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珍贵的古琴遗音( Ⅰ )</p><p><br></p><p>Ⅳ</p><p><br></p><p>古琴遗音“老八张”,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在古琴有史以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因此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p> <p>珍贵的古琴遗音( ⅠⅠ ),是近现代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景略先生的一张专辑。</p><p><br></p><p>吴先生的演奏特点是:清丽飘逸、灵巧多变。既有柔美如歌的抒情,又有跌宕奇妙的转折,格调新颖,令人神往。他的古琴艺术造诣深湛,在古琴领域里,被称为“虞山吴派”、“琴坛一代宗师”。</p><p><br></p><p>吴景略开创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编著古琴教材,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当代闻名的古琴演奏家、专业教师及理论研究者。他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还先后发掘整理,并创作、移植改编古琴新作品。著有《七弦琴教材》、《虞山琴话》、《古琴改良》等琴学论著。</p> <p>罗马数字:Ⅰ,二是Ⅱ,三是Ⅲ,四是Ⅳ,五是Ⅴ,六是Ⅵ,七是Ⅶ,八是Ⅷ,九是Ⅸ,十是Ⅹ。</p> <p>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传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余首,其内容之多彩,和文献之丰富,可称中国古乐遗产之冠。古琴不仅在中国古乐中占极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乐学者的重视,它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p><p>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p><p>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原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以後,对古琴音乐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古琴工作者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p><p>在这次采访的推动下,各界对古琴又有了重新认识,并促使多年不弹琴的琴家,纷纷重操七弦,有的不顾年老体弱,日以继夜地刻苦钻研,发掘打谱,使绝响百年的古曲又重放光彩;有的招收弟子,传授琴艺,使古琴艺术後继有人。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渖阳等音乐学院都先後设立古琴专业,不少地区成立了古琴会,古琴事业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p><p>1965-1978年,中国琴坛再度萧条,原准备出版的古琴唱片,也无法付梓。今天,我们终於有机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将1960年编创的古琴唱片,进行重新编辑,并准备分批陆续出版。</p><p>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後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p><p>这是一套CD,共8张,古琴界称之为“老八张”。1956年,查阜西先生率领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的古琴调查组,遍访全国各地86位琴家琴人,搜集、整理了大量琴学史料,并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不可复得的琴曲丝弦录音资料。这“老八张”唱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录音并非尽善尽美,但对后学者而言,如此原汁原味、醇厚无华的琴乐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的。学琴之人宜备。</p> <p>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p><p>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p><p>发行时间:1994年</p><p>古琴卷系列共计八张CD,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古琴界称之为“老八张”。