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线上教研活动之“单元备课”指导篇㉝:三年级语文组——想象世界 如风飞翔

惠风和畅

<p>  春已至, 芳菲来 ,教研学习意正浓。为进一步促进线上教学质量提升,三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在教务处陶校长统筹安排下继续邂逅云端,教研学习,学而思,思而行,意正浓。</p> <p>  云端听课学习,认真做好笔记。</p><p><br></p><p> 学后用心反思,群内交流心得。</p><p><br></p><p> 精心打造课堂,逐步提升能力。</p> 感受想象的神奇 <p>  课前预习,孩子们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p><p> 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手指印”,想像说故事。</p> 创造想象的世界 <p>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孩子们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滚来滚去的小土豆》、《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文具盒的梦想》、《一块橡皮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狐狸》、《音乐会》、《躲在草丛里的星星》……</p> 学与思 <p>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带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本单元还安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四个版块。学习本单元课文,通过朗读,走进作者丰富的想象世界,感受文章中构造的神奇画面,在课文的学习和例文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p><p> 祝禧老师从 “儿童、教材与想象”、“语言、教学与审美”、“想象、策略与写作”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讲授,让我受益颇深。</p><p> 法国的卢梭说过:自然所希望的,是儿童变为成人以前,先成为儿童。细思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性力量和创造性力量。这种力量,是我们所要用心呵护的。那么,根据本单元的课程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来引导孩子,想象从自己的身体变化开始;想象以日常生活为根基;想象的语言充满形象感。比如,可以追问想象。星星不是在天上吗?怎么落到草丛里了?还可以进行不一样思维。如,“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奇妙的想象将语文变成数学,将数学变成语文,将一物变成了与之相反的另一物。再比如,自问自答,自言自语的想象。多篇文中出现的反复追问,重复句式,暗藏妙机,脑洞大开,自然、宇宙、大树、铅笔、尾巴,无论是大是小,都进了美好的想象世界中。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讲述、通过移情来体验。</p><p> 审美是一种全身心的精神活动,包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那么,在教学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是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二是要拓展空间,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拓展空间,可以从自己想象,让自己变形;从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开;借助夸张、拟人的手法想象;从文中故事的语言形式展开想象。课堂上引导学生想象,先说,后写。</p><p>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本单元的习作写起来就容易了。首先,确定故事角色,让它像人一样去活动。通过拟人,让“它”成为故事角色,通过自己观察,知道角色特点,便于想象。其次,设置故事场景,让它情境化。故事诞生在活生生的日子里,模糊的场景便于加工和塑造。再次,确定故事中心,让故事有智慧。然后,依据结构创编故事。最后,在语言形式上,可以学习例文。习作例文的语言是拿来运用的,故事的结构是可以模仿和迁移的。</p><p> 我们引导孩子想象,我们也要做一个有想象力、有趣的老师,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读懂儿童的想象,和儿童一起关注生命与生活的共感,关注儿童感知力的培养,让现实变得充满活力。</p><p>&nbsp; ——惠亚丽老师</p> <p>  我们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一起学习了千课万人祝禧老师的《统编三下第五单元备课指导》。本单元是以“儿童、想象、教材、语言、审美、习作”为关键词的想象单元,特别注重儿童想象力的挖掘和审美水平的提升。祝禧老师对想象的理解是让儿童在想象的世界里像风一样飞起来,还提到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儿童的想象是非常可贵的,需要老师细心用心地挖掘和呵护。祝禧老师的授课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将儿童、想象、教学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p><p> 授课的第一部分为“儿童教材与想象”。其中,祝禧老师认为,想象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生存性能力和创造性力量,是“本能的缪斯”。