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科学引领·启发渗透 助力精准二轮复习 ——英德市高中政治模拟考质量分析暨高考备考策略研讨会

享学•深研•乐教•心至

离高考仅有88天,在高三学生即将重返校园迎来紧张学习的节点上,高考备考进入了关键时刻,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响鼓重锤。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0年4月10日上午,英德市教研室高中思政教研员匡乐华老师在市一中<b>以现场会议(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钉钉回放看录播(其他高三教师)的形式</b>,组织了高中政治模拟考质量分析暨高考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研讨会的主题教研活动。在关键环节强化使命担当,引领专业方向、集聚教学资源、指导业务操作,为下一阶段的高考备考提供专业支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高中政治模拟考质量分析</b></h3> 教研员匡乐华老师先对3月份进行的高中政治模拟考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导各学校应在两方面重点分析:模拟划线的名次段人数和每题的得分情况。着重在16、17、23、40(1)、40(2)等得分较低的题目,深剖题目背后的知识漏洞,寻找下一阶段的突破口。<b>并建议在选择题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及热点的渗透,在主观题备考方面要调整思路,大胆尝试,寻找对策。</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各校备课组长认真分析,反思提升</b></h3> (一)英德中学陆远明老师对高考选择的复习与思考进行精彩的分享。他根据高考的要求及本校的实际操作,从高考怎么考引申到高考如何复习,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讲评试卷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统计重点讲评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b>深挖题目蕴含的易混易错知识点,对知识的重新整合和构建,渗透时政热点,形成分类专题,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解题指导和限时训练。</b><div>  (二)英德市一中陈丽峰老师总结了前一阶段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他指出本校的培优效果比较明显。同时也指出在中间层学生辅导方面力度不够,导致这一群体的学习效果不佳。所以下一阶段也将在做好临界生的归类与指导下更大的功夫。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备考的质量,接下来的备考继续在课堂模式上下功夫,打磨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的课堂。在选择题的选题、训练、讲解方面要下功夫花时间,<b>尤其是必考题型方面要做好专题训练和变式训练。主观题方面继续大胆的在课堂上挤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思考与做题,做好时政热点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培养核心素养。</b><br>  (三)英德市二中的张利君老师根据本校艺术考生较多的实际情况,重点就如何提高艺术考生高考备考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艺术考生有其自身知识和心理的特点,高考备考时<b>既要要求老师练好内功,精准备课,把握上课的深度与厚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建设,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b><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下阶段备考策略及课模建设</b></h3> <p>  会议最后一个流程是教研员匡乐华老师的专题讲座“高考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讲座分五部分内容:01高考命题回顾思考、02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03 高考命题教学启发、04 二轮复习课模建设、05 时政热点渗透复习。讲座内容不仅体现专业的理论指引,也体现了很强的实操性,参会老师都纷纷表示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p> 高考命题回顾思考部分,匡老师引用了《高中政治学科命题理论与实践(2019)》里面的内容,<b>清晰地列举了不同时期的高考命题要求,结合四道典型的高考真题分析,给老师们对现在和未来命题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为高考备考提供方向指引。</b>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的阐释,让老师更明确了高考评价体系是以价值为引领的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是系统的、科学的、创新的评价体系,<b>高考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考也将由“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b>核心价值在高考考查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情境在命题中更灵活的运用。这些专业科学的解读明晰教师教学中的疑惑,给教师们大胆创新,翻转课堂提供理论支撑。 高考命题教学启发的环节让与会教师精神振奋,满满的硬核措施让大家惊叹不已。匡老师对如何引导学生用好近5年主观题高考真题、课堂问题引导策略、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路径与特点和思想政治学科任务的内容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回答。五种思维模型的归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b>逻辑推理思维模型、演绎思维模型、辩证思维模型、文化作用思维导图和贯彻法治思维,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进治理现代化。</b>在思维模型的运用上,匡老师结合典型高考题分析,讲解,为教学实践运用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轮复习课模建设。两种课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高中政治课课堂<b>“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前置驱动、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反思评价·思维建模——反馈矫正”</b>教学模式和试卷讲评课<b>“明确目标——再分析·重问题、再回首·重建构、再训练·重素养——反馈矫正”</b>教学模式。为高三课模建设提供基本的遵循。 在最后一部分“时政热点渗透复习”,匡老师不仅梳理十大时政热点,还在探究热点方面,以实际教学案例,给予很好的展示。<b>融“问题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于一体的测评方式。遵循“主题→话题→议题→问题”的运行机制开展热点探究。</b>一系列专业的解答,相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热点的处理会更灵动。 <b>“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b>对高考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在进行具体备考的同时明确考试的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各位教师把握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将以更大的热情和更高的智慧投入学科建设的实践中。面对特殊时期,全体高中思政人强化使命担当,发挥专业优势,在本次研讨会的科学引领下,将更精准备考,用实际行动担当起英德高考思政课备考重任。 撰稿:李群英 陈丽峰<br>审核:匡乐华

高考

备考

老师

命题

复习

高中政治

思维

学生

课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