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江东去水悠悠

山水

<h3>兰江东去水悠悠<br>——怀念祖父守廉(全荣)先生<br><br>王启发<br><br>今年是祖父守廉(全荣)先生诞辰14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至1954年7月,祖父和他的好友王烈先生曾是出席兰溪县第一届第二次至第九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开明士绅代表。</h3> <h3>祖父去世那年,我刚小学毕业。岁月无痕,我出生那年,祖父正是古稀之年,而今年我也70岁了。记得当年在清理遗物时,我发现祖父房间里有一本《清史稿》,那肯定是从北京回乡的王烈(少南)先生给他的,因为他们是同龄好友。后来父亲给我们一册祖父留下的自订手写本《随意录》。<br>就是在这个本子里,我们读到了他抄录的《永乐丙申年洪水记》,才知道这是本乡先贤邵玘所写。邵玘是女埠附近焦石村人,官至都御史。从此,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时至1983年,胞弟启源已经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金华日报社当记者。他也熟知邵玘写的《洪水记》,有感于那年兰溪洪水,兰江两岸已经筑起百里长堤,抵抗洪灾发挥很大作用,写了一篇《“镜子”面前的思考——读&lt;永乐丙申年洪水记&gt;》(该文后收入他的新闻作品集),发表于1983年9月23日《金华日报》第3版。后来,此文引起兰溪的老领导胡汝明同志的注意,即与启源联系,希望能看到这篇《洪水记》的全文,于是胞弟便为之提供了祖父抄录的文稿复印件。祖父这篇竖式繁体字的文稿抄得一丝不苟,字迹端庄,规划有度,一看便知是旧式文人手迹。其实,祖父并非旧式文人,只是一个旧式商人,但文字基础却是比较好的。</h3> <h3>两年前,我与内人去焦石村游览,看到该村的文化长廊展板上展示了祖父所写的这篇抄录文稿,心中感到欣慰。这篇先贤的乡邦文献能够在邵玘先生的故乡展出,也是与祖父有缘。<br>改革开放40年,兰江治水工程逐步提高了等级,抗洪能力大大加强。多年来,《洪水记》这篇文章为我市各方人员所珍爱,在兰溪老城防洪大坝的宣传廊上可以看到,本市有几部方志也有收入,就连2012年版的《兰溪市志》也收入了该文,祖父传播乡邦文化得到了最大化。<br>今年,偶然翻阅新修的邵氏宗谱(邵氏族人有一部分迁居女埠镇上),发现里面还把祖父原稿手迹,郑重地刊印于内,真使我感动,祖父借了邵氏先生的光,文章与墨迹都不朽了。<br>最近又看了女埠上街新修的《方氏族谱》,其中民国时期所修的一篇序文是王烈(少南)先生所写,里面提到了邵玘先贤的这篇《洪水记》。可以佐证,这篇文章是王烈先生提供给祖父的。<br>清清兰江水,悠悠故乡情,让我们记住这些乡贤吧。无论是明代的邵玘先生,还是曾留在北京从政的王烈先生,以及在兰溪经商的全荣先生。感谢祖父,也怀念祖父。<br> (写于2019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