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抗日英雄白乙化的故居位于辽阳市宏伟区东环路附近的石场峪村。现在石场峪村已经整体搬迁,村内房舍均已拆除,但白乙化烈士的故居完好保留,并且得到了修缮。2017年被辽阳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确定为辽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配合《暗战1931》电影的拍摄,2019年,在白乙化故居隔壁建成了影视拍摄基地,实景展现了三十年代东北重镇风貌。相信此基地未来必将成为题材影视剧最佳取景场所,并将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p><p>2020年4月9日,借地利之便,携夫人到此一游。</p> <p>白乙化(1911年6月11日—1941年2月4日),字野鹤,满族,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经校方同意,保留学籍回家乡抗日。1932年5月在家乡组建“平东洋抗日义勇军”,任司令。由于他好穿白衣,指挥作战灵活机动,人称“小白龙”。 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被誉为运动中的“虎将”。 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年底,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 1941年2月4日,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团长白乙化的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石场峪村当年的《峪兴俱乐部》,位于白乙化故居及影视基地的对面,早已经被弃用,面临拆除境地,但我更希望把它保留下来,给被拆迁的石场峪村留下个永久纪念和地标。立此存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血沃幽燕小白龙”——白乙化</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12-18 来源: 新华网</p><p> 新华社沈阳12月18日电(记者黄璐、王莹)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石厂峪村一条南北向的主干路旁,白乙化烈士故居近年来人流不断。低矮的院墙里,一棵据说与烈士同龄的枣树今已亭亭如盖,见证着英雄的宏伟一生。</p><p> 白乙化,字野鹤,满族,1911年6月11日出生,今辽宁辽阳人。1928年,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步科。1929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预科。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大量进步书刊,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白乙化向校方提出抗战申请。“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他返回辽阳,组织抗日义勇军,率部转战辽西、热北、锦西,连战连捷,得绰号“小白龙”。</p><p> 1935年12月9日,白乙化参与组织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他奋勇当先,积极组织同学集会、游行。1936年2月,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的学生抗日大会上,他发表演讲,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收复东北,会后遭逮捕。在监狱里,他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难友同反动派斗争。1936年夏出狱后,他奉党的指示赴绥西东北垦区工作,历任中共绥西特委委员、中共垦区工委书记、垦区特委书记。</p><p> 全国抗战爆发后,白乙化组织成立抗日民族先锋队,任总队长。1939年,抗日民族先锋队与冀东抗日联军整编为华北抗日联军,白乙化任副司令员。在这期间,他指挥了沿河战斗,击溃日军大岛大队。后所部改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平北军分区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改编后他即率部参加了粉碎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10路围攻的战役,屡创日军,并在东胡林阻击战中击落敌机1架。</p><p> 1940年4月,为完成“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战略任务,白乙化率十团到密云潮白河以西地区,经大小100余次战斗,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敌后抗日根据地。组建多支地方抗日武装,协助地方建立党组织,领导丰滦密抗日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武装斗争。</p><p> 1940年9月至11月,白乙化及时返回内线,寻机打击撤退之敌,一举歼灭日军哲田中队,取得了这次反“扫荡”的胜利。他指挥十团粉碎了日伪军对丰滦密的大“扫荡”,并在反“扫荡”中率部开辟新区,使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由初创时的4个区一下发展到8个区。</p><p> 白乙化智勇双全,加上十团屡战屡胜,根据地迅速发展,丰滦密人民十分信赖和拥戴他。1941年2月4日,伪满道田讨伐队170余人沿白河向根据地进犯,白乙化率部在密云县马营西山与敌人激战,毙、俘敌117人,保卫了根据地。但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白乙化被日军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0岁。</p><p> 白乙化牺牲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表了《告全军同志书》,赞扬他是“优秀的指挥员、民族英雄、无产阶级的先锋”。萧克将军称赞白乙化“血沃幽燕,名垂千古”。白乙化烈士的侄子白成亮自2002年开始致力于烈士遗物和事迹的发掘工作,2009年,辽阳市宏伟区对白乙化烈士故居进行了重新修缮,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的革命业绩将永远垂范后人。</p> <p>以下是8月23日,天气晴好时再次观光的部分拍照,与前次相比,多了一众游人,增添了不少喧闹,且不乏外地慕名而来的摄影及拍戏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