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 读佳节诗词,品中华文化 一一 古诗《元日》线上教学感悟

富岩

<p>  《元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王安石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p><p>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元日》是这一单元的第一首古诗,所以教学时要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掌握借助注释和插图阅读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然后按照学习元日的方法去学习《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 <p>  我结合本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了这节课。本节课由四个环节组成。</p><p> 一、情境导入,赏析图,解诗题。 </p><p> 导入环节我创设情境设计了几副过年的场景图片,问学生看到这些画面会让你想到什么?生说:过年、过春节等。几副春节时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欢乐场面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课堂。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自然就过渡到解诗题《元日》这一教学中,可为水到渠成。</p> <p>  二、初读古诗,知作者,解背景。</p><p> 古诗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是在线教学,课前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预学,首先是要把生字的音读准确。其次是读通、读顺课文。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把古诗背诵下来了,又经过晨读检测背诵,学生对于古诗朗读已基本能做到正确。所以,课上的初读环节老师就会特别省力,先由老师示范朗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古诗有个初步的感知并再次正音。</p><p> 学习古诗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大意和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p> <p>  三、再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p><p> 古诗的朗读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圆,而且还要有节奏,也就是要读得抑扬顿挫,言段意不断。当然这时的读老师就要进行细致的指导了,所以课上我先示范朗读古诗,然后再让学生连麦,进行朗读指导,要先指导读好停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指导读出古诗的韵味。由于我们班的特色是每日一诗,他们喜欢读古诗,背古诗,讲古诗,诵古诗,所以课上学习兴趣很高,经过老师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读得很有节奏和韵味。</p><p> 学习古诗利用注释理解诗意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里就要指导到位,以便为后面古诗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课上通过老师对关键字词的讲解,学生就会对古诗意思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会运用书中的注释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p><p> 深入分析古诗句的意思并在朗读中体验节日的习俗以及人们过节时高兴激动的心情,在学习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时,通过音频让学生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感受节日的气氛,然后再读古诗,学生就会把春节时高兴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p> <p>  对于“屠苏”学生并不了解,课上我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的“屠苏”就是古人用屠苏叶浸泡的酒,据说古人在过春节时喝了这种酒可以驱鬼辟邪。</p><p> 而且“屠” “苏”也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所以我就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这句诗的时候,顺便就学习了这两个生字,采用一字组多词、读准平舌音“苏”和“顺口溜”巧计汉字的方法,记住字音、字形,让学生灵活掌握,也使课堂环节更加紧凑。</p> <p> 第三句古诗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曈曈日”的意思。“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学生借助注释就可以理解了,知道桃符就是春联,并了解“新桃”就是新桃符,“旧符”就是旧桃符,这是一个压缩省略句式,原因就是七言绝句字数的限制。而且要让学生知道过春节换新桃符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p><p> 而这句诗里的这个“符”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上下结构的字,老师只是在结构上强调书写时注意上窄下宽和占格位置就可以了。所以课上只是让学生进行了书空。</p> <p>  再读古诗悟诗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以及作者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所以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古诗时的心情和感受的同时也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回想自己过年时的心情和美好情景,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古诗。</p> <p>  在理解全诗意思后,就要让学生说一说诗中描写了哪些节日情景?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p><p> 看图背诵古诗,是让学生通过画面再次感知记忆古诗,明确学习古诗借助插图也是最好的方法。</p><p> 在线课堂不同于平时,老师要及时检测学生对课堂中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这里设计了三个问题。学生通过互动面板作答,效果很好。</p> <p>  四、课外拓展,注重积累,培养兴趣。</p><p> 在本课教学拓展时,我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了解人们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为任务驱动,将课文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拓展了“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为后面《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和综合性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认识到课文也是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善于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p> <p>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古诗积累兴趣,在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假期在元宵节时录制的参赛作品作以展示,冯璐同学朗诵的《正月十五夜》王小北朗诵的《元夕》这两首诗也作为拓展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对诵读的学生是一次激励,同时希望更多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活动,然后又拓展了几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让学生课下积累背诵。</p> <p>  在本课教学后,我及时进行反思,因为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进步的阶梯,更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下面总结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p><p> 1.本课在时间把握上看,超时4分钟,原因就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用时稍长,以至于后面环节时间很紧凑,所以对线上教学的课堂内容还要合理安排。</p><p> 2.老师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有些啰嗦,还要再简练。</p><p> 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学校领导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也对本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在提出优点的同时也诚恳的为我指出不足之处,今后我将会更加努力,及时反思,不断改进,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p><p><br></p> <p>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教学就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总结经验。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及时反思,不断改进,就一定会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p>

古诗

学生

学习

朗读

教学

本课

课上

老师

屠苏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