人直率,年轻有为,很有志向,是我的“南师”学弟。<br>      陈玉洪校长,老家三河农场。淮安师范普师班毕业,和我是同届。在高桥中学任校长时间比较长。印象最深的是工作之余,带领我们到临近的乡镇打篮球。<br>    三任校长在教学上都有一套,所以高桥中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br>  (历任高桥中学校长,第一任是滕学礼校长,第二任是乔丰桂校长,第三任是陆玉泉校长。我到高桥中学董永华校长是第四任。我1997年离开高桥中学到高桥中学停办,还有两任校长,尉玉乾校长和欧长波校长,他们都是和我同一年从永兴学校调入高桥中学的。)<br>      教师<br>     高桥中学是我的母校,我的初高中都是在高桥中学读的。我在高桥中学读书时,教师大多数是客籍的。本乡的只有秦家琪、戴厚铭、朱石泉、姚业昌、潘福来、张建祥、吴祖谊、韩成兵几位老师。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教育更加重视。随着各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院校也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两淮师范,淮阴师专,包括后来淮阴教育学院,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所以我到高桥中学工作后,同事中的客籍教师只有张国垣夫妇了,其它的都是来自本乡或临近乡镇的教师。而后到高桥中学最多的是我们永兴学校过来的教师。永兴学校88年停招,一批比较优秀教师进入了高桥中学。<br>(记得当年客籍教师有张幼兰和陈怡老师,毕志强和倪燕茹老师,周敦元、王家骥、徐永春、李前昌、程芸、黄亚英、辛小慧、陈光国、颜莎莎、何昌林、余长生等老师)<br>     教学日渐成熟<br>  到高桥中学后,特别是物理教学,虽然是轻车熟路,但是,过去在永兴学校,物理化学都是我一个人教,没有竞争,当然压力比较小。现在就不同了,同课老师有比较 ,不需领导说,自己也会感到压力。先到高桥中学教物理的刘国新老师对我帮助不少。<br>    有压力才有动力。当时的教学资源比较贫乏,我就把过去几年的初三物理中考试卷找来,不齐就找同事借,甚至到外校找。自己做,做完分析,对历届中考题中物理知识点的考察方式,重点知识点的题型进行研究。这样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既能提高成绩,又能减轻负担,使课堂气氛和谐,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br>   搭班的班主任<br>   在高桥中学的几年,遇到了比较好的班主任搭档。柏玉基是第一个与我搭班的快班班主任,他独特的管理思路,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使那一届考得非常出色。跟我搭班的班主任还有李进、张信江、陈福军、赵玉中、赵波、欧长生、吉明宝、胡风丽、李静霞。他们都很敬业,在学生管理上都有一套,不用我们任课教师操什么心。 <br> 差玄师生<br>  秦家前小我两岁,小时候我们就熟悉,他和我们庄上的李会祥是老表,罗厚礼是同学。会祥和厚礼是我最要好的玩伴。我到黄泥学校当民办教师,他转到高桥中学去了,不转走就成了我的学生,所以我们是差玄师生。后来吴如刚也加入其中。因此每到酒桌,开始喝酒时是师生,几杯一喝就不认账了。也就有了调侃的话题,喝酒的理由。平添几分快乐气氛。<br> 三大一小<br>  起绰号,叫诨名,不仅是学生时代的事。我们年轻教师之间,也会发生。我们之中就有郎大、梁大、秦大和小头绰号。我们在一起戏称为三大一小,是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篮球叫开的。郎大是郎有信老师,他得名应该是个子大,篮球打的好。我这个梁大,大概是因为天天早上到学校后操场练功,也或是讲过自己认为不是吹牛的大话。直到现在我们老同事相聚,还戏称我为“大师”,倍感亲切!<br>   三赵一刘<br> 三赵是赵长松、赵波、赵玉中,一刘是刘国新,几位老师酒量不容置疑。喝酒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同事家的大番小事,学生家长的谢师,来了三朋四友邀请同事相陪,校际之间交流,斗酒就是常有的事。因此,喝酒也就有了名头。还有臧不倒尉不醉颇负酒名。酒桌上碰到他们,很多能喝酒的客人也会低调一些。我的酒量有限,常受他们庇护,很是羡慕他们!