1956年,查阜西先生率领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的古琴调查组,遍访全国各地86位琴家琴人,搜集、整理了大量琴学史料,并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不可复得的琴曲钢丝录音资料,这“老八张”唱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录音并非尽善尽美,但对后学者而言,如此原汁原味、醇厚无华的琴乐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的。</p><p>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后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p><p> </p><p>在金针、蜡般唱片时代虽然也曾经录音出版过几张的古琴唱片,但是音质和音色的再现似乎是不能满足现代高质机器的播放。这套录音在50年代,刚好是人类录音技术开始有“专业化”机器的时代,经过系统的录音,所留下的古琴演奏曲。在这个时期的古琴所能表现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正迈向现代化中,由于社会仍保持农业文明,因此,所有演奏家都在一种相当惯性的中国生活模式下,自然发出的音乐。这些录音没有一首是经过“文革”后的产品,所以,它可以说是中国自有文明开始,第一套有系统性的古琴音乐录音专辑,也是传统古琴思维方式和琴人生命情态在一种相当自然的环境中录下的音乐。文革中琴人大批死亡、凋谢,琴艺退步,因此它是无可取代的珍品。</p><p>曲目</p><p>卷一</p><p>1、碣石调幽兰《古逸丛书》管平湖10'30</p><p>2、离骚《神奇秘谱》管平湖10'10</p><p>3、广陵散《神奇秘谱》管平湖22'15</p><p>卷二</p><p>1、阳春《松弦馆琴谱》吴景略6'58</p><p>2、墨子悲丝《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吴景略8'46</p><p>2、潇湘水云《五知斋琴谱》吴景略8'10</p><p>3、梧叶舞秋风《琴学入门》吴景略3'26</p><p>4、忆故人《今虞琴刊》吴景略6'56</p><p>5、秋塞吟《五知斋琴谱》吴景略6'54</p><p>6、渔樵问答《琴学入门》吴景略6'57</p><p>卷三</p><p>1、洞庭秋思《琴书大全》查阜西3'20</p><p>2、长门怨《梅庵琴谱》查阜西5'44</p><p>3、渔歌《自远堂琴谱》查阜西16'08</p><p>4、梅花三弄《蕉庵琴谱》张子谦8'02</p><p>5、龙翔操《蕉庵琴谱》张子谦4'56</p><p>6、樵歌《蕉庵琴谱》刘少椿9'14</p><p>7、听泉引《大还阁琴谱》詹澄秋1'30</p><p>卷四</p><p>1、流水《天闻阁琴谱》管平湖7'30</p><p>2、欸乃《天闻阁琴谱》管平湖12'30</p><p>3、胡笳十八拍《五知斋琴谱》管平湖19'48</p><p>卷五</p><p>1、高山《琴学入门》姚丙炎7'56</p><p>2、华胥引《神奇秘谱》姚丙炎2'07</p><p>3、酒狂《神奇秘谱》姚丙炎2'16</p><p>4、大胡笳《神奇秘谱》姚丙炎12'50</p><p>5、楚歌《神奇秘谱》姚丙炎4'08</p><p>6、良宵引《五知斋琴谱》溥雪斋2'10</p><p>7、鸥鹭忘机《自远堂琴谱》溥雪斋4'06</p><p>8、梅花三弄《琴箫合谱》溥雪斋7'32</p><p>9、普庵咒《抄本琴谱》溥雪斋7'14</p><p>卷六</p><p>1、韦编三绝《抄本琴谱》乐瑛2'50</p><p>2、沧海龙吟《琴谱谐声》乐瑛5'26</p><p>3、岳阳三醉《琴学入门》乐瑛8'52</p><p>4、列子御风《抄本琴谱》乐瑛6'50</p><p>5、鹿鸣《琴学丛书琴谱》杨葆元2'46</p><p>6、伐檀《琴学丛书琴谱》杨葆元2'24</p><p>7、归去来辞《琴学丛书琴谱》杨葆元4'10</p><p>8、平沙落雁《琴学丛书琴谱》杨葆元7'25</p><p>9、静观吟《抄本琴谱》夏一峰3'14</p><p>10、秋江夜泊《梅庵琴谱》程午加3'08</p><p>卷七</p><p>1、搔首问天《五知斋琴谱》吴兆基9'40</p><p>2、渔歌《五知斋琴谱》吴兆基14'24</p><p>3、石上流泉《玉鹤轩琴谱》吴兆基4'10</p><p>4、忆故人《今虞琴刊》吴兆基7'52</p><p>5、流水《天闻阁琴谱》顾梅羹7'15</p><p>6、捣衣《梅庵琴谱》徐立荪5'24</p><p>卷八</p><p>1、乌夜啼《琴说》杨新伦6'42</p><p>2、平沙落雁《琴学丛书琴谱》沈草农4'26</p><p>3、捣衣《梅庵琴谱》龙琴舫6'36</p><p>4、高山流水《天闻阁琴谱》侯作吾7'56</p><p>5、佩兰《春草堂琴谱》喻绍泽8'04</p><p>6、渔樵问答《琴学丛书琴谱》关仲航7'45</p><p>7、醉渔唱晚《李子昭传谱》卫仲乐3'35</p><p>8、流水《琴学入门》卫仲乐5'42</p> <p>太古遗音 