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教学是师生心灵的沟通,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主战场,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的过程……这是大家所说,这亦是别人所说,不是"我"所说。教无定法,让学习真实发生,你如何定义"教学"?这是一个对本职工作再思考、在熟悉处寻找风景的过程,这是一个将自我经验厘清的过程,只要不离教学之本质!继"什么是教育"后,我们本学期又开启《教师说教育》第二期:什么是教学。老师,请你总结,请你思辩,请你叩问……我们静听花开的声音。</p> <p> 王猛,二年五班班主任,1992年毕业于五常师范学校,参加工作28年来,一直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在教育的追梦中,孜孜以求求教学的真谛。曾获得哈市优秀班主任称号,五常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五常市教育先进个人,多次获得五常市记功奖励。</p> <p><b> 【观点】教学是一场有氧运动</b></p> <p> 使卵石臻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这是泰戈尔《飞鸟集》 里的名句。短小的诗句道出了人与自然与万物相惜相谐的美好的人生境界。对教育而言,这句经典更清晰的道出了教学的本质——“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目标,教师首先做一个有“氧”之人,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做有氧运动,课堂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主、流畅。</p><p> 课堂教学有两条路并行,一条是教师的讲授,也就是“锤的打击”。另一条则是学生的不断探究,也是“水的且歌且舞”。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秉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有氧活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样的且歌且舞中做有氧运动。做到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这样的学习治学之活动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与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学习内驱力,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才会像卵石一样被水的且歌且舞打磨成完美的玉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不教也已教的目的。知识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与激活下,凭借自己的决心、意志、自信、方法而获取的。就像水的且歌且舞一样,凭借自己的温润与不懈打磨出完美的卵石。</p><p> </p> <p>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猎奇的心理,都有勇于探知的动力,但是如何让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有趣可探,有法可得,有章可循,有理可用,就需要教师把学问高深的门槛降低到家常化,让学生理解了内涵就可以得心应手的运用到学习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此在备课中,就不是简单知识的储备,更要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真真正正的参与到教学中,在课堂中,他们通过自主操作、小组合作、展示汇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最后收获到新的知识。所以教学的目标和终极原则就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p> <p> 教学离不开备课与讲课,备课是罗列知识点的个个与之相关的架构,讲课是让学生们通过这一知识点,在老师的讲解答疑解惑中学生接受掌握的过程。记得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教学1+1=2,仅仅用了5分钟就讲完了。现在讲授这节课,会先让孩子摆小棒,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合作探究,1+1等于多少?为什么?让他们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答案上,而是不断地激发,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增加数字的感受,从而学生在激活的思维中深入地理解了1+1等于2 这个算式后面所表达的数学思维。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体现的淋漓尽致。</p> <p> 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拾阶而上,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就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学《王熙凤初见林黛玉》,不拘泥于课时的长短与进度,而是努力把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到一个相当高层面,在初读之后,为了激发他们阅读兴趣,激活他们的阅读思维,我带动他们读整本书乃至品评书中的人物。文生于情,情衍于文。以此带动阅读向纵深发展。而班级里就掀起了红楼热,在与他们文字的邂逅中,我欣喜地看到有一名小红楼迷,续写了十章红楼梦。(附学生原创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李奶母尽扫贾母兴”一章)。这样的教学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了。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后,在孩子内心根植一些文化的种子,提升了他们的精神营养,为他们的自学探究奠定了基础。</p><p> 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终点仍是学生。回归课堂,离不开有价值的活动,需要教师带着学生在有氧运动中获取知识。做到“不愤不启,不诽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p><p>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