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再到《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材历经了几次更名,课程的定位也更加明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学科,那么面对疫情,如何上好生活这堂道德与法治课,成了道法组这次云教研的主题。</p> <p> 提前布置教研任务,老师们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提高了我们的教研质量。任务一布置,老师们齐齐呼应。</p> 关注情绪 心理疏导 <p> 因为疫情,开学推迟,连外出都变得艰难。这个特殊时期,老师们非常关注学生情绪变化。</p><p> 付灵琳老师指导学生有效疏解情绪,孩子利用各种新媒体,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了自己的生活。</p> <p> 疫情期间宅家学习,容易引发亲子冲突,朱龙云老师特意设计了制作感恩卡的活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p> <p> 古效力老师除了传递给孩子们正面的信息,还要引导家长朋友们理智面对,给他们提供一些疏导自己引导孩子的好方法:家庭教育、二胎家庭、文化传统等 。</p> 关注生活 劳动教育 <p>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防疫期间孩子们心理疏导的好方法之一,同时也渗透了劳动教育。考虑到这一点,不少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别看孩子小,做起事来可有模有样。</p> <p> </p> 学科渗透 紧密结合 <p> 《道德与法治》并不是一门孤立存在的学科,它存在于每一节课中,渗透于每一门学科中。道法组里不少兼职老师,就很好地融合了《道德与法治》和自己所教学科。</p><p> </p><p> </p> <p> 查平平老师结合语文课上制作阅读卡的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卡片,写上“预防新冠的方法”,或为中国及世界加油。</p> <p> 李泉老师结合书上的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心愿,表达了对病毒的看法,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感谢。</p> <p> 古效力老师鼓励学生动手写倡议书,通过书写倡议书,孩子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p> 同心战疫 播种绿色 <p> 绿色是新生,绿色是希望。3.12是植树节,虽不能外出,但是王校长和刘艳艳老师组织了线上播种绿色的活动,听到孩子们说出的一词一语,看到孩子们写下的一字一句,我们感受了春天的到来。</p> 家国情怀 培养责任 <p> 疫情期间,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的“逆行者”,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普通人,只不过爱国的情怀、肩上的责任让他们变得不一样。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武汉是大家都远离的城市,这些“逆行者”们却都奔赴了武汉。</p><p> 学生通过家长讲述,新闻播报,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李泉老师发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感谢,为中国加油!</p> <p> 4月4日正值清明节,我们除了向逝去的先人表达哀思,也为在疫情中牺牲的人们志哀。</p> 思政团队在行动 <p> 面对疫情,我们不似医护人员工作在一线,却也在后方维持着稳定,带领孩子们认识疫情,做好防护,配合学校“停课不停学”,思政团队一直在行动。</p><p> 老师们制作了很多视频,或展示本班学生在家学习的现状,或表现孩子对于抗疫的决心,或朗诵钟南山爷爷写给小朋友们的信。抗疫的这条路上,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行动着。</p> <p> 特殊时期,特别的教研,却也收获满满。</p><p> 相信冬已去,春将至,让我们和春天一起相约在美丽的校园。</p> <p style="text-align: right;">镜湖新城实验学校道法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4月11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