化声为琴|古琴老八张无损录音</p><p><br></p><p><br></p><p><br></p><p><br></p> <p>【琴之佳传史事】</p><p>一、高山流水觅知音——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p><p>二、琴挑文君——司马相如《凤求凰》借琴博得卓文君爱慕之心,成就传奇自由婚姻;</p><p>三、琴心永驻——竹林七贤之嵇康赴刑场,还操琴一曲,至《广陵散》绝音;</p><p>四、剑胆琴心——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p><p>五、无弦素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陶渊明妙弹无弦之琴;</p> <p>查阜西先生《洞庭秋思》</p><p><br></p><p>此曲以清新淡雅的曲调。描绘了洞庭湖畔,江天一色的秀丽秋光,宛如一幅幽美的写意山水画。大自然的秋意、洞庭湖的水天、醇厚的人情意味和文雅的音乐气质,正是这首古曲的无穷意境。</p><p><br></p> <p>琴曲《离骚》,相传为晚唐陈康士所作,原为九拍,至明演变为十一拍和十八拍两种。屈原的原作《离骚》,是诗人遭受忧患的自白,陈康士则“依《离骚》以次声”,逐步形成了独奏曲,表现了诗人一心要在楚国实行政治改革,但是理想又不得实现的苦闷心情。明代《臞仙神奇秘谱》中记载的《离骚》为18段,每段都以屈原的诗句作标题,与原诗关系密切,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离骚》即据此打谱。</p><p><br></p><p>《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所作的琴曲,乐曲古朴苍劲、深沉含蓄,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p><p><br></p><p>离骚:古琴曲,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抒情长诗而作。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原曲为九段,后人衍为十八段。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 </p><p>由管平湖定拍、定节奏并演奏的《离骚》,具有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风格。第二段在低音区出现的音调,凄凉而压抑;它与第三段表现愤慨的音调交替变化出现,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层层曲折。第七段一扫沉闷的气氛,豪放自若,有不为天地所累之慨”,表达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p><p>全曲随情绪的起伏变化,采用了商、羽、宫、角调式交替的手法,使情调得到鲜明、生动的体现。《琴学初津》在《离骚》后记中,以“始则抑郁,继则豪爽”的评语,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调。</p> <p>《阳春》是由古代歌曲《阳春白雪》演变而来的古琴曲,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表现的是万物回春,和风淡荡之意。</p><p>弹奏此曲要“冲和雅谈,不可铅华”。吴景略据《诚一堂琴谱》(清程允基撰于1705年)所奏《阳春》,活泼流畅,充满春天的生机。</p><p><br></p><p><br></p><p>《风宣玄品》所列分段标题为:气转洪钧、阳回大地、三阳开泰、万汇敷荣、江山秀丽、天地中和、莺歌燕舞、日暖风和、花柳争妍、锦城春蔼、帝里风光、春风舞雩、青皇促驾、绿战红酣、留连芳草。</p> <p>琴曲《墨子悲丝》,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墨翟所作。墨子看到洁白的丝被染成不同颜色,感伤世人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曲意深刻,音韵悲怆。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墨子在这里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p><p><br></p><p>乐曲反映了墨子感伤世人随波逐流、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p><p><br></p><p>古琴曲《墨子悲丝》,现存最早见于明末杨抡所撰《伯牙心法》琴谱(1609)。此曲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为广陵琴派四大操之一。</p> <p>古琴曲《潇湘水云》,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创作。