祝禧老师也阐述了教材中的想象,其中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为孩子描绘了比现实世界更有诗意更为宏大的想象世界。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有一只猫》则充满了审美的张力和想象的奇妙,让孩子徜徉在想象的奇妙世界里,触摸更多惊奇的力量。</p><p> 祝禧老师第二部分重点讲述了语言、教材与审美之间的联系。首先,祝禧老师从《宇宙的另一边》作者陈诗哥出发,讲述了儿童的想象是从自己的身体变化开始的,儿童具有敏锐的直觉、向善的天性和追问的渴望。而这种想象可以以日常生活为根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感到的观察到的进行改造,去抵达理想的生活。想象的语言充满形式感,孩子通过追问和不一样的思维方向去挖掘更深处的想象力。接着,祝禧老师谈到了教学与审美,通过教学来提升孩子们的审美想象。祝禧老师具体说到了两种方法,一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让孩子去写自由作文,将自己代入任何的角色中去完成最本真的的感受。二是拓展空间,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孩子们可以从自己想开去,让自己变形;从已有的生活体验想开去;借助夸张拟人的手法想开去;从故事的语言形式中想开去。</p><p> 祝禧老师最后一个讲述的主题是“想象策略与习作”。结合前面两个部分的经验在第三个部分中进行实际的操作,达到让孩子写好想象作文的目的。如何写好想象作文?第一是确定故事角色要像人一样去活动,其中要注意观察了解角色的特点。第二是设置故事场景,让他们情境化。本单元习作给的习作题目中,比如《草丛里的星星》等都有模糊化的场景,孩子们要做的就是将模糊化的场景加工、塑造、延伸和拓展。第三是确定故事的中心,让故事更有智慧,这个部分需要老师来帮助孩子们在已知和未知之中架设桥梁,让故事更蕴含哲理。第四是确定故事结构,发展构思力,要求学生区分和判断角色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明确故事叙述人的态度以及故事中人物的态度。第五是学习例文语言,从例文中有所体悟。第六是用单元整体方案的思路去教学,本单元可以分为“我会想、我会说和我会写”,刚好配合课文单元内容。</p><p> 最后,正如祝禧老师提到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孩子如何张开想象力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而不是直接给孩子安上想象的翅膀。孩子们本就拥有敏锐的直觉,细腻的感知,老师要做的就是去理解、读懂孩子们充满形式感的想象语言,帮助他们找到想象的入口。“保持本心、呵护本心”对每一个老师而言,既是一个很大挑战,也是一种珍贵的尝试。</p><p> ——刘朵朵老师</p> <p>  我有幸聆听了祝禧老师的第五单元备课指导,使我对想象力课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p><p> 教材在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习作例文和一篇习作。通过学习学生习得想象力作文的表达方法和想象方式。祝老师的课程分为三部分,一是儿童、教材与想象,二是语言、教学与审美,三是想象、策略与习作。</p><p> 在儿童、教材与想象部分。祝老师借儿童中心的代表人物卢梭和让•罗尔•约克沃尔德的著作《本能的缪斯》来论述儿童与想象。儿童可以穿越现实的世界,来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有诗意,更为宏大的想象的世界,在想象的世界里,儿童的力量可以变得非常强大,本单元充满审美的张力,想象奇妙,从不同角度助长着儿童自然天性的萌发,浸润和美化着儿童自然勃勃的生命力。</p><p> 语言、教学与审美方面,语言与审美分为三个部分,一想象从自己的身体变化开始,二以日常生活为根基,通过对想象进行改造,去抵达理想的生活。三通过不停的追问、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自问自答、自言自语的方法,使语言充满形象感。教学与审美方面,首先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感受力,其次拓展空间,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让自然之物也有喜怒哀乐。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拓展。从自己想开去,让自己变形、从已有的生活体验想开去、借助夸张拟人的手法想开去、从故事的语言形式中想开去。</p><p> 想象、策略与写作方面。一是确定故事角色,像人一样去活动。通过拟人的方法并多进行观察。二是设置故事场景,让它情境化。想象诞生于生活,并加以延伸。三是确定故事中心,让故事有智慧。四是依照结构编故事发展构思力。五是学习例文语言,顺着想想,反正想想。最后用单元整体方案的思路去教。</p><p> 在想象力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好玩的人、有趣的人、浪漫的人,首先要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读懂儿童的想象,引导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翱翔。其次,和儿童一起关注对生命与生活的共感,也要善于变,让现实充满活力,带着儿童一起穿越,关注感知力的培养,培养儿童敏锐的直觉细腻的感知,凭借发现找到想象的通道入口。</p><p> ——陈冰老师</p> <p>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线上教研学习活动开启了特殊时期教学研究的又一篇章。我们在携手前行的途中,一起收获成长的喜悦,共同感悟“教与研”的快乐。</p>

想象

儿童

老师

故事

祝禧

单元

习作

审美

例文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