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春光

守望

<p>  山野春光</p><p><br></p><p>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用来写山野景色的幽静的,以声来写静,以动来衬静,写出了山野特有的风光。</p><p> 只不过这诗句是用来写山野夏秋景色的。林,应该是茂密的深林,望不到边际,又有古木参天,但人迹军至,如果有一条小径,那一定是顺着山势,曲曲折折,通问更幽处。这样的山野,往往是鸟雀的王国,猛兽的乐园,人如果身处其中,不论是阳光充足的正午,还是月光皎洁的夜晚,都不是赏心悦目的好去处。李太白在《蜀道难》中写道:"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景,也只能产生这样的情。</p><p> 若说让人心旷神怡,当数春景,春天北国无参天古木的山野之景。随着春天的日渐深入,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山野悄悄地苏醒过来了,这苏醒的过程让人似乎可以感受得到,又似乎寻找不到踪迹,但你的的确确知道春天真的来了。田间地头的一衰草一改先前的干枯,一丝丝的绿意透露而出,像一个娇羞的小姑娘,"倚门含羞"不只可以用来写人,同样可以用来写这春草。</p><p> </p> <p>  北国的春天来得是比较缓慢的的,似乎让人发觉不了,但你猛一抬头,柳树的枝头已经有绿意荡漾了。过不了几天,杏树的枝头已有花蕾,紧接着桃树、梨树,最迟的可能是李树了。顺着曲曲折折的小路一路向前,总会让你抑制不住心的激动。尤其是春深的时候,沿着这小径,给你的全是享受。杏花开了,一树又一树,微风吹来,花瓣四散纷飞,让人徜徉在充满馨香的花雨之中。杏村在这里,一点都不名贵,但花的氛芳,却让人沉醉。"沾衣欲湿杏花雨",古人说的,但这里的杏花雨是在描绘春雨之中的杏花的落蕊。</p><p><br></p><p> 北国的春雨不像南方,似有似无。"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老杜诗中的春是南国之春。北国之春,下雨的时候,都让人想不到水这个词。除了润湿,再就用"濛濛"可以去描绘,也没有烟雾笼罩。顺着小径走一路,脸上湿润润的,花的氛芳加上微微的泥土气息,让人似乎觉得喝了一口醇酒,又不醉,一直茵蕴在心头。</p><p><br></p><p> 如果不出门去,也是好的,握一卷诗书在手,斜倚在炕上,眼睛透过窗户向远处的更远处搜寻过去,有黑赫相间的地埂,还有渐行渐远的幽径,更有伴你一路的粉粉的杏花,一树,又一树。"草色遥看近却无",这诗句写得逼真,也给人满心的欢喜。</p><p><br></p><p> 不过,这山虽幽虽静,要想寻得那悠悠钟声,甚至寻着钟声找到一座古庙和古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除了一层的田梗,除了渐渐返绿的庄稼,还有伴你一路的杏花、桃花,再是别无景致的。但这里往往可以遇到人,不是行人,而是农人。农人的脚步永远是不急不缓的,扛着锄头,在田间一锄一锄地劳作着。当然,他们的打扮很简单,一身旧衣,帽子也不用戴,有的只在口中咬着一支烟,随着火光的一亮一闪,烟从口中轻轻吐着,又给人一种悠然的感觉。所以,在农人的心头,永远萦绕着一种悠然的情态,不快也不慢。所以分析山水田园作品,常常不会忘掉"闲适""悠闲"的。</p><p><br></p><p> 这雨似有似无就那么一会儿,不久,云散了,日也出了。这春天的天空可不会像秋天的天空,不会蓝得那么干净,即就是在最晴朗的日子,也会飘几丝云。平日的时候,云淡淡的,铺满了天际,这阳光从云中下来,暖烘烘的,直叫人打瞌睡。尤其早上,刚要升起来的太阳,似睡意朦胧的少女,羞羞的,缓缓的。"迟日江山丽",这迟日恐怕是对初日最精当的描写。</p><p><br></p><p><br></p> <p>毕竟,这天一天天暖起来了,山的那边有了更多更可欣赏的风光,不必搜寻,也会让你的眼睛尽获丰收。这山野的春光,简直是一幅流动的画卷。</p>