当时元兵南侵入浙,郭沔移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航。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p><p>《潇湘水云》曲境通幽,曲婉兼达,流淌着一份旷野和孤独。曲子在苍茫与情绪中流泻,是岁月沉淀出来的从容,独有一份情怀。</p><p>吴景略所演奏的《潇湘水云》大气磅礴,却也有沉郁顿挫的意境,特别是临近结尾处,颇有无奈叹息之感。</p> <p>《梧叶舞秋风》,由清初庄臻凤所作,收录于《琴学心声琴谱》。苏璟春《草堂琴谱》跋云“曲意萧瑟,取韵宜幽”。</p><p>此曲之妙,凋桐生杜,为天地秋声。其气萧然,令人增慨。然其精意惇古淡朴,有清妙之理存焉。今古重加考订,庶不失前人命名之意。而凉指下爽肃,有“静落阶前叶,清传月下砧”之意。</p><p>通过描写秋风萧瑟、梧叶凋敝的景色,以此来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怀。全曲曲调疏密相应,细致婉折,写尽秋风萧瑟、桐叶凋零之意。</p> <p>古琴曲《忆故人》,曲谱载于《今虞琴刊》(1937年),传自彭庆寿。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曲调委婉缠绵,表达对远方的亲友思念之情,而相会无期、催人泪下的凄清孤寂。浓郁深沉的韵味,凄切辗转的旋律,音乐内在丰富,极为感人。</p><p>吴景略的《忆故人》有着其一贯的强势风格,流畅灵动,给人一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p><p><br></p><p>琴声响起,抚弹的似旧日里的记忆。那是一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气息,有茶香,有酒意,有情愫,还有一种依依的思念……远方的人儿,请让我借这首《忆故人》,遥寄一片心意。</p> <p>古琴曲《秋塞吟》最早见于清代《五知斋琴谱》,金陵派看家曲目。讲述王昭君和亲匈奴之事,抒发昭君心中之怨。此曲曲调忧愁悲怨,听之能增人牢骚不平之气,塞外凉秋,最足动人悲思,也暗含了一番君子不得伯乐赏识的无奈之感。</p><p>吴景略先生演奏的《秋塞吟》,为1931年据《五知斋琴谱》打谱,所表现感情亦与曲谱解题相近。乐曲哀怨凄婉,指法中多用淌吟、软撞、滚拂及高音区泛音来状声、写景、抒情。此曲在以明妃为题材的作品中,可谓独具一格。</p> <p>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p><p>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p> <p>古琴曲《洞庭秋思》,初见于明代<span style="color: rgb(63, 63, 63);">的《西麓堂琴统》,后又收于</span>《琴书大全》。此曲以洞庭秋意为背景,写观洞庭之秋,而思潮起伏。碧水天高,烟波浩渺。曲调高古雅正,意味悠远。全曲古朴凝练,意味深长。在碧水秋天的琴曲之中,感悟人生的真谛。</p><p><br></p><p>查阜西先生演奏的《洞庭秋思》,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真是一种非常古朴儒雅的琴风。</p><p><br></p><p><br></p><p>人在秋天的时候会伤感,因为气候的变化,植物树叶也黄了,风吹过来有点凉飕飕的,令人伤感,这个时候就会想到很多东西,会感叹人生等等,曲子的情绪也就是这些。</p><p>人生之境,历经岁月之淘洗与沉淀,亦如洞庭水天澄然一色。</p><p><br></p> <p>《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见《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年版),是后人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流传至今的琴曲《长门怨》。</p><p><br></p><p>《长门怨》是古琴曲中为爱失意的怨曲,是古琴流派里非常著名的“梅庵琴派”代表曲目之一。此曲清代始现,出于民间,系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阿娇虽用万金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却再也无法求回从前汉武帝的感情。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琴曲《长门怨》,成为至今流传的知名琴曲。</p><p>《长门怨》,写尽一个万人之上的尊贵女子失宠后,如临万丈深渊的绝望和悲哀。凄切的旋律表现了武帝皇后陈娇失宠后被谪长门宫时的愁闷悲思,其情如泣如诉,传神地描绘了陈阿娇如临万丈深渊中的绝望和悲凉心情。</p><p><br></p><p>该曲在高音区有琴曲少见较激越的表现,低音区则哀婉凄丽,如泣如诉。现普遍用来表达世上被遗弃女子的悲伤。凄切的旋律如泣如诉,低音哀婉凄丽,高音则呈现琴曲少有的激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