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4月10日,红山区所有四年级语文教师相约第二次“空中课堂”网络教研,有幸听了八小侯新宇老师执教的《绿》一课,我的感受很深,下面我就谈一谈的我的几点看法。</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整堂课侯老师用诗意的语言带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湖的绿意美景,无论是教学导语、评价语、过渡语等教学语言都很丰富、优美,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也是诗情画意,娓娓道来,丝毫没有突兀的地方,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自然的融入到整首诗的意境中去了,学生更自不必说。整堂课侯老师就像这首诗给人的感觉一样:清新、舒畅。</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没有过多地分析讲解,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朗读教学有梯度、有层次。让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诗歌描绘的美好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描绘的画面进行补充和拓展,侯老师运用了情景创设(视频、语言的渲染)、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更好地体会“绿”在作者眼中的意味。</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诗歌第三节写出了诗人对“绿”的感觉,表达出世界整个空间都充满了绿色,以虚写实,为本次教学的重难点,也是本诗中较难理解的地方。侯老师在这里出示了视频,用语言渲染和视频解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入绿色的世界,直观的感受很好的解决了孩子们心中的疑问,理解了作者的独特表达,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想与侯老师探讨的地方:</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中的阅读链接,让学生通过与宗璞的《西湖漫笔》做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侯老师把阅读链接作为理解诗歌第三节内容的辅助,引发了很多参会教师的思考,我也有点自己的想法:针对我们本班的学情,我把“阅读链接”放在了诗歌理解、感悟之后。我认为对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孩子们,对文章文体的把握应该有一个语法概念。现代诗的内容是诗的,形式是散文的。而散文作为新文化运动之后兴起的一种文体,它的语言是诗意化的语言。孩子们对现代诗和散文的文体概念方面,有想去探究文体语言表达特点异同的想法。当然,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不拔高要求,结论不应过于学术化、概念化,他们能说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即可。</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学生在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或者在想象说话练习的时候给学生一点抓手。将这节课习得的现代诗特点和感受落实到笔端,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艾青说,诗歌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温儒敏先生在《语文讲习录》一书中也说:“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思维训练,是通过文学教育获得直接思维,形象思维的锻炼,通过文学教育获得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丰富孩子们的语文生活,让生活富有诗意。”</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真是诗意的一课!侯老师用满堂绿意,予我们满眼春色。</b></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撰稿:李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制作:李靖</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以上只是我听了侯老师课后的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太妥当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