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梨园(花篇)

冬玲草

<p>文/图 冬玲草</p> <p>记得是在去年梨花飘落的季节,那天天空一直下着蒙蒙细雨。我独自带着相机进入梨园,想拍下雨雾中古梨园如梦如幻的那种神秘。在幽静的梨园里,只见远树与巨石朦胧,近处叶带雨格外的绿,雪白的花瓣撒满青青草地。后记了几行短文:</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空山无人梨园幽,花自飘落叶自绿</b></p><p><b style="font-size: 18px;"> 盘根错节苔石中,四时光阴景色异</b></p><p><b style="font-size: 18px;"> 风雨沧桑洗铅华,仪态万千显清韵</b></p><p><b style="font-size: 18px;"> 年年季季我都来,不作游客只做友</b></p><p>听闻今年古梨园的梨花开得特别好,既高兴也有些黯然:<b>梨花未负春,我却违了约!</b></p><p><b> ——题记</b></p><p> </p> <p>我家乡<b>重庆云阳新县城</b>,位于长江北岸,后依<b>磐石城</b>面向母亲河长江。是<b>三峡库区</b>县城全迁而再建的新城。</p> <p><b>磐石城</b>清乾隆《云阳县志》云:“<b>磐石城者,夔门之砥柱,川东之保障也。</b>”被毛泽东称为“<b>奇特</b>”的城。是兵家必争的城,在长江两岸寨堡中独领风骚。它还有个名字叫“<b>“大石城”</b>。因其状如磨盘我们叫它“<b>磨盘寨”</b>。地势奇险,于四面绝壁,垂直高度<b>30至50米</b>。有巨石砌成的前后寨门、枪眼、炮洞等,实乃一坚如磐石的古军寨。<b>始建于南宋淳佑二年</b>,用于对蒙古军的防御。</p> <p><b>百年梨园</b>,就在磐石城下50米的东、西、南边,绕寨3.2公里,面积300多亩,园内有古梨树300多株。<b>据史料记载</b>,这些梨树栽种于<b>清乾隆至同治年间</b>,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中树王200多岁,最小的树龄也有170来岁。</p> <p>这片<b>古梨园</b>在新县城建成之后的2014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大力维护,不仅整治虫害、除草、修枝、施肥和灭菌管护;还针对古老病树专门抢治。并且以体现巨石、梨花、梨树三大景色为目标,对梨园空隙地带进行梨树新植,种植野菊花、杜鹃、虞美人等开花植物,让它再逢春的生机。</p> <p><b>古梨树</b>生长在巨大的苔石之中,现今生长旺盛,苍翠挺拔,根系雄健而沉着,枝若游龙般扭曲盘旋,千姿百态,连片棋布。或树抱石,或石抱树,相互盘根错节。也不乏一树一景独具风骚者。<b>古梨园与古军寨</b>景色相应,浑然天成,已成为独特的旅游景区,<b>在整个重庆是唯一</b>。</p> <p><b>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b></p><p><b> ——宋·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b></p> <p><b>百年梨园</b>如今被更多人知晓。不少资深摄影人痴迷于它。常带着模特和一些道具,不同的季节导演出不同的风格。也有摄影人多年执着的拍摄着古梨园的各种自然景貌经后期摄影艺术加工成册留存。百年梨园树与石相辅相成的独特自然景致和人文景致是拍婚纱照和游人们留影纪念的最爱。春天雪白梨花绽开飘飞时伊然就是个摄影基地。</p> <p><b>梨花花语象征着纯真,纯情的爱,永不分离。</b></p> <p>我第一次走进<b>百年梨园</b>就被那独特的苍劲之美震撼,被纯朴的古风深深吸引。于是我和伙伴们成了古梨园的常客。踏青赏花,野餐纳凉,有时带上造烟雾的烟饼和其它道具,来套太极导演成仿佛是从古风里走来的侠女般。古梨园里有我们不少的欢乐和趣事也全被掠入镜头。进入古梨园就像进入天然“氧吧”,也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常常让我们流连忘返。</p> <p>虽然我只是个尚未完全入门的摄影爱好者,没有真正摄影人的耐劳、执着和对摄影艺术的追求。但我在春夏秋冬都会用相机、手机随心、随性的记录着它不同的四时之景。只为摄影快乐,快乐摄影!有时和同伴邀约一起,有时也独自一人,拍晨曦和夕阳下古梨园的柔美;拍烟雨蒙蒙时那迷幻的面纱下的妩媚。拍古梨园的清韵和百年沧桑,更拍古梨园焕发的第二春。</p> <p><b>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b></p><p><b> ——明代·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b></p> <p>记录的图片多了一直想把它整理成册便于随时自我欣赏,自我愉悦,也可和喜欢的朋友一起分享。<b>百年梨园</b>乃先人种植,今人得树得福。是珍贵的历史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用我的镜头视野记录下古梨园的今时,以补语言空乏的描述,也更直观的记录百年梨园。整理成册可以作为一个时段的纪念和岁月的记忆。</p> <p>此前苦于没有合适的载体,既能展示图片,又能用文字加以描述和记录心得。所以夙愿未了。</p> <p>如今有幸结缘“<b>美篇</b>”,正合我心意,也能随时编辑修改,而且还能打印成书。正值春好时“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好这段时间也闲,可以把有关古梨园的图片和文字用美篇的形式记录,配上美篇模板还能给图片增点色。</p> <p>心有惋惜的是大量图片素材存于以前电脑中,电脑可能长期负荷,时常难以启动,被弃置老家。身边仅有U盘里少量存有。今春因疫情闭关,春节回去没能得赏拍摄,后又离家来到主城。只能家中翻看旧时梨花,也就把仅有的旧时梨花图片作为《<b>百年梨园</b>》的开篇,以后再续《<b>树篇</b>》和《<b>情意篇</b>》。待完结后,再把美篇打印成书。待我老将不能亲涉之时慢慢翻看,若还能记忆,可以回味下曾经在古梨园里忘忧的快乐和惬意。也可当成故事讲给我的后代们!</p> <p> ——2020年 庚子 四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