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FF阿姨您好:</p><p>中医里面,我应该是最喜欢看您的小说的,从小读到大。“小女人的大文字”—您是我最佩服的三个女作家之一,另外两个是霍达和章诒和。</p><p>今天会诊完,还早。必须写几个字。我爱国,没有比我更爱国的人了,因为英语有多少个字母我也许都不知道。而我的专业,也是传统文化,对中文和中国的挚爱,比网上诸位,我不差。读书,也读了几本,有知识有文化。且我懂得真理也许不唯一,即便真理唯一,寻找真理的道路也许并不唯一。</p><p>FF是一个退休在家隔离的老太太,比一线的医生或者志愿者而言,贡献没有他们大。但是专家也说了,在家宅着也是对社会有贡献的。</p><p>您几十天没有出过门,所以道听途说是您唯一取得外面信息之路。您写的日记,我每一篇必读,虽然文字不太简洁,也不耽误我认真阅读。</p><p>医生如果是以救人为本,作家用笔记录也是围城之时的工作。</p><p>您笔下的武汉,在当时,基本上是真实的。只是不太深入,因为武汉至暗时刻的生死离别,远比您的文字苦,提出批评您,至少是不完备,您应该来采访一下我。我所见的,比您日记里的几个例子要凄惨的多。</p><p>面对一种新病毒,彼此都一筹莫展,生死寻常。不能说武汉比国外死人少,我们就应该骄傲。</p><p>武汉模式,以封城为代价,事实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记录封闭围城之苦,记录蝼蚁苍生之痛,何错之有?</p><p>哦,外国人会用这个来攻击?政治家的话你们也信啊!大国互骂,从古到今是转化老百姓注意力的手段之一,以百姓苦来攻击一个国家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西方并不比我们过得好很多。所以,比痛苦,不是大国互相攻仵的特别方式。</p><p>苦了,写出来。疼了,喊出来。几个亿的访问流量,让海外华人看见听见,源源不断的外援物资,帮助武汉共渡难关。我的朋友圈,就有很多因为读了您的日记,才知道武汉之苦,出钱买物资捐助了很多医院。写日记的功劳不小,何错之有?</p><p>很巧,年前重新读过您的长篇小说《武昌城》。这部小说以攻城和守城两重不同角度回忆1926年武昌城鲜为人知的一场围城战。</p><p>1926年9月1日至10月10日,北伐战争中的武昌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残酷的围城之战。在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战两败退逃进武昌城的北洋军,凭借武昌“千年城墙”这一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原本一路高歌北上的北伐军不得不进行异常艰苦惨烈的攻城战,死伤无数。</p><p>而这40天,亦是武昌人民饱受屠戮和饥饿创痛的噩梦般的日子,亦死伤无数。这场围城战争结束后,1927年,武昌官方以建设为由开始拆城。从此,武昌城结束了千年城墙的历史。</p><p>事实上,如今生活在武汉的人很少知道这段历史。在翻阅历史资料之前,连您本人也从未想过武昌有没有城墙这回事。而写过《武昌城》之后,当您再经过大东门、小东门、长春观这些地方时,心情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您说:“我真的很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尤其希望居住在武昌的人知道。知道我们是住在什么样的地方,知道我们居住的这地方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p><p>其实,您早在2006年前就写了中篇小说《武昌城》,也就是长篇《武昌城》的“守城篇”。小说当时发表在《钟山》杂志上,并未引起特别的关注。后来,促使您把“攻城篇”写出来的,是因为一份名单,一份由众多年轻生命组成的“武昌战役第四军‘部分牺牲人员’名单”。</p><p>这份名单让您震惊。虽然已经知道这场战役牺牲了很多人,可当这些人的名字排列出来,黑压压一大片出现在您眼前时,一种格外的沉痛激荡着您的内心。“这份名单促成我一定要把‘攻城篇’写出来。那些都是多么年轻的生命啊!是我们早已忘却或是根本没有打算去记住的一些人。但我们今天的日子,却是压在他们的尸体上,是他们用命换来的。”</p><p>如今,武汉战役,收官在即,我重读您的小说《武昌城》,心中感慨万千,历史也许如此的相似。我们需要一张名单,不是为了控诉,而是记得,为了忘却的纪念。</p><p>今天晚上,我又重新翻开您的《春天来到昙华林》,我最喜欢您这一篇的文字,因为昙华林,是我读大学的地方。小说主人公华林出生于武汉市昙华林,华林喜欢摄影,一次机缘巧合来到清江拍摄土家人跳丧习俗,遇到了土家人谭华霖,华林被谭华霖的举止所吸引,渐渐喜欢上谭华霖。眼前总掠过一幕幕画面,这画面与《断臂山》片首那撩人心魄的吉它声混合着,冲击着,竟让我一瞬间无法自拔。很相似的创作手法,不动声色地铺陈,象小溪缓缓地流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汹涌却无法安寂。爱,静得有些忧伤,一丝丝沁入骨髓,随生死终完成一生的相陪。爱与生死,两条线,交织着汇集,定格于一场宏大的死亡祭奠。光阴是一去不返绝不重复的,只留清江水缓缓流向远方。爱是让人暖洋洋的东西,即便生死的距离。</p><p>当然,我是直男,不耽误我喜欢您干净的文字。写透生死的人,不可能是汉奸。无论,您对中美关系有多大的损伤,那是政治家评论的事情。我作为一个读者,佩服您的文字,也仰慕您心灵的高洁。</p><p>当然,海外出书,现在时机不太好,容易被人诟病。我的几本书,也被海外出版了,不是因为稿费多,而是海外华人喜欢,书也出版得漂亮。不过我的文字里面,也有批评中西医结合的,通过这次中西医协作治疗新冠肺炎,我也改变了对西医的看法。所以曾经骂西医的《剑胆琴心是中医》,再次修订时,我只会增加一些文字留下我的心路历程,从不接受到接受西医的过程。这和一个人,血气方刚有爆发力一样,周身全是洋溢着荷尔蒙。慢慢人到中年了,心态日渐平和,变得圆融通达。这种情况,政治学上叫成熟。</p><p>太晚了,就写到这儿吧。祝愿您身体健康,给您推荐中成药逍遥丸,您吃点疏肝解郁吧。我们国家大国情怀,是允许有不同的声音的,毕竟言者无罪。网民骂几天也就忘记了,国家还是尊重作家的。还是那句话,网民可以不喜欢,只要不进行人身攻击,商榷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骂人就不好了,不仁义也不道德。</p><p>小中医 万木草堂堂主 2020年4月11日星期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