<br>   球友<br>  当时,没有互联网,打篮球就是我们年轻教师一种丰富的业余生活了,每当下午最后一节课后,年轻教师大多到篮球场,或参战或观战。学生们常到球场观战,喝彩,会让我们打的更加起劲。<br>  中学和小学教师之间常进行对抗。中学经常出场的体育老师赵波和欧长生,赵波老师技术全面,组织后卫纵观全场,欧长生老师速度惊人,边锋打到后卫。我和家乾是除了体育老师以外的绝对主力,我们两个打边锋配合默契,转战东西。有时候陈玉洪校长也参与其中,他身材高,是绝对的中锋。郎有信和何建文老师前几年也经常参加,张信江、赵玉中、赵伟春、王加明、张彩明、陈福军、凌玉等也都是我的球友,小学那边还有阚绪忠、李有新和骆仁彬。<br> 老外<br>  老外,是我们对英语组和老师的称呼。英语组有林光宏、李国平、汪玉良、陈家善、王恩全几位老师。由于英语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才重视的,师资奇缺,全县乡镇中学没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开始工资比较低,还要照应家里的责任田,非常辛苦。后来通过努力,参加学习和考试都顺利地转为公办教师。等到90届学生赵伟春95年从淮阴教育学院英语系毕业分到高桥中学,英语有了科班出身的老外。林光宏老师是老外中的唯一女教师,她为人爽直,风风火火,有女汉子的气质,不似林黛玉,她称我为梁兄,我也就称她为林妹妹。也因为工作踏实,严于律己,积极进取,成绩突出,1995年和我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br> 大海<br>        我和大海亲如兄弟,几十年如一日。大海是何建文老师的绰号!这个绰号是我们在永兴学校工作时,冯殿金校长看了电影《武林志》起的,就这样叫了开来,一直到今天,现在叫起来还是那么顺口。<br>      何老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淮安师范数学专业班毕业,专业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是高桥中学数学教学的中坚。他为人厚道,态度谦和。1981年我们一起到永兴学校,88年到高桥中学我们又在一起,后来加上张信江、秦家乾,我们工作和业余生活中可以算得上“四人帮”。<br>      据点<br>   我家在中学后面,我和爱人都在高桥中学,学校宿舍紧张,分不出宿舍给我们,就为我们开了个后门。过了后门,几步地就到家,跟住在校园里一样,我们也乐得如此!爱人是中学职工,烧得一手好菜。周末,除了“四人帮”成员经常把我这里当成据点,陈福军、张彩明几个年轻教师也经常过来凑凑热闹。有什么由头就到这里弄两杯。一次我在县里举办的《第一泉杯》征文大赛中获个奖,得了好几瓶第一泉系列酒,一帮哥们闻讯赶来“祝贺”,一顿把它喝个精光。<br>   书画兴趣小组<br>  刚到高桥中学不久,正值全国书法热。学校提出建立书画兴趣小组。我很喜欢书法,就主动承担下来。通过举办全校校师生书画展,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他们特长。当时参加的有陈亮、朱勇、陈月宝、陈兰超、梁燕、黄兵等一批书画爱好者。朱勇的书法和陈月宝的绘画在淮阴市中学生书画比赛中获奖。朱勇现在做花卉,有书法工作室。陈月宝考入无锡轻工业学校,现在扬州发展。陈亮现在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洪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和他们在一起,总会提起那一段难忘的经历。<br> 担保<br>  随着改革开放,很多个体行业产业的兴起,银行贷款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民间借贷也就很快兴起。当时政策比较宽松,对教育部门的民间借贷也没有要求。所以,教师中有人提议打小会,这样会比存在银行利息高些。当时我们收入也不高,能增加些收入,大家自然比较赞成。于是,大家推荐郎有信主任和田夕坤老师牵头开始聚小会,一人每月聚一百块钱。外面的人要拿小会,需要有入会的人担保。我有位初中同学找到我,他想买个小客车跑盱眙到马坝,手头有点钱,但是不够,想拿5000块钱小会。我想,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跑小客车的行情还不错,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我在教室监考,他拿着借条在窗外,递给我,我大笔一挥,签上了名,连钱的面也没见着(后来经常调侃自己,名字一字千金)。