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红楼

<p>  初读红楼是高二时候,读的是父亲的藏书,竖版印刷,纸张很好,摸着特舒服,加上旁边有很多父亲的批注,所以颇受影响,也减少了我阅读的难度。后来又读了周汝昌老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更是对红楼多了很多了解。后来在三十岁之前又六读红楼,感觉除了在语言上更熟悉了一些却没有更多的自己的想法。</p><p> 去年年末,在喜马拉雅上重新开始听红楼,过了十几年重读红楼,多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因此把它们记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经历吧。</p><p> 首先是作者,中国古代小说的写作者很少有贵族,而曹雪芹却是一个真正的贵族。所以书中那些精美的建筑、精巧的玩意、精致的饮食、精良的服饰、精华的生活都让我感叹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贵族生活的繁复与高档次。而那些过生日、过节日的礼仪也让我感叹真的好有仪式感,相比较现在的简单,简直觉得他们才是生活,我们现在就是在度日。更让我钦羡的是,古代贵族知识真是渊博,文学、音乐,道家、佛家,饮食、药理,雅、俗无不精通。曹雪芹通过记述贾府的兴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经历都寄托在其中,让我们后世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时代感。</p><p><br></p> <p>  贾母是贾府中最有见识的女子。尽管她没有林黛玉的才情,作不来黛玉那般灵动的诗词,但她行的令一样不落俗套;尽管她没有凤姐儿那般杀伐决断,但见识贾府四代兴衰的贾母却成为了贾家两府的灵魂人物,荣国府不必说,连宁国府过节日也是陪着她的。</p><p> 这位老太太,真的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戏剧她会赏,音乐她会听,酒令她张口就来,绫罗绸缎的用途她分得清清楚楚,布置摆设房间她几句话就能摆得符合主人的性格。</p><p> 她怜贫惜弱,心怀善念,农村老太太她不嫌弃还帮衬人家,闯祸的小道童她说“可怜见儿的”,想作假套贾府银子的人她也愿意给他几两银子让他走。</p><p> 也许有人会说宝黛悲剧她是始作俑者,但生活这本书实在是太沉重,任谁选择家族后代理想管家人都会选宝钗啊!</p> <p>  少年时代读红楼十分喜爱黛玉,也喜欢学着黛玉伤春悲秋,也学着用赋的形式来写长篇赞美黛玉。</p><p> 但到了青年时代慢慢不怎么喜欢黛玉了,觉得她太刻薄、太小心眼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负能量太多了。</p><p> 现在再读红楼,对黛玉的理解更深刻了些,黛玉的刻薄和小心眼大都表现在宝钗和宝玉身上,那是因为少女对爱情的不自信,当宝玉跟她表露心迹之后,她再也没有那些小心眼的表现了,甚至和宝钗成了最好的朋友。她才情高妙,“诗魂”是对她最好的概括,《葬花词》《秋窗风雨夕》《咏白海棠》《题帕三绝》《柳絮词》等等无不展示了这位贵族女子的才华,更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是对她命运的高度概括。她是个热心肠的女子,宝钗不愿教的香菱她愿意做她的师傅,和丫头紫鹃好得跟亲姊妹一样,湘云说戏子像林姐姐她也不生湘云的气。</p><p> 总的来说,黛玉具有贵族女子所具有的一切优良品质,如果她能不困于情,活得久一些,未尝不能成为又一个贾母,可是如果那样的话,她就不是黛玉了。</p> <p>  少年时代读红楼,很不喜欢宝钗,觉得她藏奸耍滑,心机深沉,为了一个宝二奶奶的身份无所不用。但现在再读红楼,对宝钗多了很多的理解。</p><p> 宝钗其实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子,端庄沉稳,守礼法,重大义。她才情一样高,但她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不把心思用在这些方面。</p><p> 她是一个无情的人,对待所有人她都是用理来相待。金钏死了,她觉得这与王夫人无关,是她自己在井边玩不小心掉下去的来宽慰王夫人;宝玉不好好读书上进她常常规劝要多学习仕途经济,多与为官作宰的人打交道;贾府抄捡大观园,她会立刻避嫌疑搬走,远离是非地;贾府托她帮忙照管大观园,她也只是锦上添花,从不动任何人的奶酪。“任是无情也动人”就是对宝钗最好的概括。</p><p> 对于宝钗是不是处心积虑要夺得宝二奶奶这个地位我觉得未必。宝钗进京的目的是待选进宫,她对宝玉有没有像黛玉那样的心思也不一定。她对谁都是一样的,她为人处世的准则决定了她不会妄生念想,当宝玉偶尔对她表现出情感时,她会主动回避,也从不与宝玉有什么亲密接触。她对贾母、王夫人的态度也算不上故意讨好,作为贵族阶级,这就是她们为了维护自己阶层应该有的态度。最后贾府选定她做宝二奶奶,薛姨妈问她的意见,她也是正色说女孩儿哪能有什么选择,凭妈妈决定罢了。如果宝钗真的能选择,我想凭她的见识,她可能还看不上宝玉这个“不孝、无能”之人。</p> <p>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男主人公,我想这是这部作品的主题所在,相比于《红楼梦》我觉得《情僧录》更适合这部作品的题目。这部作品就是反映出“情”之一字的幻灭过程,宝玉是个情种,他的情不仅仅是对黛玉,还对晴雯、芳官、柳五儿、柳湘莲、蒋玉函等人身上,总体来说就是对待一些与众不同的人的身上,这些人坦率、真实、真诚,有一定的艺术气质,比较不同于俗人。秦钟、秦可卿姐弟俩是他情之路的引路人,他们的早逝决定了宝玉的情路也会死去,所以他只能出家,斩断情根。</p><p> 古代贵族之中,宝玉这种男子不少,近有纳兰容若、张岱,远有谢灵运、宋徽宗、南唐后主等人。这些人不同于流俗,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沉迷于艺术的殿堂,因为他们出身贵族,不用与普通人一样受生活的熬煎,所以他们能做到。但他们的雅世界是建立在家族的俗世界基础之上的,一旦俗世界坍塌,他们的雅世界也是大厦倾颓,这时候出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要不就要像曹雪芹一样过不去大年三十了,说起曹公,真是让人感伤悲痛!</p><p><br></p><p> 再过十年又读红楼可能感受又不一样了,《红楼梦》真是一本值得一辈子来读的书,为曹公一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