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心得

智弘

<p>从“三位一体”教学法中发现书法之美</p><p> 2020年第一件喜事就是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2020年春季班,能够亲耳聆听方建勋老师的教导、亲身实践方师“实践+审美+书史”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实乃幸运之至!</p><p> 这学期是篆书学习,从开课至今的三个多月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庐山草堂记》《铙歌册》《三坟记》《峄山碑》,还将学习《金文名品》《石鼓文》《袁安碑》《秦诏版》等篆书名帖。短短的几个月涉猎如此多的法帖,而且绝大多数学员是书法小白,尤其是赶上疫情还不能面授,想来能写好可能都是天方夜谭,想必一般的书法老师都不会也不敢这样做的。</p><p> 但方师“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却让我大呼过瘾,我在逐渐熟练技法、不断临习的基础上,还迷恋着对书法、对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思考和体会。我通读了方师《书法九讲》《字美在何处》书论,厘清了不少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每周三翘首期待方师《书法审美与实践》课程更新,每一讲都使我获益匪浅、甘之如饴;两三周听李东老师给我们讲授新的篇目、布置新的作业,像一道道大餐让人总有享受不尽的感觉。几个月下来,在李东老师的指导、示范、带领下,班级的各位书友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从微信群的活跃程度和大家高涨的热情也可看出其成效。就我而言,不但没有无所适从,反倒激发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但养成了每天书写的习惯,还经常读书体悟;不单单只临摹练字,还学着集字创作……学会了静心,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感悟。有这样点体会与大家共勉。</p><p> 一是“大处着眼”指导我大胆下笔、大胆书写。方师说:“写字要有气象,要有整体思维和全局观念。”从前我可能会纠结于一个单字甚至一个笔画,有时候越看越不像,越写越没兴致。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写字其实就像写文章一样,不能纠结于一个词语或遣词造句而裹足不前,要在正确书写方法的基础上写出大感觉,要敢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回过头再攻克一个个难关、细抠一点点细节,这样使我书写效率大为提升,自信心也更足了。</p><p> 二是“以临为创”激发我创作和临帖相融无间。方师说:“临帖即创作。”以前我总是把临习和创作分开,总想着自己多练练、再练练,等练好了再开始创作。但到什么程度算是“好”呢?自己也不清楚。但想创作了却不知从何下手,对章法、题款更茫然不知所措,徒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空自慨叹临帖之路漫漫没有尽头,有时都让人绝望。听了方师的课,我把每一篇临帖当作一幅作品,一并练习章法、题款。后来来了兴致,还买了一些作品纸,书写起来就更像模像样了。同时还用了方师讲到的“顺牵”创作法书写作品,参加集团公司“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上巳节时,还用所学《峄山碑》的笔意节录了《兰亭序》……原来最头疼的创作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p><p> 三是“书,肇于自然”提高了我书法审美的眼力和格局。方师讲:“书法美感的产生,是通过行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提按轻重、顺逆顿挫等的变化,产生一种与音乐、舞蹈相似的节奏感。”方师通过他的书论和讲座,带我们从书法的风格、情感(情绪)、意境、格调、境界等方面认识书法的美,从不同角度去领悟书法的美。我知道了“整饬的美感”只在于形式上的“齐”,是一种“小齐”,是一种人工秩序;而“不齐之齐”则是一种“大齐”,与“大齐”对应的则是天地的自然秩序。我明白了临帖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这种阴阳变化之理、“极神奇极中庸”之理!能够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力,对于学习书法是多么宝贵的体验啊,这种收获是其他课程所学不到的!</p><p> 四是“学思并进”让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师讲:“书法的学习,无修不能悟,无悟不能进。”他为我们讲解汉字的起源、五体的形成、书风的嬗变;讲“取法乎上”,要外现于技法、内蕴于心意;讲书能化人;讲字外之功……要我们学会多看、多悟、多思量、多变通……是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为什么学书?难道仅仅是为了写字而写字吗?我自问学书的初心和目的,从学书动机、技法、书学理念和理想一一捋下来,我明白了学书是要通古,不仅仅只为字要有古意,更是为了通达古人、体悟先贤的精神与气质;明白了什么是技法、技法的形成和应用;明白了书法艺术之于传统文化的贡献和意义;渐渐的,我似乎爱上了书学理论,爱上了“之乎者也”,明白了为什么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了…….</p><p>(2020春季2班 王志红)</p> <p>李东老师授课</p> <p>第一次写《庐山草堂记》</p> <p>通临《庐山草堂记》~1</p> <p>通临《庐山草堂记》~2</p> <p>通临《庐山草堂记》~3</p> <p>通临《庐山草堂记》~4</p> <p>通临《庐山草堂记》~5</p> <p>通临《庐山草堂记》~6</p> <p>临创转换~毛泽东主席诗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p> <p>《铙歌册》~1</p> <p>《铙歌册》~2</p> <p>《铙歌册》~3</p> <p>《铙歌册》~4</p> <p>《铙歌册》~5</p> <p>《铙歌册》~6</p> <p>《铙歌册》~7</p> <p>《铙歌册》~8</p> <p>《铙歌册》~9</p> <p>《铙歌册》~10</p> <p>《铙歌册》~11</p> <p>《铙歌册》~12</p> <p>临创转换~</p><p>寿乐无极</p> <p>节临《三坟记》</p> <p>节临《三坟记》</p> <p>节临《三坟记》</p> <p>临创转换~</p><p>“同舟共济 众志成城”</p> <p>节临《峄山碑》</p> <p>节临《峄山碑》</p> <p>节临《峄山碑》</p> <p>临创转换~</p><p>节录《兰亭序》</p>

歌册

方师

书法

草堂

记通临

庐山

山碑

临帖

创作

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