不到一年,听郎主任说看不到他跑小客车了,人也很难见着了。后来才听说他买了个二手车,三天两头修车,结果别人赚了,他却赔了。我聚小会的几千块钱一分也没有拿到,对月工资只有一两百多块钱的我们来说,还是够心疼的。不过,还是想开了,还是因为自己想得点利,又磨不开同学情面,而同学也不是主观不想还的,没有什么好抱怨的。<br>  在此 ,我要感谢一位,我高桥中学的高姓学生。当年她也请我担保,也在学校小会里拿了5000块钱,买车跑客。后来,出了事故,把车卖了,将钱还上了,没有让我操一点心。让我体会了学生的诚信。我想有了诚信,她一定会发展的很好!<br> 随着教育部门管理力度加大,时间不长,小会结束。由于出现烂账,结果想增加些收入的老师们,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br>  收获<br>  高桥中学收获最大的是赢得了学生们的认可和赞赏,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们。收获了友情,我感谢高桥中学的领导同事们,让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高桥中学有受人尊敬的姚业昌老师,周玉彬、叶德俊主任,张鹤柱、李业玉主任。有大海、家乾、国新、信江、殿祥、长波、玉乾、福军、夕坤、如刚、林妹妹等一帮好友。还有朱长志、张怀新、李兆发、张龙、梁运彬、李先勤、陈贵宾、刘云、付文胜、陈长金、李长健一帮好同事。<br> 高桥中学的十年也是我教学研究成长的十年。1989年在《江苏教育》上发表了《他使我明白了人生价值》的文章。93、94年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世界》上发表了两篇《变大还是变小》《偏大还是偏小》两篇物理教学论文。在《淮阴教育报》上连载《初中物理课堂举隅》教学论文。在《淮阴教育报》中学生版发表多篇物理教学论文。多篇通讯报道和数篇散文在盱眙人民广播电台播出。<br> 值得一提的是,97届中考,我们三(1)班的胡勇同学物理满分。物理中考,满分很难!全县得满分的同学寥寥无几,这让我感到自豪!<br>      <br><br>     <br><br><br></h3> <h3>  在高桥中学的十年,教过的学生很多,欣慰的是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br>  他们中有李征在上海《文汇报》当编辑的,有象赵伟春、何永珠、闫如军、李飞等一大批在中小学平凡的教育岗位工作的,有吴麟、姜丽、姜丽丽从医的。有赵剑等公务员的。有赵红林等在当地办企业的,有潘训刚、张文东等在外地发展的。有读到博士、硕士的何远清、胡勇等,更多的是初中毕业就在外打工和在家奋斗的,每个人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和努力。他们都是棒棒的!<br>  我现在经常和在南京打拼的曹建明、宋毅、王海兵、吴麟、严亚东、顾德国、董杰忠等一批学生们相聚。我深切地感受到,当一名人民教师,是我最正确、最幸福的选择。<br>  1997年,我调入马坝中学任教高中化学,第二年女儿在高桥中学参加中考,成绩全乡第一,进入全县前100名,可以被盱眙中学免费录取。在此也感谢高桥中学的同仁,特别是班主任凌玉老师!<br>  <br>  (时间久远,很多有学生缺少联系,不能列举,请同学们谅解,如果能联系我更好!)<br><br>  作者:梁家根 江苏省盱眙中学化学高级教师。1960年7月出生于高桥公社塘坝大队塘坝小队(今马坝镇塘坝村塘坝组)。<br>1977~1978在高桥黄泥学校任教初中物理化学。1981~1987在高桥永兴学校任教初中物理<br>化学。1987~1997在高桥中学任教初中数学,后任教初中物理。1997~2002在马坝高中任教高中化学。2002~2005在盱眙中学进修学校办学点任教高中化学。2005~2010在江苏省盱眙中学任教高中化学。2010~2013年借调到盱眙县教育局任化学教研员,其间两次参加淮安市教育局举行的,对全市四星级高中高三教学工作视导。2013年回到盱眙中学。(在高桥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曾任永兴学校教导主任,高桥中学政教主任,教师进修学校教导主任,教育局化学教研员。<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