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员故事孙瑞敏】百草回芽春已至

灯火

<h3>前言:河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9)”封丘县乡村教师工作坊项目从9月份开始运行,参训教师共828人,其中坊员800人,坊主20人,项目校校长8人。本系列讲述县域工作坊实施过程中,坊主、校长及部分参训学员努力学习和成长的故事,苦乐酸甜兼而有之,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工作坊项目的运营和取得的成效。学习一直在路上,让努力奔跑的老师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鼓励和支持。</h3> <h3>孙瑞敏,1975年10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新乡师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1996年8月至今一直任职于于店小学,担任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工作,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24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h3> <h3>河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9”乡村教师工作坊开启后,首次集中便分好了组,确定了研修主题。每组内要选出1一2名的主讲人。我自告奋勇决定试一试。选拔之前,我确定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16课《金色的草地》作为主讲课文。目标有了,接下来就是行动,翻看教参、制作课件、班内试讲,都是以常规课的形式呈现。</h3> <h3>课讲完以后,我们老师们又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磨课,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积极的发表各自的建议,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听课的老师能清楚的发现。通过研课,磨课,使自己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h3> <h3>第二次集中前,通知主讲老师准备一节微课,一节课的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都要呈现出来,时间压缩到10分钟之内,没有学生参与。和我们平时上的常规课有了很大的不同,说实话这是一次挑战,我一点儿不敢马虎,忙完当天的教学任务,我和我们学校的另外两位老师,在学校里抓紧修改课件,在教室里试讲,一遍又一遍。夜里11点了我们几个还在学校忙活。直到我们认为集中时达到了胸有成竹。才各自顶着夜色散去。</h3> <h3>国培学习,使我在教育教学理论有了很大提高,培训前可以说是一头只顾拉车的牛,不懂得抬头看路,使的力气不小,效果不是太好。国培开始后,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备课上课,研课磨课,同事交流,不断提高,一体机也能熟练的运用到课堂中。<br>培训后使我懂得了,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需求。<br>在国培全员第二次集中中讲的课例《金色的草地》,得到了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平原老师的高度评价。</h3> <h3>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深的懂得,农村孩子的不容易,基础教育薄弱,父母多出外打工,留守儿童较多,为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农村的孩子保驾护航。</h3> <h3>题外话,学习带来思考,思考改变行为,培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能够给老师带来改变的种子和奋进的动力。</h3>

国培

工作坊

老师

教学

磨课

河南师范大学

小学

试讲

集中

孙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