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上下之家乡逸事

竹新

<p>如果家乡是我们生命的摇篮,那我们就是摇篮曲的“1-2-3-4-5-”音符;就是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实践者。</p><p><br></p><p>我的家乡在鲁中大地上,向南是胶济铁路,是无穷无尽的丘陵、大山;向北则是一望无际的肥沃的平原。但是,龙山镇一带地势高,井深无水,吃水不易,多是旱地。老百姓多是靠天吃饭。但是越向北地势低洼,浅到我们那里下去两三米就见水。打井容易,天旱能浇地,所以说是旱涝保丰收的地方。要是雨下涝了,我们村有沟崖地,水向那儿流,村庄都淹不了。我门的童年大部分是在这里度过的。</p><p><br></p><p>如此富饶的地方总是有人惦记。树欲静而风不止。二八年闹割据;三一年闹土匪。兵荒马乱,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大的咱不说,远的咱不讲。说了有人也未必信。但那年,我父亲郭耀华和他舅舅,苏官庄的苏士才,被土匪绑了票,险些丧命。幸亏丙大爷,挺身而出,舍生身救主,这才救出了两位少爷。</p><p><br></p><p><br></p><p>四七、四八年,那时我才五六岁。正是国共两军拉锯的时候。国民党有飞机大炮,吓得我们藏在南宅子的地窝里。飞机过后我和哥哥就爬出来,到大门口从门缝里往外看。今天黄军衣追灰军装,明天是八路的兵追赶国军。老百姓不敢出门,我邻家复生哥出门就被抓了壮丁。</p><p><br></p><p>四八年解放济南前,解放军一个营住在我村。有个荣军医院就驻扎在郭全良家。伤员吃鱼,我们头一次见到鱼,小孩儿们拿着鱼尿泡玩。因为要打济南,解放军搞军演,练攻城战术,把正宫庙都拆了,我们小孩子也学着解放军练兵打仗。</p><p><br></p><p>当时还有妇救会、儿童团,还有女秧歌队到处唱:八路军独立营,谁参加,谁光荣。骑大马,配花红,您看光荣不光荣?</p><p><br></p><p>还有边扭边唱的:叫俺扭,俺就扭,一扭扭到十八九,俺娘不给找婆家,俺就跟着同志走。</p><p><br></p><p>秧歌队边扭边唱,儿童团边打花棍边捣乱,一时间热闹非凡。</p><p><br></p><p>以郭恒福为首的村北头的孩子,以郭士均为首的村东头的孩子,两个战队,来回攻战。我们还制作了木头枪、泥巴手榴弹,双方还学人家交换俘虏,很有意思。但济南解放后,解放军走了就风平浪静了。</p><p><br></p><p>终于上学了。学校就在村南头观音庙后面。我和哥哥上学了。开头很好,我们头一课是“羊”。第二课是“大羊、小羊”。第三课是“大羊大、小羊小,山上山下吃青草。”还有“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泉城清水流不尽,遍地大豆和高粱。”</p><p><br></p><p>不久,我们就念够了,开始逃学。跟奶奶说我们上学去了,但其实没走。奶奶以为我们上学去了,很高兴就锁上大门去和其他老太太织布、做鞋去了。</p><p><br></p><p>不久,学校来人问奶奶说你家的两个孩子怎么不上学,奶奶说去了,走时还打招呼了呢,老师说也没到学校,大家就开始找孩子,其他地方都没找到,奶奶肯定的说,可能就在家里。</p><p><br></p><p>我和哥哥正在大西屋玩,听到门响,赶紧藏起来。奶奶率众人回家一看也没有人。奶奶有了主意,她说:“我买了好吃的,这俩孩子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快叫你们的孩子分着吃了吧。”听说有好吃的东西,哥哥就从墙橱子里爬出来了,我也从地粮囤里跑出来了,说着“我吃,我吃”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大人们真没想到我们藏在家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