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双节祠是民国总理王士珍的家祠,位于正定县里门里内(今中山西路172号)。 王双节祠始建于民国初期,坐落在正定城内中山西路南侧,坐南面北,与旧居相对,现存面积878平方米。 王氏双节祠分正院和东西两院,原有房屋40余间。现存祠堂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青瓦硬山顶建筑,设正脊和博脊,中间辟一券一伏石门脸。 穿过大门,便是一所开阔整齐的四合院,院中央矗立着一座贞节牌坊。这是祠堂院内王士珍为他的嗣母刘太夫人和生母丁太夫人所立贞节牌坊正面。<br> 正中坊额:一品夫人 下刻:誥命一品夫人王母劉太夫人丁太夫人節孝之坊。牌坊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为青石质,四柱三间式,通面阔6.85米,进深2.07米,高大挺拔,气宇轩昂。正中石匾额上镌刻楷书大字“诰命一品夫人王母刘太夫人丁太夫人节孝之坊”,上首镌刻“表孝率礼蹈和”,下首镌刻“称诗纳顺”,落款为“中华民国九年夏历庚申年六月吉辰承嗣男出嗣男士珍敬立”。牌坊内侧正中石匾额上阴刻“钟郝垂型” 四字,落款为“民国九年庚申四月徐世昌题”。<br><br> 王士珍的嗣母刘夫人及生母丁夫人何时被封为“诰命一品夫人”的呢?1905年,清廷调集两万余新建陆军,在河北河涧举行秋操,王士珍任总指挥。当时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朝廷大臣、各国驻中国使节都在场观看。这次军事演习非常成功,大家对王士珍的组织指挥能力大为赞赏。之后,慈禧召见了王士珍,当面一一质询,王士珍不卑不亢,回答振振有词,慈禧大悦,下意识的说了一句:“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儿子多好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士珍马上叩头谢恩,声呼“皇太后万岁”。慈禧破例授王士珍为内蒙古副都统,赏一品顶戴。朝廷为了表彰两位母亲为国家培育出了栋梁之材,特封两位夫人为“诰命一品夫人”。<br><br> 穿过大门,便是一所开阔整齐的四合院,院中央矗立着一座贞节牌坊,穿过石牌坊可到正堂。<br> 穿过牌坊,迎面便是正厅,面阔三间,宽敞高大。厅内正面为王氏宗祠牌位龛楼,内供王氏祖宗牌位。龛楼前分立四尊汉白玉石雕仙女像,像高1.5米,雕工细致,形态逼真。厅内四周墙壁上悬挂超度亡灵的壁画诗文和挽联、挽帐。最醒目的是当时军政名人、亲朋、同僚馈赠的手书牌匾共计72块。如:徐世昌题的“慈孝恭和”,黎元洪的“双节凌霄”,华世奎的“庸训同传”,曹锟的“水清玉潔”,吴佩孚的“松筠媲美”等。牌位前供桌、供具摆放齐全。正厅外侧有耳房一间,是祭祀时盛放杂物的地方。<br><br> 西院则是师爷蔡寿山的住宅。蔡寿山为正四品衔,15岁起便跟随王士珍直至王士珍去世,历时35年,卒于1954年,终年75岁。 东院为马号,是饲喂使役人员和看守祠堂等佣人的住处。 正厅外侧原有耳房一间,是祭祀时盛放杂物的地方。 院内西墙存有民国二十年三月谷旦立由天津徐世昌撰文,宛平孟锡珏书丹石碑。 院内散落着一些破旧的石碑,石刻,石券,石条等。 2014年1月1日拍摄这组镜头时王氏双节祠的大门。 我是趁着中午没人从破铁门下窄窄处爬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